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大迎
大迎
《针灸穴名解》: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颊肿牙疼,寒热,颈痛瘰疬,口㖞,齿龋痛,数欠气,恶寒,舌强不能言,风壅面浮肿,目痛不得闭。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正坐或仰卧位。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此凹陷下端按之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大迎
【别名】髓孔(《甲乙》)
【位置】在曲颊前一寸三分,骨陷者中动脉。(《甲乙》)
【取法】在下颌角前下1.3寸,当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下颌骨上。简便取法: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咬肌停止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及三叉神经第三支的颊神经。
【主治】牙关紧闭,口㖞,颊肿,齿痛,面肿,牙关脱臼, 唇吻瞤动,瘰疬,颈痛。
【配伍举例】《千金方》大迎、颧髎、听会、曲池,主齿痛恶寒;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热颈瘰疬。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文献选摘】《资生》大迎,治目不得闭。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大迎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或向颊车方向斜刺0.5~1寸。
【临床主治】齿痛,颊肿,口噤,口噤,颈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颈丛的皮支——耳大神经、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颊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和颈阔肌。颈阔肌位于颈前外侧部的皮下,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束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止于下颌骨下缘、口角,部分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面肌,由面神经颈支支配。
3.降口角肌或咬肌:若直刺,针的深面为降口角肌,降口角肌位于口角下部的皮下,起自下颌骨的下缘(自颏结节至第1磨牙之间),肌束斜向上内方,止于口角皮肤,部分移行于切牙肌和口轮匝肌,由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支配。若斜刺,针的深面则为咬肌。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起自颧弓下缘及内侧面,向后下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动、静脉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面静脉是颈内静脉的属支。该穴的深面是下颌骨。
【针刺意外与预防】该穴深面有面动、静脉,在咬肌前缘可触及其搏动。针刺时应避开动脉,以免刺破血管,导致出血。因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紧贴下颌体下缘向上至面部,位置固定,移动性小,故直刺不宜过深,否则易刺中血管。若向颊车方向斜刺,一般不易刺中面动脉。
足阳明胃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