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 四逆汤治疗疑难杂症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四逆汤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中的疗效。方法:以《伤寒论》“脉微细,但欲寐”四逆汤治疗“癫证、“郁证”等精神、情志病,临床症状可获缓解。结论:应用四逆汤治疗疑难杂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伤寒论》中记载:“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治则“急温之”,方药是以四逆汤为主的四逆类方。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中医学认为,心属火, 为阳 中之太阳;肾属水为水火之宅, 内藏真阴真阳,心火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则心火不亢。可谓水火既济,人身安康。而“脉微细,但欲寐” 三阴伏寒(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 阳虚而阴寒太胜,寒邪在里之特征性表现。笔者认为,三阴伏寒,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症状是各异的,可以见于心血管病、也可以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同样神经、精神系统的疾病出现“脉微细,但欲寐”也屡见不鲜,因为“心藏神”,“肾藏志”,现列举用四逆汤化裁治疗疑难杂症的例证。

1郁证 (更年期焦虑症)

庚某,女性,50岁,已婚,护士,因“心悸,心烦,头晕头痛,易紧张,胸闷憋气,腰、膝、背痛10年加重伴胃脘不适,食少纳呆2个月”就诊。

1999年初,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不过1年又因左乳腺增生,行乳腺切除术。此后经常心悸、心烦,头晕头痛,伴潮热汗出,膝关节疼痛,夜寐差,大便干结,心烦易怒,皮肤瘙痒,先后就诊于消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皮肤科等,进行多项检查,曾诊断为:神经症、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并为此病退。服用中西药物不计其数,自认为已不可救药。现在症状:心悸,急躁易怒,易紧张,胸闷憋气,腰、膝、背痛,胃脘不适,食欲不振,膝关节疼痛,欲寐不能,大便干结,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皮肤瘙痒,舌红苔薄黄乏津,脉弦中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郁证。西医诊断:更年期焦虑症。

辨证:少阴伏寒,肝肾阴虚。治则:温肾阳,安心神。方药 :四逆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药物组成:熟附子15g,干姜5g,炙甘草15g,大枣15g,浮小麦 30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5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时,患者述服药1剂后,就感到睡眠好转,人也精神些,5剂药后,病好了一半。效不更方,原方继服。三诊时,所苦若失,脉和缓,故改四逆汤为四君子汤,继服5剂。

按:患者症状复杂,难以辨证。参考患者往日病历, 常规方法用药已无济于事。根据患者年龄5O岁,《内经》云:“女子七七,肾气衰”,结合患者“欲寐不能,脉弦中沉取细弱无力”考虑其病机为少阴伏寒,肝肾阴虚,故用四逆汤温心肾之阳,用甘麦大枣汤伏心火以安心神,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补肝肾以养其根,故痊愈。

2癫证(精神分裂症 )

安某,女54岁,退休工人,三级残疾。2007年8月28日就诊。主诉:发作性精神不安,被迫妄想,幻听2O 余年伴流涎、口干喜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尿多。病史 :患者l9岁时,因恋爱问题致精神异常,多次到市精神病院住院接受电击治疗(患者亲属述),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嗜睡,醒时目光呆滞。为取得更好的疗效,开始服用中药治疗,先后服用过礞石滚痰丸、白虎加人参汤、奔豚汤等方剂,但病情时轻时重。4年前因子宫肌瘤术治疗后,病情反复,服用大量西药后患者嗜睡,醒来幻听更甚,听到他人议论自己,如:总感觉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夫妇背后说她,想害她,伴腹中有气上冲,发病时捶胸顿足,烦躁不安,病情缓解时流涎,每次就诊时,带水,不停地饮用。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

诊断:中医:癫证。西医:精神分裂症。辨证:真阳不足, 阴邪作祟,治以:扶阳益真元,固肾益心脾。处方:熟附子30g (先煎),干姜15g,炙甘草30 g,浮小麦30g,大枣30g,益智仁15g,山茱萸30g,党参30g,白术30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g。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患者述服药后流口水减少其他症变化不明显。舌象同前,但脉滑缓,认为有效,继服上方7剂。

三诊:喝水减少,病症发作次数减少,程度也较以往轻。看到患者有了信心,在继服上方的同时,我开始心理治疗。这样治疗了2个月,患者终于可以和我正常交谈了。她告诉我,有幻听时,能按照我讲的方法,控制它了。
按“心藏神”、“肾藏志” 临床上与精神活动相关性疾病,必与心肾关系密切,其中癫之本在心肾阳虚。清末名医郑钦安《医理真传》:“癫、痫两证,缘由先天真阳不运,寒凝阻塞也,按人身立命,无非一口真气,真气一足,万窍流通 ,一切阴邪,无从发起;真气一衰,寒湿痰邪顿生,阳虚为痰所扰,则神志不清,顽痰流人心宫,则痫呆并起”治疗本病没有按豁痰开窍, 醒脑安神的常法, 而是扶阳益真元,固肾益心脾。四逆汤加党参、白术(附子理中汤) 扶助真元,益脾气;甘麦大枣汤益心脾;益智仁、山茱萸、淫羊藿、巴戟天补肝肾以固根本 。

     3水肿(肾水乏亏)

庞某,男,24岁,待业,2006年8月首诊。主诉:全身浮肿,头晕、身重4年加重伴心悸气短两天。现病史:4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肢体浮肿,但食欲好,大小便正常,在某大医院反复医治2年之久。虽经各种检查,但始终没有明确诊断,疑为:尿崩症 。予西药治疗, 病情时轻时重,后拟诊遗传相关性疾病, 无奈患者抱病在家,近2年来患者述浮肿轻轻重重,很容易感冒,但尿量无明显减少 。近 两个月因肿甚, 心悸气短明显,并出现鼻衄,头晕,食欲不振,大便溏稀,(1—3 ) 7次/d,夜尿频(4—6)次/晚。症见:头晕倦怠,心悸气促, 身重腹胀,下肢浮肿,少气懒言,面白无华,双目无神,鼻衄,肌肤甲错,纳呆,大便溏薄,尿少,舌淡苔白,脉细数。

诊断:水肿。辨证:肾水 (真阴真阳) 亏乏 。治疗:根据“数则为劳, 数则为虚” 的原则,宗仲景“劳者温之”的治疗大法,治以补后天以生先天, 即补脾土制肾水,补脾土以伏心火。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组方:制附子3Og, 党参30g,白术30g,干姜20g,炙甘草20g,茯苓30g,泽泻30g,猪苓30g,桂枝15g,白芍药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3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服药3 剂后,水肿减轻,食欲有所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

三诊时, 患者面稍有红润,上方减五苓散继服5剂 。

四诊:纳食可,基本不感头晕,心悸气短也缓解些,大便基本成形,1—2行每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处方:首诊和三诊的处方各开5剂,嘱隔日交替应用。半年后见患者母亲,告我春节期间走亲戚过频,没及时休息,病情突然加重,出现无尿,不日离开人世。

按:四逆汤能治三阴伏寒(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 阳虚而阴寒太胜的四肢厥逆,寒邪在里之证。该患者症情复杂,本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给予利尿,考虑患者虽有水肿但尿量偏多,所以治疗以培土治水,补后天以生先天。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该方中用于姜、附子的大辛大热来生发阳气,驱散寒邪又配甘草的甘温益气补中既助阳气生发,又能缓和姜、附辛热燥烈,达到培土治水的目的;茯苓补脾利水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有云:补先天无如附子,补后天无如人参。附子人参同用,先后天同补。全方共奏补土以制水之效。

结语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近代中医大师任应秋在其 《任应秋论医集》“阳能生阴,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阴气之进退,皆由乎阳气之盛衰”而四逆汤是扶助真阳的代表方,其中附子,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要开腠理,以逐在表之寒,因温暖要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补中有发,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

案1、案2 均通过四逆汤扶助真元而恢复“心藏神”“肾藏志”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

案3水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杂症。从现代医学来看,水肿的病因方方面面,但最终将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有条件者,透析加正确的调养,固然可以延长生命,但毕竟治疗费用过高。该患者的一大特点是尿量长时间以来在正常范围,也使其治疗不能循常规 。

《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重视阳气,在维护人体生命健康、长寿、抗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正确而准确的在医疗工作中体现这一思想,是一重要的课题。在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是在按照一般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从“阳密乃固”这一思想入手。人体真阳元气足,则身体健康,不受病邪侵袭。要扶阳益元气,就要在驾驭四逆汤类方上下功夫。但服用四逆汤,我还是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因为每个人体质各不相同。

     本文作者:张玉辉  文章转自汉中附子公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