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最早出处,以及是什么意思?
目前看到的传世文献,可能是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里,即“太阴在寅”的上一段中。此段为建初而写的,所以最早可能此处只是背向建初法,《史记·日者》有建除家。其文曰“寅为建,...,主生。子为开,丑为闭,主太阴。”当然此处的建初法用的月,非岁。闭与辟正好相反,但不难可以推测这段当为雏形。
此后班氏《汉书·律历志上》继承刘歆《三统历》发挥:“ 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着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茂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茂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
(注:此处九三当作九二,合乎《乾凿度》爻辰法,此处不细论。)
岁首,周历十一月建子,殷历则十二月建丑,夏历正月建寅,此为三代三正。
邵氏《皇极》三元当本之于此。“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此句出处当不见于《皇极经世》邵雍的原文中,只是见于清人王植于此书卷一《以元经会之一》中有说“惟邵子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之义,乃灼然无疑,即复见天地之心。”
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行夏之时”下注“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为岁首。而三代迭用之,夏以寅为人正,商以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也。然时以作事,则岁月自当以人为纪。故孔子尝曰,‘吾得夏时焉’而说者以为谓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而于此又以告颜子也”。
黎靖德编纂于南宋的《朱子语类·论语二十七·卫灵公篇·颜渊问为邦章》,记载朱熹回答问学者四条:
①杨尹叔问:“‘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如何?”曰:“康节说,一元统十二会,前面虚却子丑两位,至寅位始纪人物,云人是寅年寅月寅时生。以意推之,必是先有天,方有地,有天地交感,方始生出人物来。”
②问“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曰:“此是《皇极经世》中说,今不可知。他只以数推得是如此。他说寅上生物,是到寅上方有人物也,有三元、十二会、三十运、十二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岁月日时,元会运世,皆自十二而三十,自三十而十二。至尧时会在巳、午之间,今则及未矣。至戌上说闭物,到那里则不复有人物矣。”问:“不知人物消靡尽时,天地坏也不坏?”曰:“也须一场鹘突。既有形气,如何得不坏?但一个坏了,又有一个。”
③至之问:“康节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是否?”曰:“模样也是如此。经世书以元统会,十二会为一元,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初间一万八百年而天始开,又一万八百年而地始成,又一万八百年而人始生。初间未有物,只是气塞。及天开些子后,便有一块渣滓在其中,初则溶软,后渐坚实。今山形自高而下,便似锈义刚作“倾泻”。出来模样。”淳曰:“每常见山形如水漾沙之势,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势自如此。凡物皆然。如鸡子壳之类,自气而水,水而质,尤分晓。”曰:“是。”淳问:“天有质否?抑只是气?”曰:“只似个旋风,下面软,上面硬,道家谓之‘刚风’。世说天九重,分九处为号,非也。只是旋有九重,上转较急,下面气浊,较暗。上面至高处,至清且明,与天相接。”淳问:“《晋·志》论浑天,以为天外是水,所以浮天而载地,是否?”曰:“天外无水,地下是水载。某五六岁时,心便烦恼个天体是如何?外面是何物?”
④周问:“三正之建不同,如何?”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盖至子始有天,故曰‘天正’;至丑始有地,故曰:‘地正’;至寅始有人,故曰‘人正’。康节分十二会,言到子上方有天,未有地;到丑上方有地,未有人;到寅上方始有人。子、丑、寅皆天地人之始,故三代即其始处建以为正。康节十二会以尧舜时在午,今在未,至戌则人物消尽。”
由此得出此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当为他人转述,并非邵雍原话,原型当出自建除家、《三统历》之三统论。吴承恩《西游记》引此句当本之朱熹,明代理学盛行,文人引之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