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路257号原哈同大楼
南京东路257号哈同大楼,1936年冬老介福入驻,这座大楼也曾是德国西门子上海办事处所在地;1956年此楼更名“南京大楼”,后常被人称为“老介福商厦”;2009年,老介福从一楼搬至三楼,大楼被改称“外滩名店”。 开创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的老介福,经历了一百多年经营绸缎、呢绒高档纺织品的岁月,当年由福建人祝氏两兄弟合资经营丝绸的店。 店名“介福”中的“介”字的含义乃兄弟二人之意,而“福”字指福建人,同时具有“大福”、“洪福”之意。祝氏兄弟系文人,志在功名,无意经商,便委托徽州人姚某任经理,由他来掌管店内业务。后因祝氏兄弟俩屡考不第,也就心灰意冷,欲返原籍,遂将该店以六仟两银子盘给苏州人程芦舟等人,姚仍被聘为经理。若干年后,该店由李灿石、姚荫荪及程芦舟之子程用六三人合伙经营。当时店铺也从九江路89号迁至23号,取名老介福。并请来清代状元唐陀写招牌。1936年冬,迁入南京路257号的哈同大楼,以巨金租下了底层铺面,翌年3月正式开业,成为当时上海滩上规模最大、资本最雄厚的绸缎店。 几年后的老介福,在商品规模上除经营国产高档丝绸外,还从英、美、日等国大量进口质量上乘的呢绒、丝绸,花色品种达到四、五百种。老介福不仅在丝绸、呢绒的品种上花色齐全、类别繁多,更在经营特色上与众不同,老介福“以诚招客”作为经营之本,设“复尺部”、“立赊帐制”。“以宾相待”作为生意之道,顾客进店迎人座,倒茶敬烟忙招呼。由营业员送面料到手,让顾客坐着,静心挑选,做到不嫌其烦。 公私合营后,老介福进一步发扬传统的经营特色,与全国各大绸缎、呢绒生产厂建立了业务联系,渐形成了集全国优质名牌呢绒之大成;汇中华丝绸之精萃的“名、特、优”。改革开放后,老介福也随着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的繁荣繁华而发展,1993年3月,老介福进行了改扩建工程,原上海市市长、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亲笔提名“老介福商厦”。改建后的老介福商厦开辟了二楼商场,营业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老介福扩建后的经营业绩成倍增长,在上海纺织品行业中业绩名列前茅。 1999年12初,经过第二次改建后的老介福商厦的经营面积增加到6000平方米,经营范围扩大到纺织品、家纺产品、服装、鞋类等。在二楼茶室陈列了民间织布机和蓝印花布印花工艺制作工具,宏扬了民族工艺和企业的文化。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 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址 |
层 数 |
HP-J-040-V |
老介福 |
南京东路257号 |
7层 |
2008年8月份,老介福商厦为响应区政府有关南京路商店的结构调整决定,退出了南京路257号的经营场地,走上了一条向外拓展重创“老字号”的道路,3年多来,老介福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始终遵循着“产品要定位,品牌要衍生的原则”。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全体员工技能与文化培训,传承老介福百年文化的底蕴,以优质的商品,诚信的服务立足与市场,相继在黄浦、杨浦、浦东新区开设了9家老介福纺织品和床上用品专卖店。连锁销售网点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老字号品牌的需求,也开辟了一条全新老字号经营的道路。
南京路近河南路,哈同大楼老介福绸缎局(左),亨达利钟表行(右)。
南京路近河南路
-
(2014-09-06 17:55:43)
-
(2014-09-05 15:36:58)
-
(2014-09-04 17:25:06)
-
(2014-09-03 15:37:31)
-
(2014-09-02 15:57:10)
-
(2014-09-01 16:24:42)
-
(2014-08-31 15:52:38)
-
(2014-08-30 16:55:49)
-
(2014-08-29 16:00:43)
-
(2014-08-28 16: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