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麦
散文:过麦
金色的五月,麦香阵阵,一颗颗麦穗泛着金黄,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马上要过麦了。
北方人都把麦收叫“过麦”。我记得小时候很农村落后,机器少。什么也得用人力。既费时,又费力,拖拖拉拉就一个月过去了。
那时候,小麦成熟前,首先要准备一块空地,至少也得半亩地。先把场地用梨耕翻一遍,然后用耙耙平整。再用石碾把它压平。这叫“杠场”。然后再用水桶从池塘里打些水把它泼一遍,预防起尘土。这叫“泼场”。场地准备好了,就等着小麦成熟了。
当小麦金黄,麦穗干了的时候,揪几个麦穗下来,用手搓一搓,然后放在嘴里咬几下,如果麦粒干了,就会“咔咔”作响。这就说明成熟了,可以收割了。从前割小麦都用镰刀割。先把镰刀磨得快快的,拿着一壶水,带着毛巾草帽。割小麦是力气活,割一会就得站一会,捶捶腰,擦擦汗,要不人受不了。一个人累得腰酸腿疼,一天也割不一亩地。
把麦子割倒后就用草秸把它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用牛车把它拉到场院去。
到了场院,把小麦卸车,摊开。最好晒上几天。等小麦晒干了就开始压场了。
压场都用石碾。大部分都是用牛拉。一个人站在场院中间,一只手拿着缰绳掌握方向,一只手拿着鞭子不时地抽打着牛,牛拉着石碾围着场地转圈。起码得用两三个小时,看看小麦上面压的差不多了,就把小麦靠地的那面翻上来,名为“翻场”。再压另一面的。等这一面压的差不多了。就该“起场”了。用铁叉把长的麦秸堆在一块,把再剩的麦粒麦糠堆在一块。下一步工作是“扬场”。
扬场就是把麦粒和麦糠等杂质分开。风大才好干活,如果因为没风,麦粒和麦糠分不开。扬场的时候必须有另一个人配合。一个人用扬锨(木制的)把麦粒往好处扬起,借着风力,麦粒就和麦糠等杂质分离了。同时另一个人用扫帚或木耙把麦粒进一步分开,再堆成两堆。叫“打场”。扬完了,另一个人也打完了。然后把麦粒入库。麦糠是很好的饲料,那是家家户户养牛,是舍不得丢掉的。麦秸粉碎了也可以当饲料。人们一般把麦秸垛好,踩实,顶上用麦秸泥糊结实。那时候你到农村看看去,一垛垛的麦垛也是靓丽的风景线。
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有了小型收割机,就省力多了。拉麦子,压场都用拖拉机了,效率提高不少。
近年来,大型收割机取代了小型收割机,也不用你下地,一个电话,收割机就来到地里,把麦子割了,直接脱了粒送家去。麦秸也直接粉碎,麦秆还田。场院也就闲置了。人们就把场院种上庄稼。
都说科学是生产力,一点不假。现在农村都实现了机械化,农忙也就是忙几天,剩下的时间愿意打工就打工,愿意清闲就清闲,生活比从前滋润多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正是:
农家乐,乐农家,清泉石上流落花。养上一群鸡,再来几只鸭。忙里偷闲钓鱼虾。都说神仙好,其实哪有我逍遥,老大是我我当家。哈哈哈!哈哈哈!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4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