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四·气血 气滞 气积

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

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

气滞之家,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半缘上中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因中下之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气血致病之原也。

【翻译】气统领于肺,血藏于肝,而总的都是由中气转化来的。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生精,阴化于阳。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精未结而魄先凝,所以魄包含于肺,气魄,肾精的始基;神未发而魂先现,所以魂包含于肝,血魂,心神的初气。

气,阳性的,但包含阴魄,所以清凉而降敛;血,阴性的,但放出阳魂,所以温暖而升发。等到魂升而神化,却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因为精血温升,是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洗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际上是一个物质,全由于中气的变化罢了。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保持,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不能收藏。所以补养神气,则适宜用清凉的药物,而滋益精血,则适宜用温暖的药物。

     气秉持辛金清凉的特性,清则和谐流畅,热则湿热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所以发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的特性,温则流动通达,寒则寒凝瘀阻,流通则血色鲜明,瘀积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所以发病下陷。

气滞的病人,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多半缘于上中部的虚热;血瘀的人,血液紫黑成块,成杯成碗的倾泄,多是因中下部的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的,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这是气血致病的根原。

气滞

肺主藏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

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逆,收令不行,君相升泄,而刑辛金,则生上热。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之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

肺胃不降,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下寒。气滞之证,其上宜凉,其下宜暖,凉则金收,暖则水藏。清肺热而降胃逆,固是定法,但不可以寒凉之剂,泻阳根而败胃气。盖胃逆之由,全因土湿,土湿则中气不运,是以阳明不降。但用清润之药,滋中湿而益下寒,则肺胃愈逆,上热弥增,无有愈期也。

下气汤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一钱 茯苓三钱 杏仁三钱,炮去皮尖贝母二钱,去心 芍药二钱 橘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翻译】肺主藏气,凡是藏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所传播宣布的。气以清降为本性,因为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一转化,就已经孕育了阴魄,所以其性清肃而降敛。实症则是顺降,虚症则是逆升,降则恬淡虚静,升则闭塞。
  君火相火,在下的根源是癸水,肺气收敛他。肺气上逆,收敛的功能不发挥,君火(心火),相火(胆火)不沉降,反而上炎,则易刑伤肺金,产生上热。凡是胸闷、嗳气、哮喘、吐血、痰嗽的病证,都缘于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的本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所以肺没有下降的路。
  肺胃不降,君火(心火),相火(胆火)不沉降,反而上炎,火不生水,必然产生下寒。气滞的病证,病在上宜凉,病在下宜暖,凉则金收,暖则水藏。清肺热而降胃逆本来是定法,但不可以用寒凉之剂泻阳根而败胃气。因为胃逆的原由,全因为土湿,土湿则中气不循序运转,所以阳明不降,只是用清润的药,滋养中湿而越发的下寒,则肺胃越发的上逆,上热更增加,没有痊愈的日子了。
     下气汤

【组成】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芍药6克、橘皮6克、 五味子6克、贝母6克,(去心)  
 【主治】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  
【变化】后世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橘皮,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理气化痰之橘红,将其化裁为验方“下气汤”。 
 【用法】煎大半杯,温服。   
【药性功用】:
(1)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
(2)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
(3)云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
(4)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
(5)杭芍药、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水火相济),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故气陷而下郁也。而肝气之下郁,总由太阴之弱。以气秉金令,但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者,恃肝木之善达,肝木之善达者,脾土之左旋也。

气盛于肺胃,而虚于肝脾,故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泻。气积于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以降之;气积于脐腹左胁,宜补肝脾以升之。此化积调气之法也。

达郁汤

桂枝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焦,研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积在脐腹左胁者。

肺胃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积气,在脐腹左胁,皆中气虚败之病也。补之则愈闷,破之则愈结。盖其本益虚,其标益实,破之其本更虚,补之其标更实,是以俱不能效。善治者,肺胃之积,泻多而补少,肝脾之积,补多而泻少。半补而半行之,补不至于壅闭,行不至于削伐,正气渐旺,则积聚消磨矣。

  【翻译】肺藏气并且性质主收敛,气病便是积聚而不散,肝气的积聚,比肺气的积聚更多。肺气积聚,便郁结在心胸,肝气积聚,便滞结在脐腹。
  气在上焦并且适宜下降,而且既降于下,却又适宜上升,升,是肝的职责,因为肝木主升,生命力旺盛那么气便上升,生命力不足,所以气陷落而且在下郁积。肝气的下郁,总是由于太阴太弱,因为气掌握着金的时节,总是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的,依靠肝木的良好通达,肝木的良好通达,脾土左旋的缘故。
  气旺盛在肺胃而虚在肝脾,所以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以泻。气郁积在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使气下降,气郁积在脐腹左胁,宜补肝脾使气上升,这是化郁积调理气的方法。
  【翻译】达郁汤
  桂枝11克 鳖甲(醋炙焦,研)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气积在脐腹左胁的。(肝气郁积)
 【翻译】肺胃的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的积气,在脐腹左胁,都是中气虚败的病症。补气就越发的气闷,疏肝破气就越发的郁结,因为气的根本越发的虚了,气的表面上越发的实了,疏肝破气气的根本更加的虚,补气表面上更加的实,所以都不能有效果。善于治疗的医生,肺胃的郁积,泻多而补少,肝脾的郁积,补多而泻少。一半补而一半泻之,补不至于堵塞,泻不至于损伤人体,正气渐渐的旺盛,那么积聚就逐渐消失了。

(0)

相关推荐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21至卷321 情志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二十一 情志门 黄帝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 [注 心志喜,故发声为笑.心独无俞,故变动在志,心气并于肺则忧.在志为喜,此心中和 ...

  •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思路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 ...

  • 治疗脾胃病,可疏肝

    小编导读 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相互为病,脾胃病便常由肝木失调而引起.肝木失调,脾胃受之,临床症状虽重在脾胃,然其病机实在于肝,用疏调肝木法,使气和而顺,脾胃自安.临床通过疏调肝木,以调整 ...

  • 气积

    根源:中气虚败 解法:疏肝解郁 肺藏气,性质主收敛 气病即,积聚而不散 肝气的积聚,要比 肺气的积聚,更多 肺气积聚,便郁结,在心胸 肝气积聚,便滞结,在脐腹 气在上焦,适宜下降 既降于下,适宜上升 ...

  • 《四圣心源》:卷四·5气血气滞气积

    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 ...

  • 《四圣心源》:卷五·气鼓

    气鼓 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气之根也.气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是气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 木性善达,其发达而不郁者,水温土燥而阳升也.水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气血原本等(8)

    从人体的内部讲一气周流结构体系.这个规律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它主要是从气的这个层面来讲的.有时候是从神的层面,神就是比气的层面更高一些,就是从无形的角度来讲,它不是从有形的角度.有形的角度你说这个肝脏 ...

  • 《四圣心源》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 ...

  • 《四圣心源》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 ...

  • 《四圣心源》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 ...

  •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 ...

  •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 ...

  • 《四圣心源》:卷五·2气鼓

    气鼓 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气之根也.气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是气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 木性善达,其发达而不郁者,水温土燥而阳升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