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受损,舆论哗然,从此禁止出国展览
2002年,国家颁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将64批珍贵文物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其中包括马王堆汉墓的帛画、曾侯乙墓的编钟、三星堆的青铜神树等等,而这一切都还要从27年前,越王勾践剑前往新加坡参加展览开始说起。
越王勾践剑,我国战国时期青铜短兵器最高制造水平的产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但是这把剑却仅长55.7厘米,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在剑身上发现还有一道细微的的损伤。
这道损伤既不是因为在墓地里存放过久,由岁月侵蚀导致的,也不是工作人员修复时不小心划伤的。而是1994年在新加坡展览时,新加坡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最关键的是,这道损伤,永远都不能修复,因此越王勾践剑从此被禁止出境展览。
上世纪60年代,湖北江陵持续两年干旱,政府决定修一道水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而就在1965年水渠开挖的过程中,一件文物的出土,彻底惊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学家。
在1965年12月,工作人员于纪南城西北发现了一座古墓群,据考古专家推测,这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而在其中一个墓的墓主人棺椁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把短剑,这把剑是青铜剑,剑身不长,只有55.7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
但是令考古专家惊讶的是,这把剑出土后不仅没有锈迹,而且剑刃寒光凌冽,考古学者将一叠50层厚的白纸放在桌上,宝剑轻轻一划白纸立马分成两半。由此可见这把剑历经千年依旧霜刃不改,锋利异常。
后来专家通过剑身的鸟篆铭文推测出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佩剑。在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也流落到了楚国贵族的手中,最后成为楚国贵族的陪葬品,被葬在了曾经属于楚国的湖北境内。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是当时造剑工艺最高的国家。
专家在对越王勾践剑放大3000倍后发现,剑身有着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属薄层,或许这就是它历经千年依旧锋利无比,并且不会腐锈的真正原因。而直到现在,专家依旧无法还原这种技术,甚至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在2000年前做到这样完美的化学处理。
虽然越王勾践剑的工艺近乎完美,历经两千多年依旧不腐不锈,可是剑身依旧有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痕迹。而这道痕迹则来自于27年前,新加坡的“战国楚文物展”,因为一个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越王勾践剑多了一道永远不能修复的损伤。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在之后的30多年里,我国对其一直“藏而不展”,一方面是对剑身进行修复保存,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这件文物会遭受损坏。直到1994年,50周年国庆前夕,这把天下第一剑才被公布。
而就在越王勾践剑的消息公布不久,新加坡就发出请求,希望越王勾践剑能够前往新加坡展览。在此之前越王勾践剑曾经在日本展览过一段时间,期间并没有意外,在考虑了新加坡的综合实力,以及文物保管方面的能力后,我国同意将越王勾践剑借出展览。
但是没想到的是1994年8月24日,因为新加坡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剑刃上,从而留下了一道0.7厘米长的划痕。而我国的文物专家对此进行评估后,虽然给出的结论是“轻微损伤”,但是却坦言这道伤痕永远都不能再修复。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从此之后越王勾践剑禁止出境展览,我国其他文物也陆续加入了禁止出境展览的行列。可即便如此,依旧有许多文物遭到了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2006年三个清朝陶瓷在英国剑桥博物馆展览时被打坏,而2017年一个美国人甚至偷偷进入兵马俑坑,扳断了一个兵马俑的手指。
这些种种都表示,我国对文物的保管应该更加重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中国这样悠久的历史,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我国这么多的文物。因此难免有一些小人会恶意破坏我国的文物,对此我们不仅要保护文物,还要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