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位语文教研员的文字
推荐一位语文教研员的文字
渐新堂
当年我在乐山一中教语文
网上留心——跟有pei 先生的两则通信(有删节)
刘有培
1
你谈到的整天陷入班主任事务,而未能深入钻研教材,这一点,我是非常理解的。我也在一中当过班主任,知道那事务有多繁难。我的经验就是,不管时间有多么紧,钻研教材,备好课,是我在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尤其是上第一轮,我那时常常备课到深夜一两点钟、两三点钟。我决不会让我的学生意识到,有哪一堂课我是没有备好就走上了讲台的。那时的精力,60%用在了备课上,40%用在了批改学生的作文上。每一次的学生作文,我都全批全改,包括考试后卷子发放前还要全部批改一遍。一个是自己对语文和作文的认识水平,再有一个就是这样的态度,这就让学生打心眼里感觉到,再也没有理由不认真上好我的语文课。老师这样做,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高中生都能认识到你这个老师是不是在全心全意为了他们好,为了班上每一个学生好,包括差生。班集体会给你一个整体的评价。建立了这样的评价,任何别的人的任何评论都不能再动摇你在学生中的印象了。我知道我的付出太大了,但我觉得值得,因为我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像我的学生给我那样的爱戴。我的教书名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的认真。在我的工作态度影响下,我的学生对语文的努力程度是其他班的学生无法相比的,他们从而也认识到了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学习语文决不是通过“愉快教育”能够见到成效的。他们自然就有了一种付出的劲头。他们互相攀比的就是这样一种付出的劲头。也是在这样的付出中,他们才能逐渐品尝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认识到语文的确是一门科学。
当了教研员以后,我很少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老师们。其实,这不是走捷径的经验,而是要求老师们付出的经验。教师待遇不高,家庭负担重,绝大多数不可能像我一样付出。我不是校长,不可能给有巨大付出的老师以相应的报酬。因此,我只能按照一般老师的认真的工作态度来要求老师们。但是说心里话,一个语文教师,在第一轮的语文教学中,付出有多高,成长就有多快。别给自己留下“下一轮我会努力”的机会。失掉了第一轮,就会有第二轮、第三轮给自己的宽宥。
2004.5.31
2
很高兴收到你的回信。从信中看到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入思考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很多老师在跟我谈话时不曾谈到的。我知道你看问题比较深入,爱思考,因而也就比别人容易忧虑。我个人有些经验,上次说过,作为教研员,还没有对一般的老师介绍到,不只是为了避免自大的印象,而且我觉得老师们也理解不到那么深入。很高兴你问到的问题能让我自己梳理一下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我想向你介绍我的教学感触。
我在西师77级读毕业后于1982年1月到了乐山教育学院,分担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一教就是10年,上脱产班,也上函授班。因此,我担负的内容不知道讲过多少遍。教学中的备课,基本上1课时要花10小时来备课(第二轮就不再花备课时间了)。从1982年开始,我就跟乐山市教科所有接触。当时的教研员唐建新有许多活路是叫我跟他一起干的,比如每一届的作文竞赛。1991年开春,乐山一中的李老师联系了成都玉林中学,玉林中学要他去,但乐山一中不放,要他自己找代课老师。李老师找到唐建新,唐建新让我去上他那两个班的高一语文课。唐跟我们教育学院的周院长讲了,我于是就去了乐山一中。唐建新怕李老师的学生不能接受我,让我先去跟班听了李老师的两天课。学生以为我是哪个乡村中学来向李老师学习的老师,也不在意。两天后,李老师跟学生说,他要到玉林去了,放心不下他的学生,给他们找了一个最好的老师来代课,但这位刘老师说不来普通话,要他们原谅。学生很不能接受。有个女生寝室,那天晚上大家哭,不想让李走,不愿意说不来普通话的刘老师给他们上课,因此一致决定,等我第二天上课时,就一起发难。这些是一学期后学生告诉我的。当时我不知道。我走进教室,跟他们上《苏武传》,这篇文章我对教育学院的大学生讲过十几遍。上课几分钟后,全班都被吸引住了。他们不知道语文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李老师的特色是民主教学,老师是学生的大朋友。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和个性,给学生以鼓励,尽量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永远感觉自己是未来的主人,他们要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学校,要与方方面面传统的落后的保守的思想决裂,做新时代的新人。
那是93级1班和2班,学生基础好,两个班主任也不错。我不知道高中教学大纲,当时也没有考试说明。两年半中,我凭借我对语文的理解,给他们讲课。李老师为班上物色的语文科代表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高三时,她说,她不愿意再把精力放在语文上,她的精力要花在数理化上。我对她说,作为语文老师,我再也不能教给她什么东西了,她跟我的差距,只在少读了几年书。她在高中能够从我这里学的东西,她都学到了。于是,换了一个科代表。从这位科代表身上,我感觉到,我们有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鄙薄高考。因为他们知道,尤其在语文高考中,那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学生中有很多语文上掌握了的东西,在考试中是反映不出来的。这位科代表1993年高考语文85分,我班上另一位学生语文102分,当年全省最高分104分,乐山全市语文上了100分的就只有1人。语文高考85分的这位科代表当年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后来,东风厂子弟校也出了一个鄙薄高考的学生。这些学生都知道高考语文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因此,在高三,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外语和数理化上去了。东风厂那个语文老师感觉亏了,不然,这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会给班平均分长不少分呢。)
研究语文,研究语文高考,我知道,那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你说的高考作文评阅的问题。但是那是学科特点决定了的,谁也没有办法把它搞得更好一些。语文学科有作文,就不可能有满分。而你我都知道,如果只考现代汉语,或者只考古代汉语,肯定会有人得100分。高考语文分数只能大致区分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中国和外国都是这样。
学生的语文水平大致区分出来,老师的教学也就大致区分出来了。高考班平均分高一些,当然应该高兴。但从我内心里面讲,我觉得,语文教师的丰碑,是树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的。高中学生心里都有杆秤,你平时的教学让他佩服了,他觉得在你这里学到了从别的老师那里学不到的语文知识,培养起了别的语文老师没法培养的语文能力,他就不会对你有任何怨言。在高考之前,你的地位早就确定了。高考只是让学生觉得应该尽量得高分,才对得住你。这就是我对学生语文平时成绩和语文高考成绩的心态。
1982年,四川省教科所中学语文室搞了当时全国来说最先进的课题——语文教材体系研究,用“量度序位”的观点对初高中12本语文书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阅读写作全面进行了清理,给每一单元每一课文定出了非常精确的教学目标(每一课都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阅读写作的全部要求)。我有幸参加了教材体系的编写,从而认识到了语文教材、教科书编写的辛酸,明确了对课文应该怎样把握。那一批研究成果,马上进入了1983年、1984年全省开展的“教材考试”中。我也在乐山市教育局组织的教材考试培训活动中到了许多区市县讲省上教材体系的观点。可是1992年到了乐山一中的高中语文讲台上,我根本就抛弃了那一套。我觉得,师范院校要老师讲的那一套,并且大多数老师也只会讲的那一套,从根本上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用处不大。每篇记叙文都去分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每篇说明文都去分析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每篇议论文都去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谁不厌烦?初中这样,高中也这样,这个老师这样,那个老师也这样,因为教参就是这样!我在一中上课,按我觉得该讲的,给学生讲,不计课时的多少,有的课文讲七八课时,有的只讲一课时,讲完就完,从不处理教材上的练习(文言文除外)。学生说,老师,把练习的答案订正一下,我说,你们把教参拿去,自己看。我对课文的讲解,早就超出了课后练习涉及的深度。一些我没有讲到而练习上出现的东西,我觉得基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做。我的语文课只有一种作业,那就是作文。
作文我赞成一句话:“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不会写文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多大长进。教材上规定的作文题目不做。那是教材编写者异想天开的设计。我的作文题目紧紧围绕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来。比如,在讲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从悼词的取材、行文、写法上分析到家后,布置学生为自己写悼词。比如,在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后,写《宋濂求学记》,分四章,每小组只写一章。作文大都是课堂作文,给学生发白纸一张,10分钟构思,不动笔,30分钟完卷,交上来,先装订,后评阅。一次作文形成一本书。教师的所有评语全在上面。包括前言(说明此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和阅后语(总述此次作文的优劣得失)。然后发给班上传阅。学生对全班这次作文的全面情况都能了解,对教师的目的要求都非常清楚,对别的同学同样在30分钟内写出的优秀作文自然产生了敬意。学生的书写,学生才华的展现,都在下一次作文中有意识地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传阅,很快就传到了家长那里,有文化的家长也就一下子清楚了孩子的语文老师的水平如何,也就能非常积极准确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作文评阅从头到尾,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病句。一年下来,全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后来,我们年级6个班半期考试,我负责评阅作文,密封装订,单从有无错别字上,我就能够猜到这一份试卷是不是我班上学生的。
作文评语既要写鼓励的话,更要指出问题。不能精确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首先就把老师的水平看低了。指出问题时,语气要委婉,尤其要指出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这才是学生最能得到好处的。
我觉得,师高弟子强。决定语文老师教学效果的,是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到了教科所,感觉教研员们把教学理念看得比素质还重要。后来我才明白,教研员原来就是靠宣讲所谓的新理念生存下去的。他们以为比在中学上课的老师先进的地方,就是掌握了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灌输下来的新理念。为了工作,我也逐渐承认了理念的重要性。后来,从周绍忠老师身上,我还看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同样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后来在《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一文中提出,决定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成败的因素有三点:素质、观念、敬业精神。
我不知道你求学的道路有多辛酸或多精彩。书读得多不多,会不会思考,我觉得,这两点,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我不打牌。前不久,有老师问,你不打牌,退了休干什么。我说,读书。我还有很多自己买的书还没读过。也许这一生都跟读书结下了缘分。
但这样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多。我不知道这对年轻教师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我希望你能做出清楚的分辨。别让我的影子范囿了你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新教师的形象。任何人都生活在他的时代。时代塑造他。也许未来的时代不会需要我这样的教研员。但我觉得,只要教科所认为我还称职,老师们觉得我的话还有点指导意义,我会坚持下去的。
谢谢你给我提供了机会,让我重温我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
二〇〇四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