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八大特色碉楼
台山碉楼 特色众多 款式各异
或有故事 或年代久远 而引人入胜
一、白沙山顶碉楼
位于白沙镇新三八村委会朝盛村浪湾山山顶的佛凹碉楼,建于民国时期,坐西向东,砖混凝土结构,高三层,首层大门拱形门楣,门额上刻着:佛凹乡公所,顶层平台四角各有圆形外悬的燕子窝及枪眼,葫芦顶刹,平台中央有六角攒尖亭。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该楼为抗日根据地,当地民众与日军交战时曾英勇牺牲两名男子。被列为台山不可移动文物。
二、端芬最古老碉楼
位于端芬镇那泰村委会中闸村村前,建于1868年,楼高3层,墙厚约40厘米,砖木及岗石结构,约占地面积30平方米。全楼四面墙上各有枪眼,二楼对角设有圆形外悬的燕子窝及枪眼,是台山现存最古老的碉楼,当地人称为“炮楼”。现为村的文娱活动场所。
三、冲蒌夯土碉楼
夯土碉楼位于冲蒌镇朝中村委会福安村村前,建于民国时期,楼高4层,楼身有多处枪眼,顶楼刻有“宁安碉楼”四字,夯土木结构,现存台山碉楼中较为少见。
四、白沙水中碉楼
水中碉楼位于白沙镇陈坑水库中央,建于1921年,楼高四层混凝土结构,名为“光耀楼”。现一层浸入在水中,原地该碉楼周边为一村庄,后居民逐渐迁移别处,1958年因建筑水库后,从此常浸于水中。
五、水步斜碉楼
斜碉楼位于水步镇荔枝塘村委会福安里,建于1910年,楼高五层青砖结构,四面墙上有枪眼,顶部有瞭望台。因临近潭江地质影响而渐渐倾斜,根据测量后发现,它的斜度是8.2度,与修复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斜度为5.5度相比,这栋碉楼还要倾斜。
六、四九向贤碉楼
向贤楼位于四九镇上南村委会,建于1913年,高六层,占地面积约47平方米,钢筯混凝土结构。四面墙在窗口下角设有枪眼,抗日期间因村民坚守家园,歼灭日军百余名而出名,被标为“中国文化遗产”,台山市人民政府有立碑介绍。
七、四九最高碉楼
位于四九镇玄潭村委会,建于1926年,高十层26米,占地面积约42平方米,钢筯混凝土结——四面墙有窗和枪眼。一层为大厅,二至七层均设有四个房间,八、九层为瞭望台,十层中央有六角攒尖瞭望亭,第八层四面挑出女儿墙。是江门地区现存最高碉楼。
福临碉楼东面是塘田水库 ∆
西北面是四九书院 ∆
八、广海最矮碉楼
位于广海镇奇石村委会,建于民国时期,主要用于守村防盗贼,当地人称为碉堡。高度约2.5米,圆形混凝土钢筯结构,共一层,墙厚0.8米,开有窄小的门口,墙上开有六个横式的枪眼,顶部如帽状。室内可容十余人,可以站立射击,如坚固的军事设置。在不离处的团村村委会坑口村亦有同样大小的碉堡,在广海邻镇端芬镇也同样找到好几座。
碉堡上的枪眼 ∆
碉堡上的窄小门口 ∆
∆ 端芬镇建安里碉堡 上图 ∆
∆ 端芬镇镇塘村共有两座碉堡 上3图 ∆
碉楼资料:
民国时期,盗贼横行,政府无能,华侨只好力谋自卫。一是购枪械,二是建碉楼。所以,台山以民枪多 (建国后查明有4.8万多支)、碉楼多(据历史说法有5000多座)而名闻内外。台山碉楼的分布以平原地区多,靠近山区的地区最多,山区也不少。其中三合、都斛、斗山、白沙、台城、广海、水步、四九等地最多。台山碉楼布局在村的两头,村头1座,村尾1座。也有在村子后面。碉楼形式多样,种类各异。按功能分,有用作家族居住、集防盗与居住于一体的居楼,村人集资共同建造的众楼和主要用于值夜放哨的更楼等3大类。按建筑材料分,有石楼、砖楼、三合土楼(夯土楼)和钢筋水泥楼等4种。从建筑式样看,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流行的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伊斯兰式、巴洛克式等。大多数是中西合璧式,墙身挺直厚实、钢窗铁门、门窗狭小、枪眼密布,防火防弹。顶层建筑风格最为精彩,凸显西方建筑风格,有的还建有亭子、燕子窝(凸出的角楼),配备枪械、火炮、铜锣、石块、报警器、探照灯等,村前村后的碉楼,雄峙田野、交通要道,使土匪们“望楼却步”,有效地保卫了侨眷的生命财产安全。抗战时还发挥了痛击日寇的堡垒作用。(摘于《广东台山华侨志》)
图文:章郎 BULL 大丰收 灵龙 Cui 糊涂 竹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