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发....

有一次罗振宇在一档节目里,被说成“知识付费”很是郁闷,连忙辩解自己是”知识服务“,你才是知识付费,你全家都是知识付费!!

不管你怎么分,在大家的心理”知识付费、知识服务、内容付费“都差不多,只有他们自己才比较在意。

无论什么形式吧!本质都是提供内容获得收益的一种形式,这个本身没啥,信息差永远存在,罗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帮你节约获取知识的时间,你没看读完一本书,来我这里 25 分钟给你讲完一本书,你没空系统学经济学,来我这一个专栏给你讲清楚。

他也多次提到,他们只是把知识,用一种更加方便的形式再次传播出去。

从源头上看,这个是一件好事,为什么现在一提到知识付费,就会联想到割韭菜呢?

原因应该是,一些人为了营销宣传,夸大的课程的功效,用一些恐惧制造焦虑,用速成刺激购买。

比如,你为什么一直贫穷,只因为你不懂投资思维,来 9 块钱,学会投资理财,这就是在利用恐惧刺激购买。

另一个就是看准了,人的速成不想辛苦的心理,7 天搞定英语,8 天搞定文案,让你产生一种错觉,知识的获得很轻松,但是一次次购买之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改变,于是是激发了人的逆反心理。

知识付费就从过去的高大上,慢慢变成了过街老鼠,变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

如果我们回归知识付费本身,他所起的作用,就是帮你节约摸索经验的时间,可以尽快找到做事的思路,这个是知识付费唯一的价值。

但是很多人,都把知识付费等于知识获取,买了课,就等于获得了知识。

这里开始偏离了本来的路径, 本来有一些行业高手分享是好事,但是现在分享的人太多了,慢慢这些方法就不值钱了。

也就是知识的边际效用没有了,方法都比做的事多了,慢慢方法的价值也就逐渐趋近于 0 。

获得方法经验就是帮你节约摸索时间,方法的功效也就到这里为止了,剩下的还是需要你真的去做,去练习,去行动。

这句话一定要记在心里。

比如,你去学习一个写作课,他会教你,选题、标题、大纲、素材、怎么写等等。

如果你不懂写作,这些经验是很好的,因为你去写作也要摸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假如你需要摸索 2 -3 个月时间,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那你花 199 元学习一下,就等于帮助自己节约了这个时间。

但是到这里只是做到了”知道“的部分,正常在你摸索的时候,是边做边总结经验,现在只是有了经验,还缺少练习的环节,也就是”做到“。

比如说,你今天开始写,不会写开头,明天写不会写结尾,这个写就是你的行动,克服这个问题之后,你才总结了一些经验。

现在知识付费把这个给反过来了,你先得到了经验,但缺乏实战经验,缺少这个你就没有能力发挥出方法的效用。

所以才会导致,一次次学习,一次次失败,最后感叹被割韭菜。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开始讨厌知识付费了。

想到这里是不够的,只是讨厌没有意义,还需要面对现实,任何知识、道理、方法、技巧,都无法替代日复一日的训练。

就算刘翔给你讲课如何百米跨栏,如果你不去真的训练跑步跨栏,你也不可能真的做到。

这就是知识方法最大的弱点,只要你没有搭配足够的训练时间,你学到都是废纸,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九阳神功、如来神掌,各种武学秘籍都有,可惜我这个世界没有真气,这个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从行动本身来看,这个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行动很难,坚持行动更难,甚至说如果你真能坚持,都不需要去学习哪些方法,最终你也会通过自学和经验学习,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如果解决行动问题呢?

根据目前最新的科学研究,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有较高的完成度。

就是在被强制的情况下,老师说不写完作业不许回家,家长说 9 点后回家不给开门,基本上做到的人比例会大幅提升。

这个实验在一个奶茶行业也有证明,他们做了一个活动,积齐 6 张口味卡片,可以免费兑换一杯奶茶。

第一组是随便顺序,只要凑齐就可以换奶茶;

第二组是强制顺序,必须从一个口味开始买,最后才能集齐兑换。

结果是:

第一组参与的人多,但是最终完成的少;

第二组参与的少,最终完成的却是最多的。

心理学家研究,这里的机制应该是接受强制设定后,交出了自由权,反而行动的阻力变小了。

反而是哪些比较自由的,因为可选项太多,加大了行动的阻力。

结论就是,选择越少,行动越多,任务越严格,完成度越高。

重复一遍:

灵活任务比严格任务接受度更高,而严格任务比灵活任务完成度更高。

因为人每次决策都会消耗能量,选择的次数越多,大脑就会容易产生疲劳,在这个情况下,严格的要求反而能减轻大脑的决策负担,严格的限制让行动也变得容易进行。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行动,可以把目标任务定的越详细越好,最好是无脑操作步骤,任务越严格细致,你就能坚持的更好,不信你试试。

··················鱼堂主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