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面花
高晓梅,又名:梅子,女,1982年4月生,网名:念北,韩城作家协会会员。生于陕北,嫁在韩城。热爱文学,喜欢唱歌,从事过多年旅游接待工作,经常接触文化名人,受其熏陶,萌发用笔描写生活的念头。写有《拿什么温暖冬眠的心》、《空欢喜》、《背影》、《山杏》、《我的妖精女友》等。目前正在创作陕北风情系列、关中风情系列等作品。
面花
文/高晓梅
有几串面花挂在我面前。
这是我娘家陕北子洲过清明节时给小孩儿捏的面花,它不同于婆家韩城的枣糕子,一般为十二生肖,很是精巧。
陕北高原不比关中平原地域广阔,盛产小麦,那里虽地广人稀,但地貌多数是沟洼山梁,再加上气候条件限制,气温始终低于关中地区五六度,所以我的家乡只适合种谷子、豆类、洋芋、玉米和红薯之类的农作物,饮食上虽然也以面食为主,但大多以豌豆面、荞麦面、高粱面和芡面(洋芋淀粉)代替白面。
在我的印象里白面是很奢侈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捏面花就显得更有了一种仪式感。
我的奶奶是前后庄里手最巧的,每年的清明节,庄子里很多婆姨媳妇儿都要请她给孩子们捏面花。当然,我们家的面花就要更胜一筹了,捏面花之前要先准备好剪刀,篦梳,还有食用色素,红豆,绿豆,小蓖麻(用来装饰小动物的眼睛),之后呢,我就主要负责揉面,我妈和奶奶负责成型、点缀,奶奶时不时点评一下我妈的作品,而我就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偷偷学艺,脑子里天马行空地幻想着:燕子的翅膀浸了水汽是不是就飞不高飞不远了?出了锅变胖的小兔子还能一溜烟儿就跑得无影无踪吗?小老鼠还惦记着尾巴能否够得着藏在窑里(放粮食的库房)的那坛子麻油吗?最当紧的是,最终我会分得几个面花!这些小巧的面花我要分多少天吃完!
因为水土的原因,我的娘家子洲蒸馍不用像婆家韩城这样,馍馍成型后还得再醒,我们就直接上屉蒸了,而且从开锅起计时,十二三分钟后面花就可出锅了,最后雪白圆润的小动物经食红点化更加栩栩如生,我们姐弟五人虽然早已垂涎欲滴,但还是舍不得下口。
面花一般要分为五份,弟弟会比我和妹妹们多分得几个。隔天,我妈会拿麻绳将面花分别穿起来,每个面花之间穿一颗红枣,意在红红火火,然后挂在墙上。
当初年龄小,不明白为什么面花不是趁热吃,而是费事劳神地将它高高挂起!现在才明白,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墙上的面花还真有点望梅止渴的效用!每天抬头看看那些面花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于是,面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企盼的,清明的面花企盼端午的粽子,端午的粽子企盼中秋的月饼,中秋的月饼又企盼年三十儿的酥肉丸子。盼着盼着童年就走了,我的孩子大了,奶奶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