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法斯特市政厅和泰坦尼克纪念碑

上一篇:走进北爱尔兰的最高学府:女王大学

在英国转了这么多个城市,还真没参观过哪里的市政厅,贝尔法斯特算是头一次。市政厅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顺着贝德福德街(Bedford Street)向北一直走就到了。院门口的栏杆上装饰着贝尔法斯特的盾徽,它由戴铁链的狼和戴项圈的海马拥着,海马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因此顶端也立着一只。盾徽中包含一艘银帆大船,象征贝尔法斯特发达的造船业,上方的铃铛(bell)取城市名称的谐音(Belfast)。其实,英语Belfast本身是由盖尔语Beal Feirste(河口)转化而来的,与铃铛没有一点儿关系。下方的拉丁文Pro tanto quid retribuamus出自《赞美诗》(Psalm)第116章,大意为“主赐洪恩、何以为报”。

市政厅非办公的区域对公众免费开放,一般上午十点开门。我们来得早,先在院里转转。这幢巴洛克复兴风格的建筑为托马斯爵士(Alfred Brumwell Thomas,1868-1948)设计,1906年建成。

建筑正门外矗立着一尊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是托马斯·布洛克(Thomas Brock,1847-1922)在1897年庆祝女王执政60周年时制作的,我们此前看过的伦敦白金汉宫前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也是他的作品。

女王雕像下方基座两旁的女像代表纺织、男像代表造船,这是贝尔法斯特的两大支柱产业。

而女王雕像背后的童像则代表贝尔法斯特最最重视的教育事业,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市政厅周围的绿地上还矗立着几尊雕像,基本都是早年间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市长。其中东北角的这位爱德华·詹姆斯·哈兰德(Edward James Harland,1831-1895)是制造泰坦尼克号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创始人之一,1885年任贝尔法斯特市长。这尊雕像也是托马斯·布洛克的作品。

哈兰德雕像背后有个泰坦尼克纪念碑,那是托马斯·布洛克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制作于1920年。女像代表死亡或命运,低头看着两个宁芙女神将一位死去的水手从水中托起,基座两侧刻着22位贝尔法斯特当地遇难者的名字。

2012年这里被建成一个纪念花园用以纪念那场海难发生一百周年。在这尊雕像身后的铜板上刻有全部1512名遇难者的姓名。

市政厅的一楼有关于城市历史的展览,可以自己随意参观。二楼则必须提前15分钟到前台报名申领参观卡,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这个人工导览逢整点开始,完全免费。我们一开始没搞清楚流程,完美错过了十点开始的第一批。报名十一点那场时看到有卖语音导览器的,正要购买,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地告诉我们,导览器的内容只包含一楼城市历史展览的介绍,没有二楼的内容,问我们是否确定要买。那当然就不买了,多亏工作人员提醒。话说工作人员还真挺负责的,丝毫没有只顾赚钱的意思。

从城市历史展中可以了解到,19世纪贝尔法斯特在亚麻、制绳和造船业上蓬勃发展,经济地位甚至超越了爱尔兰首府都柏林。1888年维多利亚女王批准设立贝尔法斯特自治市,决定在原来亚麻大厅的位置建造这座新的市政厅。直至今天,这幢建筑南侧的街道还保留着亚麻大厅街(Linenhall Street)的名称。1922年爱尔兰岛南部的26个郡组成的爱尔兰自由邦脱离英国统治,而北方的6个郡则保留在联合王国中,联合王国由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贝尔法斯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

这里展出的城市盾徽设计图上注明了它的作者:约翰·温尼康伯(John Vinycomb,1833-1928),旁边的说明牌上介绍了各部分的含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