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2020.7.4):右肺下叶S8、S9解剖三维重建学习体会

肺段切除是介于肺楔形切除与肺叶切除之间的一种术式,在肺小结节发现越来越多的今天,肺手术切除范围的改变也要适应新的形势与新的疾病谱情况。之前其实我挺反对肺段切除,因为若在肺外围部分的结节,可以仅行肺切除的病灶的话,行肺楔形切除也可解决问题;若楔形不够,肺段也是挺尴尬的部位;而若存在第12-14组淋巴转移的话,肺段本来也不够,得肺叶切除。而我们常见的肺段切除许多医生做的都是非常外周部位的,可以楔形切除的病变,所以之前一直反对。但近期与上海中山医院王群老师交流后,我觉得自己的有些想法还是要改改:其实除了可以楔切的部位以外,还会有一部分病人肺叶切除可惜,楔切又比较尴尬,肺段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的,当然前提是不宜为段而段。再次,肺段切除目前是主流的亚肺叶切除模式,身为胸外科医生,仍是需要积极开展,合适段切的还是要争取段切。肺段切除最重要的术前三维重建,展示肺内的支气管与血管关系,并与结节的解剖关系,术中才能更准确的解剖分离。我们今天就结合一个病例来学习下右肺下叶前基底段(S8)与外基底段(S9)的相应三维解剖:

先来看书本上的解剖肺段名称如何命名的:

我们发现右下叶包括上段S6(背段)以及基底段,基底段又分为内S7、前S8、外S9、后S10四个段。再往下分,基本上外亚段与内亚段,只有内基底段是个例外,它分前亚段与后亚段,此外背段多了上亚段,后基底段多了后亚段。所以我们记忆的时候,只要记牢上段有个上亚段,后基底段有个后亚段,内基底段本身都在内侧了,所以只分前、后亚段,这样就记牢了。而且肺动脉的命名与肺段是一致的,支气管的命名也是一致的:

但是静脉的命名与前面的不一样,我们先来看:

V6有点复杂,今天我们学习S8\9 为主,所以暂先放一放,我们看其它的,基本上是走行于同一肺段内两亚段之间的是Va,走行于相邻两段之间的是Vb,只有V10c是例外,因为它只走行于S10c内,相对也有点复杂,也放一放。那么肺亚段在立体上是如何的位置呢?书上说:


学好了理论,下面我们来看实例,下面是支气管的三维重建:

我们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层面来观察:

上图示右上、中、下叶支气管

中叶的对侧是背段,稍下向内侧的是B7,其他的是B8-10。

上图示B9与B10共干,B8单独从B8-10分出,B7是从基底段主干发出的。


下面是肺动脉的三维重建:

同样选取有代表性观察的清楚一点的视角来截图说明:

肺动脉向内侧与B7伴行的是A7,另一支较为粗大的是A8

与A8差不多的分叉出来的是A9+10,其实A9在本例是只两支较小的动脉,感觉从A10的主干上分出来


下面是加上静脉之后的:

我们也选视角比较清楚的来看下:

图中标注较为粗大的是V8a

走在S8与S9之间的静脉是V8b,走在S9内部的是V9a,走于S9与S10之间的是V9b。因角度关系,今天主要学习S8与S9,所以不重点标识S7及S6、S10


再来看三维上肺组织后又是怎样的呢:

上图空在这里的地方是S8,我们见到在S9的表面(与S8段间部位是病灶所在)。这样的三维重建能让我们更准确的定位结节所在。

这例病人的三维重建是我们科年轻医生郑盛弘独立完成的,做的非常清楚与漂亮,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学习对比,对右肺下叶,特别的S8与S9的解剖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当然手术的成功进行除外术前规划,还与个体差异、是否粘连、结节大小与密度、淋巴结是否钙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我考虑将在本公众号不定期推出各相应的肺段解剖,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以期对同样处于基层医院胸外科同道有所裨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