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意思是,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有余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领导者一旦让大怨产生了,这时再用各种方法去补救、调解,也一定会有余留的怨恨,这不是“道”的境界。
如果一个公司有不少员工都在怨恨领导,那说明这个领导做事只为自己的名利,不惜伤害员工的利益,员工辛辛苦苦工作却基本白忙活,领导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所以员工才会怨恨他。而一旦有了深重的怨恨,再怎么调解也于事无补,还是会有余留的怨恨。
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尽量不要因为利益纠葛与人产生怨恨,无论是大怨还是小怨。如果是别人怨我,那可能是我无意伤害了人家。人若产生怨恨,不但不易消解,而且会造成身体的各种疾病,会处处觉得不如意、处处觉得不开心,整个生活好像都会黯然失色,实在是不好。“怨”为何会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了,也许就不会怨别人了。
比如两口子离婚,绝大多数情况一定是双方都出现了问题,丈夫自己有没有太懒惰、从不分担家务,或是忙于工作而冷落了家庭?太太自己有没有疑心太重,用那些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威逼丈夫?等等,先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及时改正,不至于走到家庭破裂的一天,要知道组建一个家并不容易,彼此要学会珍惜。
同样的,在公司工作,领导不给涨工资,那可以先问问自己: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出色,还是我当初对这个公司或领导看走眼了? 如果是前者,我就加紧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若是后者,那我就赶紧跳出来,难不成要留到过年吗?
有些时候,我们以为对的事情,或者理所当然应该怎么做,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这样做了是不是会留下怨恨?是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对大家都好的办法?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一定还有更好的角度。比如说教育孩子,难道孩子犯了错就一定要责罚吗?
从这句话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该篇内容属于“我读《道德经》”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如果对文化经典感兴趣,可进入个人主页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