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这座因红而烦恼的鸳鸯楼,居民说打卡请往别处走!

放眼望去,在漫漫抖音之路

现在广大抖友们有没有发现

我们大成都的曝光率火速增长

10条小视频有6条都跟成都有关!

重庆火了

穿楼的轻轨、洪崖洞,天天人挤人

西安火了

摔碗酒、回民街、古城墙也是各种爆满

而对于成都

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

玉林巷、1906创意工厂.....

在网民心中也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现在,成都又蹦出了一个高颜值去处

而这个tata(地方)就在我们武侯区哦!

小编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是看到朋友圈里的照片,看上去破破旧旧的老楼自带一丝穿越的时光感。并且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位于武侯区红瓦寺街18号,离九眼桥只有一公里远,步行可达川大和川音。

这里的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鸳鸯楼。

图据@抱山

十分普通的大门,进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门是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既梦幻,又真实。

图据@抱山

“鸳鸯楼”是两栋独立的楼房,各有6层楼,每层楼有十几户住家。

楼道是铁栏杆的外走廊式。楼栋的两端各有一楼梯,将两栋楼连接在一起,与之成为一个整体。楼梯成Z字型,上下楼层,转折行进。

图据@JUAN

斑驳的墙壁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带有一丝丝穿越的感觉,鸳鸯楼,像极了老香港电影里楼道的样子。

图据@尤慕达

为何得名「鸳鸯楼」?

曾经住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川大的教师。上个世纪70年代,校方为解决青年教职员工住房问题,建造了这栋大楼,分配给已经结婚有小孩,或者打算结婚,准备生育的人。“鸳鸯楼”就是这样被叫出来的。

图据@抱山

虽然鸳鸯楼里的每个房间都很狭小,设施也很简陋,但它当时一定是成都最充满爱情、最富有诗意的房子。这座建筑,两栋楼各楼层均可以通过同一个楼梯相互通行,一个巷头,一个巷尾,占据着当时街区最好的位置。

图据@大成网

楼层是错开分布的,站在这边的阳台,可以看到对面的人在干什么。邻里之间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只用朝对面或楼上喊一声就行。

图据@JUAN

一个阳台有两家住户,门里面是个小套一,厨房都在外面。可以想象以前所有人在阳台上做饭的场景,香味四溢。到饭点了,还能去某家蹭口热饭。

图据@尤慕达

鸳鸯楼旧时是教职工宿舍,原住户早已搬离,如今在这里居住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做生意的临时出租屋。环境和生活条件其实是比较差的,和周边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恰恰因为这样的陈旧,反而吸引了大家的围观。

图据@尤慕达

老旧“鸳鸯楼”

如今却成了拍照圣地

自带黑白效果的鸳鸯楼,是摄影师们首选创作之地,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火了, 小年轻们都怀揣着新奇的想法到这里打卡,但是慢慢的有很多带有商业目的的团队,来到这个地方取景、拍照。这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

小编在现场数了数,两座交叉的楼梯从二楼开始到顶端,近20组拍客各自进行着他们的怀旧拍摄。有的在楼梯,有的甚至蹿进了住户的阳台,还有的干脆依靠住户门前的楼道栏杆拍照。

鸳鸯楼没出名之前,偶尔来些小年轻在这里拍照,住户觉得有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还是可以接受,但随着自媒体账号和短视频的推送,鸳鸯楼迎来了更多的拍客和游客,鸳鸯楼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了,居民们的态度也慢慢的发生了转变。

噪音不断、垃圾乱扔

居民:烦得很

随着“鸳鸯楼”的名声越来越大,来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这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一些住户受到影响,不少住户表示了反感,甚至有人在门上贴出告示,禁止入户拍照,否则后果自负。

居民心声

烦得很!一天下来累得不行,有时候上午休息睡个觉都不行,窗户那边是街道,这边就是楼梯上各种指挥拍照的声响。

他们要拍照,拍了就走嘛,咋一直说一直说,吵得很。

不欢迎!这两年拍照,拍摄电影太多了。烟头、纸巾,每天要扫好几次。周六的时候垃圾还要多些。

鸳鸯楼历经了风雨岁月,建成到现在已经40周年,在住户眼里这里早已破败不堪,和周边的建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也给这里的住户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问题。

换位思考,如果你家门口天天都有陌生人来拍照,随地乱扔垃圾,你的心里又会舒服到哪儿去呢?所以,小编想说的是,不管这个地方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有多怀旧甚至觉得这个地方有多可遇不可求,但不要忘记,“鸳鸯楼”并不是专门修建的打卡圣地,只是一座,有了年代感的居民楼,而这里的住户也需要一个安静、舒服的居家环境。

为了去打卡的网友们,需要拍点怀旧照片的自媒体人,那些专业的拍摄团队们,其实,鸳鸯楼并不是你们搞创作的唯一选择,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鸳鸯楼”它也会华丽落幕,最后消失在我们眼前。

如果你看了这篇推送也想去拍照的话

希望大家真的做到

不要打扰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综合来源:微成都、武侯新闻中心、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