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姓潘的坏女人(《水浒璅语》之十六)

END

《水浒》里有四位出轨的妇女,两位姓潘,一个是潘金莲,一个是潘巧云。

黄永玉绘潘金莲

同样是姓潘的坏女人,潘巧云的名字远远没有潘金莲响亮。但潘金莲和潘巧云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过去讲《水浒》评书的老艺人们对待这两处情节是不分轩轾的,潘金莲的故事有武松十回,潘巧云的故事有石秀十回。

两位潘女士都有一个窝囊丈夫,武大是不中看,杨雄是不中用。她们在丈夫身边都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温情,更找不到来自欲望的激情,同时也都是不甘沦于自身命运的女人,所以潘金莲选择了西门庆,潘巧云选择了裴如海。

潘金莲之所以名声大噪,是除了《水浒传》之外,尚有《金瓶梅》的夹持。“金瓶梅”三个字中第一个“金”字便是潘金莲名字的简写。

之所以《金瓶梅》选潘金莲而非潘巧云作为主角,第一个缘故是武大被潘金莲鸩杀了,而杨雄则上了梁山,相对而言从文章冲突上潘金莲案的矛盾更烈;第二个缘故是西门庆的身份乃是一个商人,《金瓶梅》产生于晚明社会,商人与其他社会阶层交往更炙。

京剧《翠屏山》中索明芳饰潘巧云

而潘巧云一案中的杨雄不过是个刽子手,裴如海则是个和尚,都是社会边缘身份,难以展开更为广阔的社会情节。

不过,就《水浒传》的文本来看,作者写潘巧云一案并不较潘金莲一案更为逊色。同样是写通奸,与人通奸的两个女人同样姓潘而性情完全不同:

潘金莲是被迫嫁与武大,从心里便不满意,与武大并无感情,所以潘金莲是在感情上不能满意;潘巧云是在原配丈夫死后自愿改嫁杨雄,只是杨雄过分忙于公务,不理会潘巧云,也不能满足她的欲望,所以潘巧云在性生活方面得不到满足。

潘金莲出场时没有勾奸对象,到了武松回家后才勾搭了西门庆,所以她会先对武松产生爱慕之心,在武大面前陷害武松是因爱生恨;而潘巧云早有和裴如海的勾奸事实,石秀和杨雄的兄弟关系是后来结拜的,所以潘巧云和石秀之间并没有情谊,只是单纯因为石秀发现奸情而陷害。

川剧《武松杀嫂》剧照

武松与武大是同胞兄弟,所以武大相信武松的人品而不会听信潘金莲的谗言至令兄弟有隙;而石秀本和杨雄结拜,两人身份不同,相互防范之下,所以一经潘巧云挑拨,杨雄便对石秀怀疑。

更妙的是,正因为同胞,所以武松看见潘金莲只看见了她的风情:“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而正因为结拜,所以石秀看潘巧云看见的是“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多了一些情色。

这便给了后来的作家太多演绎的空间和机会,施蛰存的《石秀》就是在这一段文字上而起的。当然,施蛰存先生自然有他诠释的角度,不过以作者作书时的心情只不过是用这个女人勾起读者的欲望,极写其淫而已。

故二潘情节相似而绝不相同,刻画、角度皆有很大的区别,《水浒》写人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巧云、裴如海剧照

尽管作者写梁山上三位女将都不深刻,例如孙二娘只是做人肉包子的恶魔而没有层次感,顾大嫂搭救解珍、解宝时一声“兄弟”确实令人感动,但若是换成男人,这个情节一样成立。至于扈三娘,则完全是战利品而已。

而作者对自己所谓“奸夫淫妇”的刻画则可圈可点,虽然作者对这些人进行道德谴责,但在描绘时并没有刻意丑化他们。如写潘金莲时写其坚贞不屈,因而为清河县大户卖给武大,写潘巧云在杨雄“打熬筋骨”时耐不住春闺寂寞,跟旧时的情郎裴如海通奸,都写出了她们通奸行为的可原谅之处——这只是就通奸行为而言,至于潘金莲鸩杀武大自然另当别论。

即使一样写奸夫,西门庆和裴如海也是两样的,裴如海与潘巧云虽然自幼相识,但是他却对潘巧云并不专情,甚至和她的婢女迎儿有染;西门庆虽然有张惜惜、李娇娇这样的外宅,而且不过是设计得到了潘金莲,但在两人共同面对武大负伤后武松即将复仇的穷途末路时毅然决定跟潘金莲“长久夫妻”。

于水绘潘金莲帘下勾情

虽然西门庆、潘金莲毒杀武大罪无可恕,但在此之前可见其对潘金莲心诚,不像裴如海一般三心二意。

作者写西门庆追求潘金莲问计王婆,简直跟今日的年轻人找朋友一起策划追女生是一样的经历和过程。潘金莲对西门庆讲:“你真个要勾搭我?”“勾搭”两个字如果换成今日的“泡”或者是“追求”就全然是自由恋爱的路数了。

其实,就连王婆对西门庆说的“五件事俱全”话虽然很粗,但未必不是今日的择偶标准。王婆说“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要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棉里针忍耐;第五件,要闲工夫:——这五件,唤作‘潘、驴、邓、小、闲’。”

翻译成今天的话说,择偶的第一标准是相貌,也就是要中看,这才能一见钟情;第二是性生活要和谐,人们的初恋可能未必重视这一点,但越到后来越是看重,有一句话讲“男人和女人的爱情需要通过阴道”,这话是不错的;第三是经济基础,虽然爱情有时可以超越经济阶层,但生活不得不考虑经济来源,过去我们批判男生、女生重视金钱是物质,现在总算是正常的多了;第四就是包容、理解和关心,这一点是我们今天男女恋爱中最重视的一点;第五点就是陪伴,当然也是历练长情的办法。虽然王婆这话粗鄙之甚,但我们今天看待爱情实在不能出于其外。

五点之中,杨雄缺乏的是四、五两点,所以潘巧云以出轨相报复;而潘金莲不嫁清河县大户而嫁西门庆,可见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年纪和相貌。

武大第一点既缺,潘金莲便不屑于要其余各项,所以我们也不知武大其他方面的本事如何——但经济不如西门庆是一定的——而武大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平心说,潘金莲固然该死,但潘巧云并没有必死之道,她之死亡无非是石秀“为己明冤而已”。金圣叹评价石秀为“警者”,说他“才刻狠毒”是看到了石秀的本质的。

所谓“警者”就是敏感、多疑,所以看到潘巧云父亲收了摊就觉得是要赶自己走,听到头陀敲佛号也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这条巷是条死巷。如何有这头陀,连日来这里敲木鱼叫佛?煞是可疑!”

程十发绘石秀

石秀这个人敏感自卑,所以他处处维护自己的名声。一般人介绍自己时都会先说姓名、年龄、籍贯、身份,但他在介绍完姓名、籍贯,接下来介绍的是自己绰号:“平生执性,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以此都唤小人做拚命三郎。”

不提自己的父亲的身份,只说自己“随叔父来此地贩卖羊马”,似乎是个生意人,但后文我们便知道他的父亲原来是个屠户,不提父亲而提更让他有面子的叔父,也可见他的自卑之心。

在这样一种身份和性格之下,石秀好容易闯出来一些江湖名声,便十分爱惜羽毛,绝不肯让潘巧云平白污蔑。

潘巧云之死不但要死的惨,而且要死的难看,所以后来潘巧云不但赤裸地死在杨雄、石秀面前,而且被“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并且被杨雄将“七件事分开了”。成为《水浒传》中死的最没尊严、死的最痛苦、死相最难看的女人。

秦腔《武松杀嫂》剧照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四大淫妇中的两个坏女人都姓潘,且潘巧云死相如此难堪,认为作者与姓潘的坏女人有仇。这其实是望文生义的。

第一,从文字的角度而言,“潘”的谐音是“叛”,正如“贾”的谐音是“假”,《红楼梦》所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潘”姓的命名当然也可以作如是观。

第二,如果从文学历史的发展看,潘金莲与潘巧云很可能来自同一故事,“金莲”两个字不像是人名更像是绰号。只是故事的版本有差别,所以同时被收入《水浒传》中。

《三国志平话》中先有三英战吕布,后有三英战黄忠,到了《三国志演义》里黄忠的故事就被作者写成两样了。

《西游记》里文殊菩萨的狮子出现过两次,黄风怪的黄风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威力也是近似的,两个姓潘的坏女人也可能是在相近的历史背景中衍申出来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找不到《大宋宣和遗事》之后、《水浒传》之前的有关于梁山故事的话本,不能蘧为结论而已。

(0)

相关推荐

  • 风流韵事笑不停,现代潘金莲穿越另类水浒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绯闻已不再是流言可畏的猛虎野兽,而是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体闲佐料,说起别人固然眉飞色舞,自己卷入其中也并不会介意,Y姓女明星经常被传离婚,道明寺和志玲姐姐旧情又复燃,真真假假 ...

  • 为什么《水浒传》里总是坏女人?其实许多好汉经不起推敲

    <水浒传>,大概是四大名著里争议比较多的一部作品了. 说它好的人,认为它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其一,施耐庵先生构筑此书的结构和方法就很有新意, "史记写法,撞球结构"就是 ...

  • 武松的道德和潘金莲的情欲

    音乐剧<紫石街>是根据水浒故事改变的,剧中主角从武松转化成潘金莲,观众的目光不再是脍炙人口的武二郎,而是集美丽与风骚一体的潘金莲. 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当的人物,可谓古今知名度第一的女 ...

  • 别出心裁说水浒:水浒中可气、可恨又可悲的性感十大不良美女排行榜

    别出心裁说水浒:水浒中可气.可恨又可悲的性感十大不良美女排行榜 她们不是好女子,但也可能坏的没有那么让人咬牙切齿,站在不同角度,也许会有另外诠释. 10,李巧奴是妓女水性无定,见利忘义的代表 李巧奴的 ...

  • 张东标/也说潘金莲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也说潘金莲 张东标 历史上的明朝时期,确实有过一个潘金莲,她贤惠端庄,大家闺秀,嫁给了家境贫寒的武大郎,还生了四个孩子,武大郎原名武植,山东阳谷县县令,身高一米八.而武松是 ...

  • 石秀杀嫂,歹人也!

    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其实有本质的不同,从而可以看出武松和石秀不同的品行. 武松杀嫂是为兄长报仇 武大郎被潘金莲一碗毒药毒死了.武松想走司法程序,到县衙里告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没想到,西门庆贿赂了县长 ...

  • 常明:招安以后(《水浒璅语》之四十一)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这个过程非常详细,包括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冲突,燕青和李逵在东京汴梁城里教训高俅的属下李虞候的喽啰,并且用李虞候取代了和宋江喽啰产生冲突的那个厢军 ...

  • 常明:宋江游记(《水浒璅语》之三十三)

    <水浒>作者处理宋江的故事和处理其他主人公的故事全然不同.其他主人公的故事写其命运,宋江的故事写其游历:其他主人公写他们落草上山的缘故,宋江的故事写他引别人落草的过程. 陈洪绶<水浒 ...

  • 常明:真假九纹龙(《水浒璅语》之十四)

    读<水浒>的人大多知道,一部<水浒>是从高俅写起的,金圣叹说:"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几乎已经成了解读<水浒传>的定评. 连 ...

  • 常明:潘金莲道德的沦丧之路(《水浒璅语》之三十二)

    潘金莲从一个抗拒清河县大户强暴的贞洁烈女到成为谋杀亲夫与西门庆日夜宣淫的"淫妇"之间曲折的过程,被<水浒>的作者处理得十分真实.可信. 其间最致命的关键是潘金莲对武松告 ...

  • 常明:《水浒璅语》后记(《水浒璅语》之四十三)

    这是一篇提前写完了的后记.正文还没结束,后记就开始有了. 也挺好. 几次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公开课选择讲<水浒传>?"我回答:"去年讲<呐喊>没 ...

  • 常明:关于田连元《水浒全传》评书的一点回忆(《水浒璅语》之四十二)

    2015年,田连元先生的<水浒全传>的评书文稿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一共五本,全部用口语写成,反映了先生说书的原貌,也让我这自幼听先生说书的老书迷回忆起童年时听书的日子. <水浒全传 ...

  • 常明:《水浒传》的成书刍议(《水浒璅语》之四十)

    我们这里所做的<水浒传>的成书研究,并非探讨<水浒传>版本的演变,或通过<水浒传>现存的繁简版本的不同来考究每一个版本故事的区别.而是通过<水浒传>不同 ...

  • 常明:袍带与短打(《水浒璅语》之三十九)

    自来说书,有世情.棍棒.神魔.讲史四部.棍棒一类又有袍带和短打的区别. 所谓短打,类似于今天的武侠,写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功夫,环境是江湖上的行侠仗义. 所谓袍带就是写两军阵前,两员武将之间的捉对厮杀 ...

  • 常明:谁在反对招安?(《水浒璅语》之三十八)

    公元1120年10月3日,正值重阳,梁山一百零八人在排定座位后的五个月后共庆佳节.在山寨里排行第77位的铁叫子乐和唱起宋江的新作<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