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大师生前唯一离开意大利的作品,摆放它的这座教堂有何不一般?
圣母教堂在圣让斯旧医院斜对面,就是那座拥有布鲁日最高钟楼的建筑。这里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75年的一座小礼拜堂,现在看到的教堂始建于1230年。最先建起的是中殿和西侧主立面,采用当时流行的斯海尔德哥特式,西立面上的小尖塔便是此种风格的特点之一。接下来在1270-1280年依次建成唱诗班席位区和后殿,均为法国哥特式。122米高的钟楼于1340年落成,不仅是布鲁日的最高建筑,还是全世界第二高的砖楼。
走进教堂,中殿两边立柱上的12使徒像制作于17世纪。
靠近西南角的位置挂着一幅《耶稣受难像》,它被认为是安东尼·凡·戴克的作品。
中殿这部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但是再往里走想进入唱诗班席位区和周边的礼拜堂就需要买票了。我们是凭博物馆卡进去的。
唱诗班席位区里有两座黑色大理石棺墓,一座属于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一座安葬着他的女儿和继承人勃艮第的玛丽。
大胆的查理是瓦卢瓦家族在尼德兰的最后一位男性统治者,他于1477年1月5日在南锡战役中阵亡。据说尸体被找到时全身赤裸、脑袋被劈成两半,身上也被划得乱七八糟,人们是通过他特有的长指甲和以前战斗中留下的疤痕确认其身份的。法国人就近将他葬在南锡的一所教堂里。直到1550年,才由他的曾外孙查理五世将其遗骸运回布鲁日安葬。棺墓则是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1562年下令修建的。不过,1979年考古人员发现此棺墓内竟是空的。
勃艮第的玛丽是大胆的查理唯一的继承人,1477年8月18日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长子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据说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Louis XI of France,1423-1483)为此非常懊恼,因为他也有个没娶老婆的儿子呀,如果早让自己的儿子娶了查理的女儿,那还打什么仗呀,尼德兰不直接就成自家的了么。古代君王子女的婚姻大多都是政治联姻,显然哈布斯堡家族更善此道。
可怜的玛丽在婚后第5年的一次打猎途中跌落马下,摔成重伤,几天后不治身亡。她在遗嘱中明确规定要葬在布鲁日的圣母教堂。据说玛丽铜像中的面容是按照她死时的面部模型翻制的,近乎写实,这使我们得以一睹这位25岁年轻女公爵的芳容。玛丽死后,他的儿子英俊的腓力继承了爵位,在他去世时其心脏被装在一个罐子里放入此棺墓,使母子二人的心永远安葬在一起。
在两座棺墓的铜像脚下各有一只动物形象,查理脚下的狮子象征力量,玛丽脚下的爱犬则象征忠诚。
棺墓东边的祭坛上挂着一幅三联屏,细心的人可能会察觉出主屏与侧屏色调上的不同。没错,它们并非出自同一画家之手。主屏是勃艮第宫廷画师伯纳德·凡·奥利(Bernard van Orley,1487-1541)1534年创作的《耶稣受难》。侧屏其实是后加的,为佛兰德斯画家老马库斯·盖勒尔茨(Marcus Gheeraerts the Elder,1520-1590)于1561年受委托绘制,描绘的是耶稣受鞭刑和背负十字架,以及圣殇和地狱劫等。
唱诗班席位区同时也是当年金羊毛骑士团成员开会的地方。这个骑士团由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大胆的查理的父亲)于1430年仿照英格兰的嘉德骑士团在布鲁日创建,格言是:Pretium Laborum Non Vile(辛劳必得回报)。与嘉德骑士团一样,金羊毛骑士团最初的成员限定为24名,不过刚到1433年便扩充至30名,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座椅上方悬挂着30面金羊毛骑士团成员的盾徽。在这举行的最后一次金羊毛骑士团会议是1468年,所以当年的大团长大胆的查理的盾徽被挂在左起第一个的位置。
这座教堂最引以为豪的艺术品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母子》雕像。我们走出唱诗班席位区,在南边的通道里看到一件单独摆放的圣母子像。我围着它仔细打量了一圈,与我攻略里的照片一模一样。正纳闷为何放在这里,突然瞥见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此为复制品。原来是为方便游人360度欣赏而按原大小复制的。
真正的原作还在莫斯柯罗尼(Moscheroni)家族祭坛上。这尊用卡拉拉大理石制作的雕像原本是米开朗基罗1501年为意大利的皮科罗米尼(Piccolomini)家族在锡耶纳主教座堂的祭坛所做,1504年被布鲁日富有的布商莫斯柯罗尼家族两兄弟买下带到这里。它是米开朗基罗在世期间唯一离开意大利的作品,足见布鲁日的土豪有多厉害。后来拿破仑和纳粹德国占领布鲁日时两次将其抢走,不过最终都还是物归原主。如今的雕像被一块保护玻璃挡住,据说是1972年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圣殇》遭到破坏后才增加的。此雕像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米大师没有按常规创作一个母亲欣喜地望着自己儿子的样子,而是将圣母表现得神情忧伤,好像已经预知到儿子未来的命运。
除此之外,教堂中还有几件艺术品,比如这幅画框上写着“卡拉瓦乔1604”的油画《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曾被认为是卡拉瓦乔原作,但现在已被否定。这幅画描绘的是基督复活后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小村庄以马忤斯现身被众人认出的场景。
北侧廊的礼拜堂中有一幅彼得·普布斯的《最后的晚餐》。这位画家我在讲格罗宁格博物馆时介绍过。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一些13-14世纪的古老棺墓,其中绘着彩色图案。其实在唱诗班席位区地板下也是,如今被挖开,罩上坚固的钢化玻璃方便游人欣赏。
最有意思的是在北侧廊有间特别小的祈祷室,无法让游人进去参观,教堂想方设法地在祈祷室门外立了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反射出祈祷室中的模样。不遗余力地保护和最大限度地让人欣赏,布鲁日圣母教堂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