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松桩材栽培的原因(二)

作者:罗华文
试想,岩缝里的素材,十有八九不能带土球,对于5年龄以上松树而言,不能带土球移植存活率基本为零,因为土壤里有其生长需要的共生菌,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山野采挖松桩,首先观察桩材本身健康程度,考虑采挖后去留枝叶的多少,评估所处环境能否带土,带多大的土球,土球是否结合得较好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笔者凭多年采桩培育的经验,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原始松粧移植成活的胜算是多少。山野采挖松桩,土球要规范,切根要准确果断,土球范围以外的根全部裁掉,根与泥球外围平整,对于较大的根口,随手用现成的泥土封上。
别迷信封口胶等现代产品的使用,要相信泥土比封o胶更具亲和力,用编织袋等透气的材料包裹,然后用伸缩性好的胶带捆扎,切忌土球松动,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前功尽弃。采桩环节比栽植过程重要,桩材采挖得当,其移栽成活就有了根本保证。
对于松桩玩家而言,业内有'会采桩的是师傅,善于栽桩只是徒弟的慨叹。在管理方面,光照和水分往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生桩入土,遮阳、树干保湿、每天浇水、输营养液等方法对松树栽培而言,弊大于利,许多来之不易的良材就是被这些所谓的'方法'及经验习惯毁掉,令人惋惜、痛心。
松树移栽无需遮阳,因为它属喜阳植物,具有耐高温、耐干旱的生长习性,遮阳、勤浇水、输营养液这样精细化管理是不可取的,许多上好松桩死在桩主一个'勤”字,长时间遮阳、浇水过多是一大误区。
至于输营养液是否有效,目前仍有争论,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输营养液对松树移栽多此一举,毫无用处,实属故弄玄虚。在树龄判断上,一些展会上的松树盆景,树径茶杯大小就号称八、九十年的树龄,碗粗则称上百年,稍大一点便称数百年,这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是盆景艺术的发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遗留下来的盆景几乎没有。
不要说几百年的盆景,就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传世盆景都少之又少,弥足珍贵。盆景真正广为普及也才是30多年的事,山野自然生长与移植栽培的时间之和很难达到百年以上。
要知道,松树虽然生长较慢,但在自然条件下,百年以上是树就足够一人合抱,即使环境恶劣,茶杯大小的松桩不过20年龄,碗口粗的松材,充其最也是30多年。那种不切实际的宣传只能体现对植物学知识的欠缺和盆景艺术领域的浮躁。“玩盆景不玩松,到老一场空',玩松首先要知松,只有知松才能相松,最后达到品松、喻情于松的境界。

2018年10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