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政客不愿见到的: 米娜哈沙族称祖先是汉朝统治者 首领欲觐见中国大使认宗归祖

位于北苏拉威西省的万雅佬(Manado)市的米娜哈沙区(Minahasa)-红方框。(网络地图)

北苏拉威西省的位置,万雅佬及附近区域。(网络地图)

光辉之树(Penerbit Pohon Cahaya)出版社推出的米娜哈沙学者Weliam Bosek的新书,已经在罗盘报的出版社属下的Gramedia书店上架。(网络图片)

年轻的作者,花了十年光阴,写就一本研究论文书籍《米娜哈沙祖先是汉朝统治者》出版发行,他高调对汉朝认祖归宗,不怕反华政客扣帽子。其所作所为,对于印尼构筑多元文化社会,有一定的正能量效应。(网络图片)

关于《米娜哈沙祖先是汉朝统治者》的新书发布会及讲座。(网络图片)

诚意邀请:本号拿到作者的《米娜哈沙的祖先是汉朝统治者》电子书版本,书籍大约300多页,文字浩瀚,但觉得假如译成汉语无疑意义重大,不知道有哪家中国外语大学印尼文系,愿意组织学生集体分工将其译成汉语?其实,这也是课程学习的一种补充手段,可以较快提高印尼文能力。有意者,甚至者我们的订阅户朋友,也可以考虑。请与我们联系。

此事万雅佬的客属领导人徐启忠(Tjika Thomas)先生已经与作者Weliam H Boseke联系,他本人很乐意自己的论文被译成汉语,并授权徐启忠先生处理。谢谢。

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的新闻节目网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Hg5M474cQ 

网上搜索地址:

Weliam Boseke : Leluhur Minahasa Penguasa Dinasti Han - YouTube

印尼国家电视台:

米娜哈沙人的祖先是

中国汉朝统治者

米娜哈沙族群领袖Max F. Wilar(中)表示,他们要赴雅加达面见中国大使,将研究结果呈交,也希望与祖籍地对接,也在当地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TVRI新闻节目截图)

米娜哈沙学者Weliam H Boseke伉俪(图二、图三)与出席的该族社会精英,看下去还真像印尼的华裔。据作者自称,夫人锺晓莹是来自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Pontianak)的华裔。(TVRI新闻节目截图)

学者踊跃进行书评,解释很多支持该研究的细节。(TVRI新闻节目截图)

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的新闻指出,根据学者Weliam Boseke的研究书籍的总结,北苏拉威西的米娜哈沙族,其祖先是中国汉朝的后裔。

因为米娜哈沙的很多文化符号、语言及习俗都可以在中国找到,米娜哈沙人的相貌,也是非常接近汉族人,这些足以证明Weliam Boseke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

报道称,今年3月北苏拉威西省的万鸦佬 (Manado),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书籍发布仪式,这是一个学者Weliam Boseke,将花十年功夫撰写的研究论文集结成书,书名为《米娜哈沙的祖先是汉朝统治者》

新书发布会展示米娜哈沙族歌舞,其风格与印尼其他族群的迥异,更像中国歌舞。(电视新闻截图)

要与中国认宗接亲

在该发布会,Weliam Boseke与当地一批知名学者与米娜哈沙社区领袖Max F. Wilar说,要去雅加达觐见中国大使,报告这个研究情况,也希望与中国认宗归祖,建立亲密关系,并发挥支持一带一路的作用。因为,他们北苏拉威西的米娜哈沙人,是中国汉朝后裔,同宗同祖,有血缘关系

很多学者上台演讲做了书评,高度评价该书的学术成就。他们说,有很多证据说明他们说汉朝汉族的后裔,

比如面貌肤色很接近中国人,有些语音接近汉语,其次是一些民俗,比如丧事必须穿孝服、祭拜先祖、甚至歌舞都与汉族人非常接近。

他们还表示,不但希望与中国认祖归宗结亲,更乐意见到中国帮助他们发展,令该地区也为成为承接一带一路与印尼海上支点的一环。

网上视频地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kd6rhzjJ4

印尼也有很多族群脸庞较像华裔,达雅族及米娜哈沙族女孩的眼睛也多是单眼皮,印尼人经常调侃华人的特征是Sipit-单眼皮。米娜哈沙人与汉族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实际上做一下基因排列对比就立马清楚了。(网络图片)

米娜哈沙女子,虽然经过几百年的族群婚姻融合,带有其他族群的基因特征,但还是比较像蒙古人及汉人,脸庞仍然比较开阔。(网络图片)

米娜哈沙女子五官端正靓丽,不少人还是电视台主播及影视界的演员。(网络图片)

米娜哈沙当地的一位女县长,也是颜值很高的半老徐娘。(网络图片)

发表在多家媒体的关于书籍《米娜哈沙的祖先是汉朝统治者》的报道。(报章网络截图)

译文

米纳哈萨的祖先来自汉代

米娜哈沙传统舞蹈Tari kabasaran展示。(网络图片)

北苏拉威西的米娜哈沙人被认为是中国汉代的后裔。在他的着作“米娜哈沙祖先是汉朝统治者”中,威廉·H·博西克 (Weliam H Boseke)倾注了大量资料。

传统的米娜哈沙的歌曲,与中文的几个字的相似之处,鼓励文化从业者追踪他的祖先足迹。从他的研究中,发现了各种证据,证实了他的假设。

Weliam H Boseke的研究

Weliam逐渐揭开了Minahasa人的祖先的面纱,这些数据被认为是真实和合法的。起初,由于数据不足,而被一些人怀疑其真实性。

虽然Weliam在人类学领域,并没有正式的教育背景,但掌握汉语和米娜哈沙语言的他,足够让他顺利进行研究。对华夏与米娜哈沙风俗仪式的比较,以及祈祷中的诗歌和口吻,增加了他的研究热情。

Weliam H. Boseke在他的书中描述了他使用的方法。一个是对历史语言的比较分析。

这本书的内容曾在2018年3月5日,雅加达东区Pulomas KALBIS 学院研讨会上讨论。

除作者Weliam之外,其他将出席演讲的人还有民族音乐学教授Perry Rumengan博士和Benina E Matindas博士(米娜哈沙文化家),印尼国防学会国民军少将Ivan R Pelealu,和来自万雅佬的Max Wilar专家将作为回应者,淡江大学(台湾)金鹰奖得主Lily Widjaja被任命为主持人。(注: 万雅佬的旧称 是Kawanua,此语也表示是米娜哈沙(万雅佬)同乡。)

通过语言学研究,笔者发现在古早的米娜哈沙传统仪式祈祷中所唱的“卡雷玛”不仅是一种普通的祈祷诵经,而是还包含着对后代与祖先之间内联系的一种不间断的表达, 也就是战士和汉朝贵族的悲歌。 忧郁的歌曲“卡雷玛”与古时代中国内战的故事有关,导致他们与父母分离的悲剧。

Perry Rumengan博士,在本书序言的提到,在民族音乐学中,通常吟唱的内容理论是一种历史证据,它诚实地包含了当地社区所捕获和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状况、自然和所有现象。 Rumages和Sazani是米娜哈沙民族一种形式的祈祷歌,由族里Tonaas Walian(仪式仪式领袖、长老)带领。 这一事实证明米娜哈沙族,过去与中国汉族密切相关的一个有力和真实的证据。

在“卡雷玛”仪式歌唱中,首先由族长带领吟唱,秘密透露了米娜哈沙家族的名字被串联在一起,连祷文(应答祈祷) 朗诵者作为对Mang Kai Shu Ru An(米娜哈沙语,意即:不外是皇帝)的赞美那些忠于他的勇士。 他们实际上就是米娜哈沙人的原始祖先。

通过语言学(民族 - 社会)方法,笔者证明有不少的米娜哈沙语单词和短语,如米娜哈沙人的姓,乡村或地区名称,古代仪式诵读,歌曲和舞蹈诗句,生物和静物等名称, 可以追溯到其起源和背景,特别是汉代的汉语和历史,也就是三国时代,直到公元三世纪。

作者还描述了汉代宫廷周围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各种人物和角色,戏剧性与动人的、 在忠诚和背叛之间,道德勇气的赢家和失败者之间的自我利益,牺牲和恐惧,绝望和希望,以及 令人心碎的家庭生离死别背后的故事。

米娜哈沙人传说中的先祖

Toar Lumimuut (米娜哈沙人的先祖,Toar 是男性, Luminuut 是女性) 的故事在民间被认为是神话传说,起源不清楚。讽刺的是,传说中的Toar本身是Lumimuut的儿子。

相比之下,威廉(作者)的研究证明,Toar和Lumimuut在北苏拉威西历史中是存在的人物,并非是母子。他们之间相互喜欢,由 Kai Ren Ma (作者的汉译是: 贵人亩)通过神明与皇帝的灵魂接触请求习俗仪式结婚。贵人亩是汉族的一位历史人物,负责宫中礼仪祈祷的女子 (译者注:作者没有说明清楚何人何姓,只用印尼文写明: Wong Ka Ren,、Wong Kai、 又叫 Wong Kar 等等)。

该书的作者得出结论认为,米纳哈沙的祖先植根于汉朝的战士和后裔。对于被问及为何没有带来汉人的传统文字,作者断言说,进入米纳哈沙的人被描述为“ tu’ur in tana (米娜哈沙语,像似汉语的发音:土无心到那)” 意思是:“它无意来到这个土地”,是一群还没有受过教育的孩童,是统治者强行把他们带来。后来这是孩童被称为waraney(作者翻译汉字为:华人拿裔)意思是汉代统治者的后裔。(译者注:说到童男童女,使人联想莫非与秦始皇派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海外寻长生不老药有关?)

译者注:Waraney 是北苏米娜哈撒族勇士。直到现今米娜哈沙各地都有他们合法的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保护米娜哈沙人受到侵犯或所信仰的宗教被打压时仗义执言,打抱不平。服装和达雅(Daya)族相差无几,当地政府也让他们三分。(附下图)

印尼人文专家说,米娜哈沙的武士传统装束,与加里曼丹岛的达雅族(Suku Dayak)非常接近,也和宝岛台湾的高山族及海南岛的黎族非常雷同。其基因排列怎样,是否有血缘关系,尚待科学家去测试。(图片:徐启忠)

新书发布会有米娜哈沙族群领袖及大学学者参加,引经据典。(电视新闻截图)

米娜哈沙的传统服饰展示,还真像中国古装戏里的殷商时期的装束。(电视新闻截图)

作者Weliam H. Bosekee。Weliam H. Boseke和年轻的Kawanua研究的雅加达学者Michelle Wondal)。

( 周新整理、Tjika Thomas 翻译书中部分内容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