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考试无关,与芒种无关,只与这季节和大地有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与考试无关,与芒种无关,只与这季节和大地有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拾穗的孩子
我已无数次眺望过那些孩子了。那些或拎着口袋,或挎着竹篮,在老家的麦垄间,捡拾麦穗的孩子。
说是眺望,因为隔着二十多年光阴,几百里地路程。但隔得再远,也远不出心灵的记忆和映像——这些年来,我时常回首,遥望老家,川中丘陵深处,那片贫瘠苍凉的乡土。而每一次回首,都禁不住要凝望,灿烂阳光里,那片辉煌、辽阔的麦地,那些在麦地里,躬伏着腰脊,缓缓而行的拾穗的孩子,心里充满莫名的惆怅和感怀。
因为,我就曾是其中的一个。
二十多年前,在乡下老家,每到夏天,收割季节,都是如泼如泻的阳光,浩荡,恣肆。在那阳光里,一块又一块的麦,黄熟了,又被镰刀割倒了。一捆又一捆的“麦个儿”,也被父兄们搬到晒场上,或庭院里了。刈割后更显得寂寥的田野,便像产后的母亲,在微微的疲惫和倦怠中,怀着安稳而恬淡的心情,沉入吉祥的宁静。
而麦田里,依然有小小的遗落的麦穗;依然有小小的孩子,在明媚的阳光里,不断地奔走着,不断地弯腰俯首,捡拾起那一穗穗沉甸甸的金黄。他们,或戴着破旧的草帽,或光着锃青的脑袋,裸着黝黑的小身子,像虔诚的朝圣者一样,一次次将双手深情俯向大地,捡拾着那些被镰刀和筐篓遗漏了的麦穗,捡拾着那些能养命活人的精贵的粮食。
那时,那些孩子,从父母的眼睛里,从父辈们对天地的虔诚祈求里,从自己刚刚亲历的灾荒和饥饿里,已经深深懂得:吃,是最古老、最永恒的欲望,是最紧要、最关键的大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饥饿和贫寒,使他们早早地,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艰苦。
隔着二十多年的光阴看过去,那时候,天地格外高远,广袤,静谧辉煌。山淡淡地蓝着,水缓缓地流着,风轻轻地拂着;连阳光,也只静静地倾泻着,炙烤着。孤立的田野之树,在一片裸露的土黄色背景里,也便绿得格外鲜亮,明静,像田野上肃立静止的旗。
而那些孩子,他们缓缓而行的身影,便成了这高天远地的精魂,成了这帧美妙风景的点睛之笔——衬得那所来久远的土地,格外地博大,仁慈,悲悯。
天太热了!毒辣辣的阳光在头上烘烤着,像一根根烧红了的铁丝,烫烙得他们浑身灼痛。汗水如注如泻一般,不断地从那小小的脸额间、脊背上,涌冒出来,又“咝咝”着滑下去,滴落在滚烫的麦地里。但他们始终低俯着头,弯曲着腰,圆睁着眼,在田垄里,麦茬间,仔细地觅寻着,捡拾着。他们始终忙碌地奔走着,欢快得像不断飞动的蜻蜓——那勤劳的翅膀,遍及麦田的每个角落。
小小的竹篮,就慢慢丰盈起来,小小的布袋,也慢慢鼓胀起来。探出竹篮或布袋的一簇簇麦穗,便像一支支朴拙的歌谣,在黄昏的归路上,伴随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蹦跳着抒情——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的每一个夏天
那样的场景,那样的记忆,让我早早就懂得:每一穗饱满的麦粒,都是劳动的汗水和心血凝聚而成;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它们遗忘在收获之外。
二十年多后的今天,在这遥远的城里,我已完全地失去了雨水和节气,失去了耕种和收割。再没有一块麦地,需要我虔诚俯首了。再没有一穗麦粒,需要我弯腰捡拾了。我只有一次次回首,在眺望里,捡拾这帧过去的风景,捡拾那段鲜为人知的记忆和情感。就像米勒,在那幅著名的油画里,所寄寓的记忆和情感。
像每个在土地上生活过,后来又离开土地的人一样,我深切地怀念着那片田野,和在那田野上度过的美好岁月。虽然我知道,实际的情形是艰苦的,遭遇苦难是不幸的。但当苦难过去,它也会给我们一些报偿,并成为我们内在的坚韧与刚强。
此刻,当我再一次回首,眺望那些孩子,当我凝视着那黝黑的脊背,那浑浊的汗滴,我隐隐地触摸到了其中的沉重与艰辛: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一穗麦粒,已不能让我们弯腰俯首。甚至,成碗、成桌的饭菜,也不能让我们怦然动心!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弯着小小的脊背,俯身田间,捡拾着在烈日下闪烁的麦穗的情形,我的心,就忍不住隐隐作痛。不能消化的昨天,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麦芒,横亘在我的喉咙里……
(1998.5苦茶居,原刊《四川日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附一、练习题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当年作者的故乡是“贫瘠苍凉”的?(4分)
2.赏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而麦田里,依然有小小的遗落的麦穗;依然有小小的孩子,在明媚的阳光里,不断地奔走着……
3.结合文章,分析二十年前故乡的小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4.结合文章最后三段,分析二十年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4分)
【参考答案】
1.
贫瘠:小孩子戴着破旧的草帽,要冒着烈日,裸着黝黑的小身子,捡拾遗漏了的麦穗。(2分)
苍凉:穷人的孩子,饥饿和贫寒,使他们早早地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艰苦。(2分)
2.
写法:采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也有一种儿童的口吻,给人亲切感。(2分)
第一个“小小”,突出了麦穗外形的微小,在宽阔的土地上不容易发现,反映出劳作的艰难,虽然麦穗微小但对孩子们无比重要,是他们珍惜的口粮。(2分)
第2个“小小”:表现出孩子们年龄小、身材小,却像大人一样认真辛劳地捡拾麦穗,反衬出他们的坚强勇敢和勤劳。(2分)
3.
虽然年龄小,但不怕毒辣的太阳,体现出他们的坚强勇敢,(1分)在地里来回奔走,弯腰仔细捡拾麦穗,体现出他们的勤劳(1分)、虽然辛苦却感到快乐满足,体现出他们的乐观自信(1分)
4.
作者一次次回首眺望,抒发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怀念赞美之情。(2分)感到沉重和伤痛,体现作者的反思忧虑:现代人对来之不易的粮食和对农村人踏实勤劳的品质的轻视。(2分)
附二、旧诗歌
拾穗的母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夕阳静静照耀麦地。在六月中部
麦们颗粒归仓。收割后的田野
疲倦而明亮。我拾穗的母亲
在田垄和麦茬间穿行、寻觅
一束束金黄的麦穗
在她粗糙的手掌中,轻轻歌唱
这是阳光和雨水关怀多年的土地
这是充满苦难和丰收梦幻
的季节。母亲颤巍巍的身影
穿过一生的节气和浊汗
在动情处深深俯首,将遗落的麦穗
以怜惜的心情,一一拾起
她弯曲的脊背和土地构成的角度
朴素而虔诚。她蓄满风尘的泪眼
被汗水浸透、紧贴身体的衣衫
构成这季节最沧桑的风景
背朝天空,却更接近崇高
在六月,在神明的微笑和祝福中
一束遗失的麦穗,比一克拉钻石份量更重
低头拾穗的母亲,她手握的光芒
是我们遗失已久的德性——那锋锐
在刹那间,将我的灵魂深深刺伤
而在六月的夜晚,在小粮仓
和如花的丰收歌谣中,粮食的光华
将我们贫寒的小屋,照得亮亮堂堂
1992.5.28.苦茶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降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