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时候

在《黄金时代》里,王小波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21岁的我,读不懂王小波的这些文字,我也以为我也会永远生猛,什么也锤不了我,我会比王小波更能耐受生活的锤击。

但是,40岁的我,不这样想了。

我觉得王小波说得对,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每个人都被锤击得毫无脾气,从而逆来顺受。

正如他在《黄金时代》里说的另一句话,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面对生活的锤击,我正慢慢变得泰然处之。

昨天,我经历了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一个刚刚有缘同住一室的小友发生交通事故,被一辆不遵守规则的三轮车撞得头破血流,而三轮车却没有能力承担责任,去医院却因为没有现金不能挂急诊,令小友悲愤交加。

当初和小友同屋卧谈的时候,我聊起我受伤的故事,一切似乎都是匪夷所思,却又真实存在。小友表示难以置信,若不是我现身说法,她会认为是编故事。

生活,往往比书里的故事更曲折更精彩啊!

不信看看达康书记,他能看到的,我们能看到更多。

当时,我遭受困厄的时候,比她可难多了,找不到肇事者,也没有人照顾我,连喝水如厕都是困难的事情。

我痛哭了好多天,那些天,我只要接到电话,就会哭泣,把自己的遭遇重复一遍又一遍,茶饭不思,觉得命运不公。

我以为,我会暴瘦,会一蹶不振,连门都不敢再出。我觉得,外面的陌生人,都有一副隐藏着的可怕面孔。

可是事实是,我并没有一蹶不振,并且连一斤肥肉都没减下来,伤好之后,依然全国各地到处出差。

正如我跟小友说过的一样,在受伤期间,我确实目睹了人性的恶,承受了命运的不公,但是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友善的帮助,感受到了爱和坚强。

在治疗和养伤期间,我认识了一些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读了很多书,重新有时间开始写博客,拾起了可以与自己对话的爱好,至今乐在其中。

我对小友说,在我看来,生活总是这样,给你一棒子,让你头晕目眩,产生失望,又会适时给你一颗糖,让你重新燃起希望,重新体会生活的美好。

只要还有能力体会到美好,那就不会失去希望,那就不会害怕命运的捉弄。

人,总有些时候,会失意,会痛苦,但是只要还存有希望,就不会恐惧未来。

因为有我的故事做底子,我能感觉到小友的情绪还不错,希望她能早日走出阴霾,找回快乐时光。

另一件事,是拜访一位熟悉的教授时,他一改往日的幽默风趣,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一件好事和两件坏事。

坏事之一是目前国家对于火电这一块,似乎真的要放弃,所以这一领域的专著出版,也许不会再有作者愿意写,也不会有读者愿意买。

坏事之二是现在学校都搞“双一流”,但是在评价指标里,没有专门提到专著,超高引的文章奖励系数增大,如此一来,教授们会更愿意写文章,而不是写书。

好事是清华大学招生,分16大类,而能源正式列为一个大类别,从机械、工程大类里面分出来了,说明能源学科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只要有发展,就会有人写书,有人关系,所以我所负责的领域,还是有事可做的。

确实,对于我的工作而言,这三个消息有好有坏。

我笑着对教授说,其实,之前,对于学术著作,国家也没明确支持撰写,我们一直在贩卖情怀,以后还会继续贩卖情怀。

教授说,我的这本书,写还是要写的,不过估计看的人会更少了。

我与教授比较熟悉,聊天一向比较随意,我很少见到教授用严肃的语气说起工作的事情。

尤其是他说到,自己研究了十几年的火力发电,现在却不得不改变研究方向,因为原来的方向,被彻底抛弃了。

教授语调低落,我深深地感觉到一种悲凉,不是英雄末路,而是无可奈何!

我怎么不能体会他的心情呢?专著出版这条路,我走得很艰辛!

我开玩笑说,能源成为热门领域,不管怎么转换概念,基础的理论总是不会变的,所以您的研究还是有价值,我们也会有书出的。

总有一些人还会写书,总有一些人还会买书,那么,总有一些人,还会坚持出书。

就算现实再怎么残酷,我们也得哭着笑着坚持下去,因为我们不可能从梦中清醒,从而逃离。

王小波也说,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告辞教授回家,我一直在想,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时候,让我失意失望失去方向,又总有一些时候,让我们感动鼓舞倍感希望,让我们流泪,也让我们欢笑。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过好每一个今天,昨天已经无能为力,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想罢。

正如王小波所说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最近,一直在看王小波。

那些年被认为小黄书、不忍卒读的王小波,如今再细细品读,却觉得纯净又纯粹,哪里又有色,只有一颗赤子的真心而已。

突然,我似乎有一些理解,离开王小波这么多年,李银河不再找男伴,而是找了一个女伴的原因。

还有哪个男人,比王小波更有趣呢?

还有什么事情,比今天更值得关心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