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速记政治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速记 模块一 经济生活 速记1 生活与消费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使用价值价值含义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物品的关系是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共同特点。只有商品才有价值。表现商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成本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二者具有统一的一面: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二者具有对立的一面: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二者不可兼得。【易混易错】易错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分析: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而非特有属性,价值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易错2:质量好的东西价值就大。分析: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其质量决定的。质量好,有利于该商品价值的实现,但该商品的价值不一定就大。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最后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2)从货币的定义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综上所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基本职能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表现价格商品流通【易混易错】易错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分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黄金,才能成为货币,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易错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分析: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中的货币。易错3:“换客”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网站与网友交换,这种交换方式属于商品流通。分析: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其中,物物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因此,“换客”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网站与网友交换,这种交换方式属于商品交换中的物物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三、货币的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纸币的产生与发行(1)产生原因:①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能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②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2)发行主体:国家或某些地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纸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3)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2.货币的供应(1)货币的供应规律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反之,则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的流通。(2)常见的与货币量相关的公式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②纸币贬值率=(货币供应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100%③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货币供应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名称项目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区别含义及实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表现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原因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需求膨胀等。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危害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物价上涨会引起居民心理恐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引起物价下降;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经济低迷,劳动者失业率提高。解决措施根本方法: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调控。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易混易错】易错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货币的供应量越多越好。分析: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易错2: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量并缓解通货膨胀。分析:当货币的供应量大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发通货膨胀,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会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故不能缓解通货膨胀。四、汇率变动及其影响1.汇率的变动本币汇率本币外币汇率外币相同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跌落↓贬值↓升高↑升值↑相同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本币升高↑升值↑跌落↓贬值↓总结 同种同向(同一种货币的币值与汇率呈同向变动)、异种反向(不同货币的币值与汇率呈反向变动)。2.汇率升降的利与弊本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利弊利弊贸易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利于该国出口不利于该国进口投资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外商投资利于外商投资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消费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扩大外需利于扩大外需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债务利于该国偿还外债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利于该国收回外债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易混易错】易错1: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分析: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易错2:汇率升高,意味着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分析:外币汇率升高,外国货币兑换的本币多了,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币汇率升高,本国货币兑换的外币多了,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不能笼统地说汇率升高或者降低,必须说明是外币汇率升高还是降低,或者本币汇率升高还是降低,否则不能判断哪国货币升值,哪国货币贬值。五、影响价格的因素1.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分类因素表现决定因素商品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间接因素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成正比。当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当货币的供应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国家政策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都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相同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社会提高增多减少降低不变降低减少增多提高不变个别提高增多不变不变增多降低减少不变不变减少3.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使用价值,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商品仍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2)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企业成本降低,拥有更多的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3)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采用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结果,可以促进整个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为社会生产出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进步。4.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易混易错】易错1: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因此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分析: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高低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关。质量好的商品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生产质量好的商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大。易错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分析: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因为价格还受供求关系、货币供应量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六、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般规律: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名称一种商品另一种商品结论互为替代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动。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增加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这是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讲的。要深刻理解“价格、利润、生产、供求”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的,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如下图:→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易混易错】易错1: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分析:居民的生活用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较小。易错2:某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其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分析: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其消费需求会减少。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比如,房地产市场上“买涨不买跌”的现象。七、消费及消费观1.全面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反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小。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努力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进行消费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们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他因素物价水平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人们会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物价下降,货币购买力提高,人们会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要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超前,会增加当前消费;消费观念保守,会节制当前消费。消费者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者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贷款消费。2.恩格尔系数(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恩格尔系数=家庭消费总支出食品支出×100%。(2)意义: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降低,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3.消费心理表现特点评价从众消费效仿性、重复性、盲目性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消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优点: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端:过分标新立异代价大,社会认可度低。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消费夸耀性、盲目性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消除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求实消费符合实际、讲求实惠忧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大力提倡。4.消费原则消费原则要求反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购物。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而轻精神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爱护生态环境。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崇尚节俭。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易混易错】易错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社会保障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易错2: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易错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分析:不能笼统地说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能够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贷款消费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估计自己的收入,或明知自己无力偿还,却要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这样的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