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二陈汤”,让你远离三高,甩掉油腻,痰湿体质必看

二陈汤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让中医更加贴近生活。

说到痰湿这个概念很多人不懂,今天杰哥就带大家来了解下,痰湿也是湿气的重症,引发很多疑难杂症,小到身体各种结节、增生、肿瘤、癌症,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大到心脑血管疾病、中风、肿瘤甚至癌症都与痰湿脱不了干系。
还有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癫痫也是痰湿惹的祸。中医治痰,不仅要化痰,更要解决痰的来源,这才是治本。
首先,当身体受寒的时候会产生痰。痰是阴性的东西,是阴寒的东西,是阴成形的产物。身体受寒,身体里面的津液就会凝结在一块。比如,有的人吹完空调痰就很多,有的人喝完冷饮痰就很多,或者吃完水果也会有很多痰,这就是受寒产生的痰。受寒产生的痰颜色是白色的,要想杜绝痰的来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避寒。

  受寒了会产生痰,受热了也会产生痰。这个热通常是肺热。肺热会从哪里来呢?外感风热,风热感冒,吃了太多辛辣烧烤之物,比如吃太多辣椒也会产生痰。照理,辛散之物可以散掉身体的痰,为什么反而会产生痰呢?因为过度了。过则为灾。
本来我们的肺是没有痰的,有很多津液,但这些津液被热烤干了,于是津液就变得黏稠起来,于是就形成了痰。
  受风也会产生痰,中医叫作风痰。风痰比较可怕,是最危险的一种痰,因为风痰会引发癫痫、中风或者脑梗。身体湿气越来越多的时候,也形成痰。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痰湿痰湿经常连在一起,痰湿不分家,有痰必有湿,有湿以后就会产生痰。
很多时候,我们的痰是吃出来的。每一个人的脾胃运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化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不要暴饮暴食,根据自己的脾胃来吃个七分饱就可以了。
产生痰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虚。中医角度来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食物水谷进入脾胃之后,第二站,就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来到肺。所以说,脾虚导致的痰湿,往往第一时间到肺里了。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就是这个道理。
当肺里有了痰湿、痰饮之后,就会咳嗽,吐白痰。水湿之气阻遏清阳,就会头晕。水湿之气困遏中焦,就会腹胀,吃不下饭。痰湿如果上泛到心胸部位,就会心悸心慌。所以心悸心慌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是得了心脏病,我们还有可能是被痰湿所累。
由于我们体内有水湿之邪,不缺水,只是水不得运化,所以我们虽然口渴,但是还不想喝太多水。至于说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或者有些弦滑,都是水湿内蕴。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出来的生痰的主要原因,根据的经验,大多数的痰还是吃出来的,其次是受寒导致的,尤其是女人,天生自带三分阴寒,女人的身体本来就容易受寒,再吃寒凉的食物就更容易生痰了。
  千古第一化痰方:二陈汤。
这个方子宋朝就有了,老百姓已经用了近一千年,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个方子很简单,只有四味药:
  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5克
我们前面提到脾胃虚弱是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湿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
健脾用什么呢?二陈汤里用的是陈皮和甘草。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很多人认为陈皮主要作用是化痰,其实是陈皮它的首要任务是健脾行气。
陈皮为什么能够健脾?因为陈皮性子有些温,而脾就需要温,绝对不能凉,脾得温则运。所以陈皮能够温脾,让脾健运起来。陈皮还有一个特效,有一股特别的芳香,脾喜欢香,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浊,脾胃一旦从慵懒中醒来,它就会卖力地干活,而且干得很痛快。
甘草呢,味甘,可以直接滋补脾胃的津液,医圣张仲景就非常喜欢用炙甘草补脾。脾胃营养支持,干活也会更卖力了。半夏这个药也很神奇,是化痰的神器,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会用到半夏。
它是一味祛邪很猛的药,而且它有降逆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不要上逆,上逆本来就是不正常。比如咳嗽、打嗝、流鼻涕、流鼻血、呕吐等都是上逆,这个痰湿阻碍肺气与胃气的下降,原本该肃降的不肃降,这个半夏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既能化痰,又能推动痰湿,简直是一举两得了。半夏还可以降气,所以很多痰湿多导致的咳嗽、打嗝、腹胀,也可以用半夏解决。
  茯苓。前面说过,先有湿气再慢慢有痰,如果把湿气去掉,痰自然就少了。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茯苓基本没有什么味道,没有味道中医把它叫做淡味,淡味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渗湿,把身体多余的废水通过小便的形式排出去。
这个二陈汤是化痰方子中的鼻祖,如果你是寒痰,就是白痰那种,什么都不用加也可以加点干姜6克。如果你是热痰,黄痰那种,可以加点黄连6克、竹茹30克。
痰湿严重的,可以直接按照二陈汤的组成抓药,自己煮水喝,两周为一疗程。不严重的或者是嫌煎药麻烦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药店买中成药,名字为二陈丸,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在这个营养过剩、痰湿过多的年代,真的很需要二陈汤,为脾胃减减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