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当初系列:周恭帝没下死手,赵匡胤完成布局,发动陈桥兵变
宋朝的史书口径一致,都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是下属将他硬推上皇位的。不过后世史学家压根不认同,反而一致认为陈桥兵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虽然周恭帝有机会解决兵变,但实际还是挺无解的。
过于自信的改革家
众所周知唐朝的藩镇问题最终是被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给彻底解决了,但其实背后是文臣管理武将制度的成功先做了铺垫。而这一项制度,其实还是得益于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中唐、晚唐就开始摸索如何解决藩镇问题,并做了很多改革试验。其中晚唐时期已经是有一部分文臣管理武将的影子,枢密院在逐渐发挥作用。朱温篡唐进入五代十国之后,围绕着枢密院的改革逐步展开,开始还是宦官担任枢密使,对接军事;后来改为文臣,其中以宰相为主。但因为是乱世,战争频繁,枢密使实际还是武将担任得比较多。
后周世宗柴荣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彻底将武将排除在枢密使之外,改为文臣,也就是宰相来担任。相权扩大有没有问题不知道,但至少柴荣认为这个时代的宰相不会轻易造反,因为会造反的只有武将。所以他直接让宰相范质、王溥兼枢密使,全面掌管军事,而这两位同时也是柴荣的托孤大臣。
在这项制度完成改革之前,柴荣是看到了赵匡胤权势过大的问题,一度进行了限制。但当制度改革完成之后,柴荣又觉得他的制度很完美,可以真正地彻底解决藩镇问题,于是又恢复了赵匡胤的部分兵权。
后来的事实证明,后周世宗柴荣这个改革家,还真是过于自信了,完全低估了赵匡胤的野心与能力。
后周最强势力
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7岁。朝中话语权最大的是宰相范质、王溥,然后加个过于年轻且没有主见的符太后,朝廷政令基本出自他们之手。
可能是后周世宗柴荣太自信的缘故,所以没交代宰相范质、王溥继续改革削弱武将,导致赵匡胤在朝中的势力变得十分庞大。
京城方面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好友,殿前都虞侯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更是赵匡胤的心腹,除了副都指挥使韩通基本全是赵匡胤的人。
被调到淮南扬州的侍卫司系统高级武将韩令坤也是赵匡胤的人,加上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及其直系下属无数武将,等于是占掉了后周的半边天。
后周恭帝柴宗训方面,除了文臣,武将方面在京城里的只有副都指挥使韩通不是赵匡胤的人,外地的只有李筠忠、李重进一北一南两位节度使的支持,其实势力已经不如赵匡胤了。
赵匡胤早就是后周最大的势力了,即便不发动陈桥兵变,直接起兵造反进行改朝换代,但那样会有较大损失,所以他才长期谋划,企图兵不血刃拿下皇位。
“点检做天子事件”
后周太祖郭威还在世的时候,他的女婿张永德曾是军事上的二把手,到了后周世宗柴荣在位的时候,还曾立下不朽战功,官至殿前都点检。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外戚势力,后周世宗柴荣忌惮他,赵匡胤也视其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因为一次回军途中,后周世宗柴荣发现了一个袋子,里面有块木板写着“点检做天子”,暗示张永德将取代后周。而后张永德便被免职了夺去了兵权,而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后来被后周世宗柴荣交给了赵匡胤。
很显然“点检做天子事件”陷害张永德的人,要么是后周世宗柴荣,要么是赵匡胤。但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件事就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
张永德这支外戚势力被清除掉之后,朝中再也没有能力与赵匡胤比肩的武将,赵匡胤的势力才得以成为最强。
外患谣言兴起
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曾一度将赵匡胤调到外地,为归德军节度使,远离权力中枢,企图进一步削弱他的兵权。这个主意应该不是后周恭帝柴宗训本人的意思,可能是出自宰相范质、王溥之手。请注意这里说明了柴荣的改革起效了,文臣确实可以制衡武将。
不过随着一连串的谣言兴起,兵权又再度回到了赵匡胤手中。
公元960年初,北汉与契丹准备南下入侵中原的谣言兴起,传得非常凶。北汉的位置在太原一带,有太行山脉与吕梁山脉作为屏障,导致后周一直未能征服;契丹在唐朝后期逐渐崛起,又利用石敬瑭占了幽云十六州,打开了南下的门户。而后周掌握的只是关中与中原地区,除了关中地区,其他地方并无天险可守。
宰相范质、王溥这两个草包一下子就慌了神,因为他们是地地道道文臣,军事上压根不懂。所以他们只能求助于当时后周最懂军事的赵匡胤。而赵匡胤也乘机要到了最多的兵权,假装前往北方抗敌。
很显然,外患谣言是赵匡胤散播的,其目的就是夺回兵权,发动兵变。
事发突然孤儿寡母毫无还手之力
赵匡胤领着大军走了二十里到了陈桥驿,演出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之后,又兴冲冲地返回京师了。当时京师有慕容延钊、王审琦、石守信等内应,很快赵匡胤就接管了京师全境。
符太后本来没主见,后周恭帝柴宗训又太小,宰相范质、王溥又吓破了胆,直接就投降了。
唯一抵抗的人只有韩通,但他很快就被王彦升给灭掉了。
外地的李筠忠、李重进要延后才知道消息,不过也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阻止。
这样一来,因为事发突然,孤儿寡母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迫禅让,完成改朝换代。
李筠忠、李重进后续的叛乱,也被赵匡胤轻松平定了,自此后周十分平稳地过渡到了北宋。
周恭帝柴宗训之后只活了13年,在20岁的年纪就英年早逝了,怎么死的也是个未知数。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当初没对赵匡胤下死手,继续削弱他的兵权,不然也不会丢了江山。
不过话说回来,陈桥兵变的成功,除了孤儿寡母与两位宰相无能、赵匡胤计划缜密之外,后周世宗柴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柴荣对自己的改革过于自信,且错误免掉了唯一能跟赵匡胤抗衡的武将张永德的兵权,才导致赵匡胤一家独大,不费吹灰之力完美地完成了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