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宫花事件,黛玉妙到毫巅的亮剑,一路都是戏!
前言:黛玉的刁钻小性格总被人提起,“黛玉受宫花”便是经典案例,但为林妹妹喊冤的也不在少数。究竟这样一个“世纪疑案”是黛玉之过,还是周瑞家的有错呢?
其实,打发下人送点东西,一笔带过太正常了。但曹公总共出了八十回红楼梦,周瑞家的送宫花,竟然占了大半回。
而且一个办事老到的下人,竟然因为送花,自己惹了多少闲气不说,还引来多少人批评林妹妹尖刻、小气、失礼。我想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顺理一下,联系林妹妹和周大娘之间的互动情况,看看双方到底有何错失之处。
薛姨妈抓着周瑞家的跑腿,是这样吩咐的:“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得花人是确定的,送花的顺序交代得也算清楚。十二枝花放在一个匣子里,先放到谁手里肯定谁先挑。 既然林妹妹对先后那么较真,那么我们来看看,按情理来说,这个顺序到底该怎样。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第一顿饭在贾母处领,座次写的非常详尽。凤姐拉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推辞,贾母说“原应如此”。
黛玉之下是探春,对面是迎春和惜春。古代以左为尊,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为她稳稳当当地安排了位置,毫不含糊,黛玉在三春之上。
薛姨妈老于世故,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虽然薛姨妈是亲戚,不必完全遵守贾府的规矩,但她毕竟住在贾府,这点人情还是懂的。每个奶奶太太都肯讨好贾母,薛姨妈岂肯落后?
贾母是贾府的大家长,在她面前的分派,才真正体现薛姨妈心里对贾府的秩序,当着贾母的面,薛姨妈肯定会把黛玉放在三春之前。但这次是独在王夫人面前,怎好逾越,只有把三春放在前头,把已婚的凤姐放在最后。
接了任务的周大娘,一路走,一路都是戏。打探了香菱的身世,和智能儿唠了嗑,瞥见了李纨的睡姿,撞见了凤姐的房事,几乎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采风小组一般,一路走下来,贾府的生活声貌,尽收眼底。
送完了三春,送完了凤姐,这才往黛玉房里来。到这里,读者突然意识到,按照计划,周瑞家的该在送凤姐之前送到黛玉处,可竟然先送了凤姐。难道真是顺路之便,无心之过吗?
对贾府上下的人脉如数家珍,周瑞家的绝对知道“关系”两个字如何写。
这样办事老到的人物,就算平时没事,都还会找出点事,去跟凤姐套套近乎的,何况平白无故手里多了一匣宫花,既得着机会,又不费自己腰包,乐得各处做做人情,又有面子。所以送了三春之后,周瑞家的抬腿就来了凤姐处。
周瑞家的不按薛姨妈的分派,自作主张,直接跳过黛玉,取中凤姐。她要讨好凤姐,那是她自己的事,但她牺牲的却是黛玉的权益。
这虽然不需要多大胆量,但确实有些无所顾忌。要是薛姨妈的分派是:你们家三位姑娘,各得一对,剩下的给老太太两枝赏人,余下的给凤姐。周瑞家的还会“顺路”先送凤姐,最后才送到贾母处吗?自然不能。
黛玉与贾母同住一处,不会越过贾母,却会越过黛玉。一个孤高清傲的黛玉,一个身世飘零的黛玉,在周大娘眼里能算哪根草?更何况,周大娘眼里另有高士。
周瑞家的在接任务前,已经和宝钗絮叨了半天,谈吐间尽是家长里短,闺阁起居,忘年之交一般亲密。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周瑞家的开场白就直接拿少东家作靶子,特地问宝钗:“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
周大娘和宝钗熟络得令人羡慕,那么轻松自然,无所不及。王夫人是宝钗的亲姨妈,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面前的“答应”,她和宝钗熟络倒也难免。
可令我稍感惊讶的是,王夫人的心腹会这么高调阔谈宝钗和宝玉的关系。宝玉那个人,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就反复叮咛过黛玉:“你以后只别睬他”,“休信他”,这些话细细琢磨,感到是王夫人要黛玉自觉远着宝玉。
远着宝玉,用王夫人的话来解释,是为姐妹们好。其实我们知道,真正原因不是宝玉对女孩儿们不好,而是太好。
可是现在来了个宝钗,却没有为宝钗着想要她“休睬他”,不但没叮咛,反而倒转了来,话音里好似很盼着宝钗去“睬他”,宝钗也就两三天没去王夫人处,周瑞家的就有点沉不住气了。
可有趣的是,宝玉甚至没有跟王夫人住在一起,就算不小心“冲撞”了宝钗,也不可能使宝钗疏离了自己的姨妈,这会子王夫人不正在薛姨妈这儿长篇大套地聊天吗?
周瑞是王夫人的配房,主子奶奶是个没有多少心机的人,那么主子奶奶有多少心事能瞒过这位配房娘子呢?
丈夫偏宠姨娘,婆婆一味精明高乐,都不太待见王夫人,她在这些人面前,就只好木讷,闲话家常的可能性太低。孤独寂寞的王夫人,心声自然是倾诉给姊妹薛姨妈,和心腹周瑞家的。
不知从何时起,王夫人心中取中了宝钗,但这时起码有了苗头。因为第八回接着就揭晓了一个让黛玉含酸的“金玉良缘”。周大娘是王夫人的嫡系人马,王夫人的心意,周大娘岂有不领会?
不是周大娘沉不住气,只是心里有根弦儿,时刻拨拉着倒是真。心里有的,嘴里就不免常常提记着。能这么顺理成章地掂出公子小姐来打趣,也当是在有意无意,半真半假之间。
宝玉对黛玉用情,王夫人心里却看不中两玉之事。宝玉和黛玉虽然自小厮混在一起,但是都在“孩提之间”,贾母的意思并没显露。
书中不但没显露贾母的心意,反而提到“突然来个了宝钗,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周瑞家的恐怕也不自觉地把黛玉看扁了一层。下人不喜黛玉,言行上的流露,黛玉的感受已经很明显了,“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送宫花这一回,黛玉就把这个“不忿”的原因,不忿的对象,不忿的方式,及时地地显示了出来,合情入理。
我们来看周瑞家的怎么送花。她见到黛玉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这话真是滴水不漏,没半点透露出其他人也有花儿。
按照常规,黛玉的反应应该是:谢谢姨妈惦记,然后收起来。只要黛玉按常规出牌,周瑞家的就这么句话,就算贾母看见了,她有啥马脚可挑?贾母要是没看见,黛玉一个大家闺秀,事后犯得上为这点小事去告状不成?
周瑞家的不是没打算盘,可惜打错了。没有贾母的庇护,在这些人眼里,黛玉算谁?因为藐视黛玉,甚至都没有好好认识这个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娇弱机灵的女子,只在宝玉手里看了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黛玉用不着知道谁谁得了宫花,只要知道送各位都有,她林姑娘就不该最后一位。何况按常理林姑娘该得头一份,现在却是最后一份!这可是和林姑娘心里的不忿碰了个正着。
好一个林妹妹,一句废话没有。“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真真是一针见血!“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头衔,黛玉真不是白担着。
前面分析了黛玉的次序该在诸人之前。虽然宫花来自薛姨妈,但黛玉并不知道那会儿王夫人也在薛姨妈眼前,更不知道这个周瑞家最后送达,是谁的主张。
如果是薛姨妈的分派,那是薛姨妈失仪在前,姨妈失仪,尤甚于下人失礼,形同羞辱。更何况那时候,黛玉已经因为宝钗的到来,承受了种种的“悒郁不忿”。
那些老说黛玉尖刻的老爷们,拜托做点作业,向细腻宽厚的曹公学习一下。十几岁闺阁少女细密敏锐的感触,无处倾诉的内心挣扎,拿成年男人生起老茧的心思去理解,它如何能准呢?
周瑞家的用不着故意欺负黛玉,有贾母在,借她一个胆儿她也不敢,她只不把黛玉放心上就够加重黛玉的“悒郁不忿”了。黛玉不是个性天真容易满足的香菱,黛玉悟性高,个性强,对感情的需求远超过其他女孩子。
周大娘自以为辣是老的姜,还能在一个闺阁小姐面前翻船?当她信心满满,在太太奶奶们之间上下飞舞时,百密一疏,就给刁钻机灵的林丫头拿住了软肋。
靠了是王夫人的心腹近侍,靠了有凤姐的大腿可抱,“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的周大娘,估计她都没有意识到黛玉会对她发难。
周瑞家的玩的就是面子,而敏感的黛玉也就抓住了她这个托大的心理,在她言行间快速捕捉到了信息,一针下去,砭到痛处。这一针看似轻巧,实则举重若轻,实在是奠定了黛玉要如何在贾府生存下去的样式。
淡淡的一句话,无异于给这些惯好欺软怕硬、钻营徇私的下人们一个当头棒喝:我林黛玉虽然寄人篱下,但我不是拙癖的惜春,不是懦弱的迎春,更不是随和的宝钗,我有我自己强烈的感受,我也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你们最好放尊重点,不要欺人太甚!
周瑞家的听了黛玉的话,“一声也不言语。” 看来不管是谁的失礼,到头来领着这个不是的还是下人,这倒也是主仆之间的应有之义。
黛玉的不满,妙就妙在,锋芒并没有针对周瑞家的,也没有波及到薛姨妈,基本上就事不就人,非常有分寸。而且黛玉虽然伶牙俐齿,却也没有不依不饶。曹公虽不喜欢周大娘的市侩气,但还是留情,没有让她跟王善保家的换个角色。
黛玉从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到这时候的说别人之不敢说,走了一个怎样的心灵路程?
贾府偌大一族,几百号人,不成器的主子,张狂的奴才,天天作怪,连贾母的东西都敢偷,连贾母的人都敢撬,一个依附着老祖母生存的外孙女,不被人欺负,不被人撬被人坑,决无可能。所以黛玉很明白,她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黛玉受宫花一事,就是她这个态度的明确表达,这个干脆直接的“置气”,与探春的巴掌有异曲同工之妙。诱因都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处理的方式都是主动迎击,毫不回避。
这是她们独立意识的觉醒,对家族事宜关注的表现,是人格和心态从幼弱渐趋成熟的一个指示。探春的巴掌响亮有力,黛玉的针砭切入肯綮。
如果只看外在行动,只就单个宫花事件,挑剔黛玉“失礼”或许成立。但从整个情势,看内心深处,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认为黛玉和周瑞家的都有错,该各打二十大板呢?
“我看重的是我的心!”我看重的是黛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