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最大忽悠药和安慰剂:“茶无上品,适口为珍”

在茶圈,总会遇到一些人,不是僧人,不算居士,不算方家,不算大师。却总会在喝茶时教诲人家:茶无上品,适口为珍……

一般听到这句话,这类人的画像就会在脑子里即刻生成:或体态虚胖、或孱弱无力、麻衣布鞋、脖腕戴串。

这类人大都懂点茶或者根本不懂茶,但嘴上老是会挂一些既像佛理、又似哲理的“金句”。

众所周知,产地、环境、气候、工艺等因素造就了茶叶的品质。而且也呈金字塔状分布,越靠近塔尖的越少,越靠近塔尖的越好。按照市场定律,越少越好的商品一般就越贵,如狮峰山的龙井、牛栏坑的肉桂、乌岽山的单丛、冰岛老寨的古树生普。所以:茶有上品。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这个商品必须符合普世价值观,“大家认为好才是真的好”,但大家不代表全部,所以那些不认同普世价值观的群体可能会说出一句拎不清的糊涂话:适口为珍。如遇这类人,你立马就没有与他分享好茶的欲望了。

既然说“茶无上品”,那还定什么优劣等级?还定什么高低价格?天下的茶都统一定个价位好了嘛?

不行!

我们还没实现共产主义,所以人群永远分三六九等;我们依旧生活在市场经济,所以物品终究分贵贱高低。

有人会站起来说你这是抬杠,还真没有。

我见过那些口里教诲别人的“高人”,私下里喝茶还是在论价格高低、还是在论品质好坏、还是在追求名山名寨名岩名涧。他们认为的“适口为珍”,一是自己搞不懂何为好茶,二是他们知道什么是好茶,但想把差的茶推销给不懂的茶的人,纯属忽悠。

茶归食物,茶属饮品,但凡入口之物,皆有好吃难吃、喜欢讨厌之说。无论绿红青黑白黄,每一种茶都讲究香、味、色、形,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色与风味,同一类茶品质也定有高低上下。

我尤喜猴魁,你最爱六堡。而我厌六堡仓味太重,你嫌猴魁茶汤清淡。

是我的猴魁最珍?还是你的六堡最珍?只是你我喜好不同!

所以,不妨把这句话改一改:茶有好坏,适口为宜

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0)

相关推荐

  •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指标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个指标:  质.形.色.香.味.气.韵     茶叶,所有的秘密都藏在茶汤里. 它的声音从不隐藏. 无心体会,则见面不识. 鉴别,仅仅是一种相遇的"识"   质 ...

  • 尚壶坊:好茶配好壶

    茶道盛行,茶器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从前选择紫砂壶泡茶的人居多,现在,银壶慢慢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起初,因为银壶价格很贵,很多人不会选择用银壶,可是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使用银壶的 ...

  • 茶无上品 适口为珍 日照绿茶春茶和秋茶的纠葛

    导读 说起日照绿茶,最受瞩目的自然是日照绿茶春茶,高纬度的生长环境延缓了日照绿茶春茶的生长,加上近半年的蓄势待发,让日照绿茶春茶中蕴含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日照绿茶春茶的鲜香也让很多茶友为之倾倒.但是也有 ...

  • 茶圈都在说的“口粮茶”究竟是什么?3招教你选好口粮茶!

    口粮茶,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作为日常饮用.家里常备的茶品,一般都是老茶客们常说的,可不是单指哪一款或者几款茶. 在很多老茶友的心中,口粮茶的定位是既要满足自己对口感上的需求,还要有适宜的价格,能够用于日常 ...

  • 万万没想到,行走茶圈多年,依旧读错“茶”!

    今年暑期档的一大惊喜是什么? <哪吒之魔童降世> 好评一波接一波,国产动漫终于"翻身"了 赞美的词就不用多说 疑问,倒有一个 哪(né)吒?哪(nǎ)吒?哪(něi)吒 ...

  • 茶有上品 适口为珍

    1950年统计,有970多个茶类品种. 白茶 福鼎白茶: 属微发酵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而得名.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 ...

  • 六大茶类卖茶套路!茶圈忽悠手段被彻底揭露,茶叶骗子瑟瑟发抖

    快到年底了,卖茶套路又双叒叕来了. 在度娘搜索普洱茶之后,马上接到推送:你的茶叶买贵了,10饼冰岛普洱才199元.找度娘问了老白茶之后,得到:15年老白茶,不好喝包退,现价28元1饼. 比电脑控制挖掘 ...

  • 牛栏坑肉桂按斤送?茶圈中的这3个故事,一个比一个让人跌破三观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一篇文章,目光当即被吸引了. "花一杯奶茶的小钱,就能让你尝到高端茶叶--" 因为一时好奇, ...

  • 两味药一杯茶 补肾又暖阳

    两味药一杯茶 补肾又暖阳

  • 茶,是救命药!

    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开始,茶的药用价值就已经开始为人所知. 自1987年,日本科学家富田熏在美国<自然科学>上发表茶多酚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的 ...

  • 茶为百病之药(中医“茶疗”)

    苏轼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历史上也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为中药 在古代,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载录.在<神农本草经> 中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