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多数字【分布式商业新物种孵化营】(戳此了解详情)的预习资料,旨在帮助传统企业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组织逻辑,进而把握分布式商业带来的企业跨越式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演讲和文章,对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源起、规模、空间、路径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致力于为连锁消费企业提供产业中台解决方案的一多数字,参考了黄奇帆11月13日在“2020中国未来独角兽高峰论坛”上的最新演讲,为大家精编整理了黄奇帆关于产业互联网的部分重要观点,帮助连锁消费行业的创业者、企业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背景和产业机遇。所谓产业互联网,即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全球目前有60余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平均每年约2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而在我国,有61个行业产业链的市场规模会有1万多亿,61个就是61万亿,这61万亿一但构成产业互联网,产生2-3%的利润,就是1万多亿。按照股票市场20倍市值评估,就是20万亿上市公司市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互联网数字经济中的高价值企业主要将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消费互联网从2014年以后进入了缓慢的增长期,实际上已经到了天花板。以马云、马化腾的企业为标志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已经在世界上做到了极致,做到了最大规模。但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相对来说,中国现在还没有什么企业崭露头角。美国科技股前20位的上市公司,50%的市值来自7家与产业互联网有关的公司,中国还没出现这种现象。所以,5G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今后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产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有什么区别?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场景不同。产业互联网的场景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消费互联网的场景是老百姓的生活、消费、娱乐。第二,关系不同。产业互联网对应的是 B to B,企业对企业之间的各种三角关系网络;消费互联网是人对人,C to C或者B to C等。第三,服务模式不同。产业互联网是定制模式,不同产业在产业互联网的流程、特点是不同的,汽车行业和医疗行业当然不同;而消费互联网是标准化模式,13亿人是同一种特性、同一种模式,对100万人有用的,就可以理解为对1亿人也有用。第四,发展模式不同。产业互联网是不断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消费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提高流量,只要有流量,哪怕赔本,照干。第五,价值来源不同。产业互联网通过提供各种公平、公正的平台服务、共享活动来盈利;消费互联网通过某种垄断性或者差异性的产品、服务来盈利。进入产业互联网以后,我们的企业不能用消费互联网成功的模式去推动产业互联网,这肯定是走不通的。因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它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需要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从而盈利,所以,产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比如汽车产业链,有上千个零部件企业,就是一个行业“小锅菜”,在不增加投入、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可能为这个产业链增长提供1%-10%的新增值。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产业链原来有1万亿的产出,由于数字化平台的赋能,产业链产出会额外增加5-10%,变成10,500亿-11,000亿,新增的500、1000亿,既是产值也是利润,也是增加值,总之是一个很好的产出的链。但这个链做完以后,要像消费互联网一样,1000万人、10亿人、50亿人一刀切的模式推开,是不行的。因为汽车产业链有汽车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的信息构架,医疗产品的产业链同样有医疗产业链的泛在信息,有各种人工智能分析的信息,这里的结构、内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汽车产业链上发明创造的一些数字技术,不一定能够直截了当地应用在医疗体系的产业链上。从这个意义上,产业互联网这个菜,是要一锅一锅的炒。100个工业产业链,可能会有100种工业互联网的排布结构,不能一刀切,排浪式的推开,这是工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的不同点。因为产业互联网是在为上千个小企业或者一群龙头企业服务,如果这个过程中,两年、三年对小企业、对龙头企业毫无帮助、毫无效益,而自己还在烧钱,也没有别的企业形成垄断市场份额的竞争,那么,这个企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就像猪八戒网,它是一个产业互联网,这个产业互联网上现在有5个门类各种各样的企业,如果猪八戒网不能为这5个门类、几十万个企业带来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效应、服务效率提高或者各种成本下降的好处,猪八戒网一天都生存不了。所以,做产业互联网,就要摒弃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做法。金融科技核心的基础是产业互联网,其核心的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给它取名叫“产业互联网金融”更合适,这是真正的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载体。我们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来解释“产业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1.0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讲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借鉴日本的主办银行制。所谓主办银行,就是专门服务某个行业的银行。比如专门为重化工行业,就只和这个行业的大大小小企业打交道,对整个行业特性非常了解。它的工作方法还是点对点的尽职调查,只是效率高一点。供应链金融2.0阶段:21世纪以来,供应链金融变成了应收应付账款的供应链金融。应收应付账款往往跟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有关,银行把这个产品中间品提供给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拿到以后,以它的地位押供应链企业三个月的货款,就形成应付账款。中国现在银行账户上作为应收应付账款的有40多万亿。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单位不需要对所有的中小企业去做尽职调查,只要确认有应付应收账款,有质押物,龙头企业一确认,它可以把这个行业中几百个企业的贷款都可以解决掉,这就使工作量大大减小,但它需要防范的是龙头企业倒闭带来的一个行业一起倒闭的风险。供应链金融3.0阶段:现在,金融跟产业互联网结合,使得金融和整个产业链的每个中小微企业每时每刻的状态、每天的流量、每天的货单始终掌控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人去做尽职调查,而是信息汇聚,形成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通过信息链的赋能,供应链金融不是靠应收应付账款,也不是完全靠尽职调查,也不是靠龙头核心企业的担保,它已经跟金融产业链的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当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产业链结合以后,就形成了信息,就可以为金融企业服务了,就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作为“分布式商业”思想的经典案例,贝壳找房上市短短三个月,股价翻了三倍,市值跃升到800亿美金,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也让产业界见证了分布式商业思想对传统生产关系的改造威力。贝壳是如何通过“ACN合作网络”与“产业中台”模式,化博弈为合作,构建了一个新型的价值网络,提高了行业整体效率与每个参与者的收益空间的?为了帮助企业界更好地剖析贝壳案例,掌握贝壳模式背后的分布式商业底层逻辑,一多数字推出了“分布式商业新物种孵化营”,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