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编后记

  对于元曲作品的解读,最早始于元代。但是,当时对元曲——那时 称“大元乐府”或“新乐府”的研究注重文献和音律的研究,对曲的解 读,还处于作家、作品简朴的、笼统的评价,以及对曲律的规范和品评。 前者如钟嗣成《录鬼簿》、贯云石《阳春白雪·序》和杨维桢等为人所 写的序文中;后者则是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中对具体作品音律得 失的品评。至明、清两代,戏曲、散曲的研究已很昌盛,领域也已很阔 大,有曲律音韵研究、曲目文献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戏曲艺术研究等 等。最可贵的是提出了一些创作与演出的重要问题,并作了探讨:“论 创作流派,已有本色、文采之分;论人物塑造,已有化工、画工之别; 论艺术效果,已有场上、案头之辨。”(王季思《元杂剧论集·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与此同时,还对一些重要作品,如《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记》等的优劣成败,作过讨论,发表了不同看法。 明、清两代集大成的曲论著作是明王骥德《曲律》和清李渔《闲情偶记》, 各自代表了他们时代的研究成就。古代戏曲、散曲研究著作已然不少, 但是,这毕竟是我国戏曲的古曲式研究。从思想体系来说,是封建社会 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从方法论来说,系统性、理论性远不够。或许曲律 音韵研究较成系统,但其概念有模糊性、笼统性、不够清晰、不够科学 的毛病。而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却更多的是感悟式、点评式的研究,比 较主观、随意。因此,戏曲、散曲研究的理论建设差,没有形成现代意 义上的学科。
  本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当时小说、戏曲的概念不很清楚,因此,“小说界革命”实际上包 括了戏曲界革命。后来,同盟会会员陈巢南等人创办了《二十世纪大舞 台》,柳亚子发表了《发刊词》,陈独秀又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了《论戏曲》,提出了戏曲改良的口号。虽然当时改革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戏曲作品的内容,但是,这两个口号,根本改变了戏曲的价值观,戏曲 从历来比较低的文学地位,被提到与诗、词、文同样神圣的文学地位上 来了。同时,它的教化功能被大大强调了。此后,戏曲、散曲研究逐步 纳入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封建思想体系和古 典式的感悟性、评点性的研究方法。在革故鼎新方面,王国维与吴梅是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王国维将西方哲学和文艺理论与我国传统国学相 结合,建立了戏曲史学;吴梅则改造传统曲学,使之科学化,同时也做 了些基础理论建设。自这两位大师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在这 个领域内做着筚路蓝缕的开垦工作,在文献资料的发现整理,戏曲理论 的建设,作家作品和戏曲、散曲史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而这里,元代作品的研究、解读,始终居于第一位,其成就自然高于对 明清两代作品的研究。自世纪初至 1949 年,元曲研究取得很大成绩,《脉 望馆钞校本元明杂剧》的发现,犹如石破天惊,不仅为戏曲研究扩大了 领域,而且为解决戏曲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依据。这一时期,除王、 吴二人的研究成就外,在考订方面,最有成就的是冯沅君的《古剧说汇》、 孙楷第的《傀儡戏考源》及苏明仁的《白仁甫年谱》。此外,关汉卿生 平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史作则有贺昌群
  《元曲概论》。在学术论考方面,胡适《再谈关汉卿的年代》,郑振铎《元代公案戏产生的原因及其特质》、《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 间的三角恋爱剧》,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朱 东润《元杂剧及其时代》,石兆原《元杂剧里的八仙故事与元杂剧体例》, 钱南扬《宋金元戏剧搬演考》等,很有理论创见。散曲研究则有任讷的《散曲概论》、《曲谐》,王易《词曲史》,梁乙真《元明散曲史》和 卢前的一些著作。
  建国以后至文化大革命这一阶段,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 方法,用以研究元代戏曲与散曲,取得了新的成就。在考订方面,孙楷 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作者于 1940 年作《述也是园旧藏古今杂剧》, 后对原稿作了修改,于 1953 年出版)、《元曲家考略》,严敦易《元剧 斟疑》,谭正璧《元曲六大家略传》等著作很有分量。史学方面,周贻 白《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国戏剧史长编》等,阿英《元人杂剧史》 皆是力作。1958 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 国掀起了纪念与研究关汉卿热潮,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论文,如:郑振铎《关汉卿——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曲家》、田汉《伟大的元代戏剧战 士关汉卿》、戴不凡《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特征》、程毅中《谈关汉 卿的〈鲁斋郎〉杂剧》、冯沅君《怎样看待〈窦娥冤〉及其改编本》、 陈毓罴《关于〈窦娥冤〉的评价问题》等是其中代表。《西厢记》一直 是元曲研究的热点,这一阶段的著作有王季思的《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戴不凡《论崔莺莺》;学术论文则有宋之的《论〈西厢记〉》、王季思《西厢记叙说》、林涵表《论〈西厢记〉及其改编》、霍松林《西厢记简说》等。这一阶段还对元代戏曲中一些作品的评价问题进行过讨论, 如《琵琶记》、《汉宫秋》、《梧桐雨》等,学者们发表了自己的学术 见解,代表了这一阶段的学术倾向。除此之外,王季思《元人杂剧里的 本色派和文采派》、陈中凡《元曲研究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乃是两 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前者对元剧的艺术流派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到今仍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后者对自王国维以来,半个世纪的元剧研究作了较 为全面的总结,态度严谨,注重科学性,即便现在读来,也能受到启迪。 这一阶段的元曲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就,却存在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 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学者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不够准确和 熟练,因而产生主观穿凿方法和庸俗社会学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因为 当时的学术研究,往往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尤其在 1958 年之后,元 曲研究受“左”倾思潮的影响,失去了学术独立性,对文化遗产采取了 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或否定过多,或违反历史唯物主义,歪曲 作品真实面貌以适应某种需要。如对关汉卿的作品、对《西厢记》等著 名作品,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批判态度,公案戏更是被全面否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元曲研究迅速发展,出现了全新的格局, 其著述数量众多,不胜枚举,现就这一阶段的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这 一阶段研究工作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队伍的壮大。老一辈学者摆脱桎 梏,以深厚的学养,继续从事元曲研究,成果丰硕。年青学者不断涌现, 以新锐的目光和方法进行研究,使元曲研究领域充满活力。第二,扩大 了研究领域。在作家、作品的研究上,不但加强了一流作家的研究,而 且还开拓了二三流作家的研究;如果说在此之前,元曲研究还是点式研 究——即重点作家的研究,那么,如今则是线式或网式的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作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值得 注意的是,元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开掘了新的课题。如杂剧艺术、 元曲格律与音乐、戏剧文物的研究等等。第三,观念与方法有所更新。 学者们突破了以往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了重新评价;突破了一些固定的 研究模式,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活跃了自由争鸣的学术空气。 文学现象原本非常复杂,只有多角度的审视,多方面的探讨,才能接近 其真谛,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尝试用新的角度、新的研究方法进行 工作,这是十分可贵的。譬如,用美学、心理学分析元曲的艺术性,探 讨宗教与戏剧的关系,宗教对作家世界观的影响,哲学思潮对元曲发展 的影响,戏剧文化的研究等,都取得可喜成绩。
  要把近百年元曲研究的丰硕成果,曲折发展的历程,在有限的篇幅 中得到反映,是一项费斟酌的工作,同时也须考虑本书的编辑宗旨、体 例,这又带来难度。元曲研究的范围广阔,本书只选取五个方面:第一 部分为元剧的总体面貌。第二部分为元剧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及其风格流 派。第三部分为元杂剧重要作家、作品的评论,限于篇幅,只选关、王、 马、白四家,后期作家未选;每一作家所选文章也很有限,并照顾到可 读性。第四部分是元散曲文章,选取了对前期豪放派代表马致远、后期 清丽派代表张可久的解读文章,及数篇赏析文章。第五部分是元曲的流 播和影响。本应再选宋元南戏、诸宫调文章,因篇幅所限,只能割爱。 本书意图是为元曲爱好者在解读元曲作品、了解元曲面貌时提供参考, 非专为学术界所编,选取文章学术性、可读性兼顾,并重在传播名家们 的正面阐述的观点。因所收文章,时代跨度大,差异自然不小,希望读 者在阅读文章时,能理解这些可敬的学者,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 他们不同的学术个性。本书的选编工作,难免阙失,敬请指教。
  编选者
  1998 年 11 月

(0)

相关推荐

  • 付善明:以当代意识观照戏曲艺术——记宁宗一教授戏曲研究的学术个性

    付善明:以当代意识观照戏曲艺术——记宁宗一教授戏曲研究的学术个性

  • 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

    陕西大雨冲出元代古墓墓主听曲图 元曲,是中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又一朵争妍斗艳的奇葩.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元曲为什么能在元代日渐盛行? 何谓元曲? ...

  • 中国古代散曲

    散曲是词的替身,是从词演化而来的,在文体构成.文学精神.艺术构造上别具一格. 北宋末年,金人入主中原,接着,蒙古民族南下,胡调番曲大量输入,琵琶.胡琴也相继引入,混合着原来民间的歌谣小调,形成一种新的 ...

  • 元代文学

    文/肖旭 "概说"简要地介绍元代的社会状况和主要的文学成就.这是一个非常粗线索的勾勒,但很重要.它使我们对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所产生的背景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即在学习具体作家作品以前, ...

  • 元曲基础知识之(一)关于元曲

    一.什么是元曲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元曲虽有固定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 ...

  • 元曲经典六名句,不输唐诗宋词

    元曲与唐诗宋词齐名,是元代最主流的文学样式.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上来理解,杂剧就是舞台上表演的戏剧,散曲就是小曲子.在元代,出现了许多戏曲大家,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元曲四大家" ...

  • 【牛耕勤】《寄秋轩吟草》编后记

    [编者按]地方文化若没有有心人,早就遗失灭绝了.所以很感动丽江还有这么一批有心人! 1982年,时在丽江地区中学任副校长的李世宗老师,接受了撰写<纳西族文学史>明清文学部分的任务,在翻阅赵 ...

  • 1949年前毕业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甘谷藉同学及其王祥麟《一九四九级同学录编后记》

    1949年前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毕业的甘谷藉学生,笔者有幸在甘谷一中94岁的退休教师王定义先生处看到一本保存完好的同学录,其中有甘谷藉学生20人. 王祥麟,国文系毕业,金川董家坪村人. 宋芝芳(女),史地 ...

  • 【李世宗】《雪楼诗钞》编后记

    [编者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文化是一项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且代代传承的事业.有时经不起风吹雨打,湮没消失于岁月风尘里.今天我们还能读到马子云.牛焘.桑映斗.杨竹庐.妙明等丽 ...

  • 浦东书画传递浦东文化 ——《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馆藏书画集编后记》

    典坟邱索之流, 经礼训诂之载. 百家九流之辩, 诗赋雅颂之辞. 金匮玉板之奥, 谶契图纬之文. 音乐书画之艺, 方技博弈之巧. -- --<隶释·汉张平子碑> 少保有古风, 得之陕郊篇. ...

  • 《最美老兵吴洪甫》编后记

    梁东方 在前两年推出有令峻先生<我和战友黄继光>之后,有先生依旧像过去一样经常将自己最近的采访创作情况与我沟通.他对我省老兵吴洪甫的采访写作引起了我的注意. 吴洪甫作为一个模范人物固然是可 ...

  • 【纪行】古树情思/赵大磊(附编后记)

    深秋时节,在麦苗青青的乡村路口,一棵棵古树在寥落的鸟鸣中静默耸立着.它们的根系扎于深厚大地,粗壮的枝干伸向高远的天空,既不摇曳张扬,又不遗世独立.          这些郁郁森森的古树,生长在西平县专 ...

  • 历史上的今天好戏连台(系列推送)编后记

    毛世来最疼爱的小孙女毛兰与爷爷.奶奶.爸爸合影 2021年是我的祖父.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把他历年来的演出资料做了一下系统的整理,编辑了< ...

  • 韩中清:《诗词背后的故事》之编后记

    <诗词背后的故事>编 后记                                  韩中清 诗言情,词达意,缘事而发,抒情咏怀,自己欣赏,鸣我心声.2008年<中清诗词选& ...

  • 岁月是部大书一一《纳西族史》编后记

    岁月是部大书 一一<纳西族史>编后记 第41期.这是<纳西族史>的最后一期.<纳西族史>是第一本系统介绍.研究纳人历史的学术著作,也是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声誉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