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1 打破思域与生命的边界 --读亨利·米勒的《生命的谷仓》

这几天一直是睡足了午觉后,用最充沛的精力读亨利·米勒的《生命的谷仓》(台湾新雨出版社,陈苍多译)。

《生命的谷仓》,前些年在广州南国书香节打折买的(原价350元台币)。家里放得有时日了。今天,终是读完。

这书,我喜欢。虽然这是本谈读书的书,但亨利·米勒说,这些书,是他生命中的书。

颤颤惊惊的人生的真实本质,最容易在好的情色小说中披露无余。亨利·米勒是这样的作家,尽管他在小说中有意无意的运用粗糙的甚至带点可鄙文字。当这些文字出现,我以为是生活本身的还原。生活,呈现的是七色空间。情色,是生活抹不去的色彩。从文学还原生活真实的角度审视,怎么说,亨利·米勒的小说是值得读的。他,是一个在言语与思想上,以及对人物的性格及归属上,打破边界的人。

我们的书,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传承,我们固有的思想方法,我们的价值观念,存在太多太多的边界。多到让我们以为书上的,教育给我们的,以及我们现存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上的东西,是天生永恒的正确。作为被书奴役,被教育洗脑,被现存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固化了的人,不会也不敢,更不容易从异样的方向,甚至的反向作别样的思考。对,就是天然的对;错就是天然的错。是,肯定是绝对的是;非肯定是绝对的非。读了亨利·米勒的《生命的谷仓》,又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窗书的无边界阅读,与天地无边界存在,写作与思想,乃至生命无边界的美好之窗。

我们的阅读天地,是很有边界的。亨利·米勒说自己不强求自己读书,也没读什么书。可从《生命的谷仓》中所见他读的书,那是我们一般人几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亨利·米勒很幸运,身处一个没边界的阅读世界。在没边界的读书世界里,什么样的书都有。想读什么书,就能找到什么样的书。这点,与我们的图书馆,大相庭径。从《生命的谷仓》中,可以管窥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量的,甚至是稀奇古怪多如牛毛的各种书名。

一个作家,不论有意无意都会在阅读中,获得大量丰富的养料。正如富肥田时常培育瑰宝,贫水田多半生长稻草(也不能一概而论,贫水田也出些瑰宝)。阅读,是人的另一条生命。阅读的生命,比生态自然的生命,会像猫一样的有九条命,不容易摔死。其不容易摔死的缘由,可能是因为九条命,都活在不同的价值观与生命不同的异域里。不同的价值观与生命的异域,恰如支撑生命的九条腿,当然比站在一条河里被淹死的好。

亨利·米勒除了阅读,还看了大师的戏剧,其中包括年轻时看的裸体舞与戏剧。他说,在那段大师追逐戏剧的时段,假若没有那些戏剧,他可能早就自杀了!

从深度的心理学角度而言,由于对死亡的极度恐惧,每个人都潜藏着自杀情结。亨利·米勒也曾经有过强烈的自杀情结。他的自杀情结,在强度的观看戏剧与大量的阅读中,化险为夷。对于自杀与作家的创作,我想说的有两点:一点是真正经历了与死亡作斗争的人,时常会写出好的作品。二是走出死亡暗示的症结,自醒往往伴随着阅读。当我们自己走不出自己的时候,可以从阅读中放眼看去,看别人的人生,看别人的命运,看别人的磨难,看别人的生活,从而打破思域,打破生命的边界。

亨利·米勒并不提倡号召或提倡人们去阅读。在阅读与生活本身两者间,他更看重生活本身。他说:“我生平所最不愿意劝进的事是:让每个人学习去看书。要是我能够作主的话,我首先要注意让一个男孩成为一名木匠、一位营造师、一位园丁、一位猎人、一位渔夫。无论如何,实际的东西优先,然后才是奢侈的东西。书是奢侈品。”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说出这样的话的本身,对阅读本身而言也是走出了边界的。亨利·米勒本身对阅读的态度,就你他的书名《生命的谷仓》。他说:“真正的阅读,一种永不会终了的过程,它可以以任何的事物去进行。一片花叶、一朵花、一只马蹄、一种孩童非常惊奇或狂喜时的眼神、一位战士的神采、一座金字塔的形式、或铭刻在每个佛陀雕像上安详沉着。只要怀疑的能力没有丧失,只要惊奇感没有萎缩,只要存有真正的饥喝,一个人就免不了要一面跑一面阅读。那时,整个宇宙一定会变成打开的书。”阅读,对亨利·米勒来说,从纸质书页跳了出来,除了图书馆的书,更大的书,是整个世界。

在自由广阔的图书馆里,书是没有边界的。什么样的书,都能在那里安放与生存。这点,我们的图书馆,至少很难对大众做到。我想买想读《蒋介石全集》很多年了。悦读过程中,在相关资料中读到,毛泽东主席曾经在文革前,叫人翻印大字本《蒋介石全集》2000本,发给党的高级干部读(不知后来文革开始,这事做成没做成)。我想,毛泽东主席在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自有坚定的主张。他想告诉全党,路线问题上,来不得半点的含糊。在中国现代史上,也算是个伟大的人物。这些文字,与毛泽东的文字比较,差的不是一个当量级。人的思想体现在文字中。只有毛泽东的带中国特色的本家文字,能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与列宁与斯大林的文字媲美。我想读读蒋介石的原文,看看能否与毛泽东的文气文脉和文思文势比较。遗憾,作为一般读者可能吗?不可能。找不到!

亨利·米勒就不一样。在他的阅读世界里,连中国几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也能读到。亨利·米勒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圣书。他说:“所有的小书中最伟大的一本当然是《道德经》。我认为,此书不仅是至高智慧的范例,并且也因其思想的浓缩而显得独特。此书作为生命哲学,不仅足以媲美过去其他伟人所提出的更宏伟的思想体系,并且我认为,它在每个方面都超越这些思想体系。”从我们对待图书而言,打破思想禁锢,要从打破藏书禁锢与阅读禁锢做起。

正因为亨利·米勒的思域无疆,生命无界,他倡导人要按照自己的初衷与愿望活,世界要也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自愿望生存。亨利·米勒说:“每个人都要体认到,他没有权利,甚至不可能,去计划别人的生活;他应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至高宗教律则去过自己的生活;他一旦做到这一点,现今的状态就会消失;现今的状态现在支配着所谓的基督教国家,引起整个世界受苦,几乎不吻合良知的声音,使得人类每天更加痛苦。”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诞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价值观的悲怆期。

2016年7月1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