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表扬孩子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非常流行。可以说,适时适度地表扬和夸赞,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是,夸奖孩子也有一定的原则章法。如果夸奖被滥用,不仅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还有可能让孩子变得骄纵和自大。要使夸奖达到良好的效果,应遵循下面这样几个原则:
原则一:表扬要具体
父母要很具体地指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好,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不能走过场泛泛地说你做的不错,要继续努力。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什么是好的行为,比如客人走了之后,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叔叔给你东西的时候你马上说谢谢了,真有礼貌。”孩子写完字后挑出几个写的比较好的对他说:“妈妈喜欢你写的这些字,每个都干干净净,没有出格。”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告诉他:“你让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了,你肯和小朋友分享你的东西真是好宝宝。”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行为强化。
原则二: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进步而不是结果
如果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看书、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准备等等。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过多强调孩子的聪明,孩子会自忖聪明,而不去努力,甚至以卖弄聪明的方式来讨大人的喜欢,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大浮躁,进而看不上不聪明的同学,而当遇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时,又会产生自卑感。如果重点放在奖赏孩子认真努力的行径上,他会意识到好成绩是由踏踏实实的准备而来的。
原则三:在孩子失败后鼓励
很多父母的习惯定式是孩子取得了成绩给予表扬鼓励,失败了要批评责难。实际上当孩子失败了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
有一个孩子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柔道比赛,他竭尽全力了,但在最后关头以微小差距输了,孩子下来累得都要虚脱了,这时候爸爸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上来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一秒钟,我为你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自豪!”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鼓励,在比赛场上变得越来越敢打敢拼,后来得了州少年比赛的冠军,最大的收获是他在做其它事情时也是充满了不畏失败,坚韧不拔的精神。
父母要鼓励孩子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敢于尝试直至成功,从失败中的建立起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
原则四: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
中国父母常常喜欢在人前夸别人孩子,贬低自己孩子,这是最损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想让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地把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行为上、习惯上让人欣赏的地方提出来,让孩子感到你为他骄傲。人前表扬,即使是很小的一点点小事,比如孩子很贴心,出门会帮妈妈拎东西,对强化孩子的良性行为的效果都极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开场合表扬的一定是孩子性格与行为上好的地方,不是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或者荣誉,若是后者,性质就变了,成了炫耀,同时也违背了原则二,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原则五:少用物质奖励。
不少家长喜欢采取物质奖赏的办法,许诺孩子如果考试得了高分,或者弹钢琴考过了级,便给孩子买贵重的物品或者领孩子去旅游等等,可结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为什么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B组的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A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的结果是,B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
按常理推断,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奖励,会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行为本身失去了兴趣。画画属于短暂的一次性活动,物质奖励尚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需要孩子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行为,比如学习,物质奖励就更不适宜了。真正想让孩子学业上有长劲,就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精神,让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难题本身有兴趣才行。
最后要说的是,大人表扬孩子的态度和语气有时候比说的话更重要,夸奖孩子时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不能明夸暗讽、言不由衷和夸大其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