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625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625(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收藏讲求六品三力,其实静态的六品之外,窃以为还可以增补一个动态的“品”:品鉴。
品鉴,就是分高低,识好歹。
这一点从“饮食”方面很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说如今正当时令的岭南佳果:荔枝。
荔枝的成名,可以上溯到盛唐的“红尘一骑妃子笑”。
荔枝的种类很多,知名的就有:妃子笑,三月红,白腊,桂味,挂绿,糯米糍,黑叶,槐枝等等。
外地人来到广东,往往从个头大,卖相好的妃子笑,三月红开始,而且上市时间早,价格也不贵。
反倒是个头偏小,外皮粗糙坚硬兼带扎手痛感的桂味,尽管价格昂贵,上市步伐姗姗来迟,却往往是本地人的首选。
(桂味荔枝)
这其中的区别,就是品鉴所能够分辨的“味”。
简单地说:好吃。
客观的反应,就是味道好,口感佳。
都是很感性的直观反应,吃过就知道其中的分别。好比老话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个中的道理就是:好看,不等于好吃。
外观与内在,未必都是表里如一。
好吃,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吃了再说。
老夫子立的规矩:食色性也。
于是“食”的约定俗成日积月累,上下五千年,饮食文化就这么着集腋成裘。
传承,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然后经过文人的妙笔生花,这文化就“形而上”的升华成艺术了。
于是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基本上,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人不为多。
因为本地中医(或者说:江湖郎中)的共同说法是:荔枝上火。
民间的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
这大概也暗合一个道理:好吃,不等于健康。或者用现代的说法:科学饮食。
品鉴,大概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到底要的是什么??
外观的好看?
内在的好“质”?
还是长远的好“用”?
吃了以后再考虑,手中捏着王老吉。
(水果的品鉴,窃以为还是有一个门槛的。
这个门槛就是:成熟。
如今很多天南地北的佳果,原本的味道都很不错,只不过为了长途贩运保鲜,往往未待真正成熟就上了路。于是这味道就自然而然地打了折扣。
苹果如此,西瓜如此,很多水果都如此。
所以,有些个好东西,还是得讲求个天时地利。
比如广州的荔枝,桂味是非常受欢迎的品种,而不同出产地的桂味,以广州东边的增城为最上品。
增城的桂味,往往是天不亮就下果,上午十点左右上市,下午在冰箱里捂一捂,晚上就着王老吉,很多人都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了。
这样的树上熟,窃以为是真正的荔枝风味。
广州的荔枝季节大致始于每年的六月中旬,前后区区三个星期左右的光景而已。
从这讲究天时地利与水土气候的热带佳果荔枝品鉴而去,热带的紫檀与黄花梨,大概多少在水土上也有那么一丁点的脾气吧。
二十年成材??黄花梨。或许二十年以后看清楚了再说更好一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不算怀疑,毕竟是涉及到芸芸草民的生计,最好还是脚踏实地。
紫檀与黄花梨的品鉴,大概多少也有那么一点的“触类旁通”。
见识得多了,比较得多了,慢慢就分得出高下与好歹了。
这是没有办法套公式的事情。
万类霜天竟自由。)
(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