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话说《荡寇志》——一场老俞头与《水浒传》的终极较量

在众多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如果让我列举自己不喜欢的作品,肯定会有《荡寇志》,而且肯定还在前三名。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看过《水浒传》,不知道武松、鲁智深、林冲是谁,说不定还会对这部小说有好感,而一旦看过《水浒传》,你对这部名著有多喜欢,就会对《荡寇志》有多反胃。

清石印本《绘图批注荡寇志全传》

我不喜欢《荡寇志》,但愿意把这部小说的创作当成一个文学乃至文化事件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说,这是个还有点意思的事件。

说起来故事很简单,一个叫俞万春的穷秀才看了《水浒传》,很不开心,应该达到了那种暴跳如雷的程度。不喜欢,自己生生闷气也就算了,这很正常。《水浒传》从面世之日起,就不断有骂声,如果按先来后到的话,在反对《水浒传》的漫长队伍中,俞万春恐怕连一千名都未必排得上,说不定还得交钱插队。

要命的是俞万春有着凌云壮志,作为一个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怎么整明白的穷秀才,偏偏操着拯救天下、救助苍生的闲心,他想让大家和他一起不喜欢《水浒传》。如此较真一根筋的人一般都是中老年,或者是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年轻人,俞万春前后两类都沾边,我们干脆就叫他老俞头吧。

发动天下吃瓜群众一起讨厌《水浒传》,这可是个高难度工作。在中国古代,不喜欢一本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禁,事实上,从明代后期开始,《水浒传》就已经是禁书了,但一直禁而不绝,小说反而流传得更广。尴尬的是这位老俞头一辈子都不在体制内,没戴过乌纱帽,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俞万春绘《试泉图》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很天真也很浪漫的办法,那就是以毒攻毒。具体做法就是:干脆自己也下水,写一部小说,扭转人们对《水浒传》的印象,从而达到禁止《水浒传》的目的,正所谓:斗志昂扬干事业,我书一出《水浒》灭。

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老俞头的较真从单纯个人的审美喜好变成了对一部名著的公开挑战。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这个热闹不能不看。

为名著写续书,这在中国小说史上屡见不鲜。据统计,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中,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作品是续书。这些续书多围绕着《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传世名著而展开,其中就包括《水浒传》,比如《后水浒传》、《水浒后传》之类,形成众星捧月的文学奇观。当然,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续书现象。

但像老俞头这样偏偏不写续书,而是直接挑战名著的做法则十分少见,这在中外文学史上绝对是个特例。

玉屏山馆刊本《荡寇志》

接下来问题来了,《水浒传》已经流传几百年了,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老俞头要挑战它,底气从何而来?

显然,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如果只是一时冲动的话,老俞头大可写一篇文章骂骂出气,就像我现在写一篇文章来怼他一样,但他要正儿八经的去创作,而且一条路上走到黑,一写就整整写了二十来年,从三十来岁一直写到五十多岁,其间还三易其稿,人家曹雪芹写《红楼梦》也不过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靠一时冲动是持续不了这么久的。显然,老俞头的动力来自一种信念。

《全图足本荡寇志》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老俞头的信念来自政治正确。盗匪人人痛恨,没人敢说好,偏偏《水浒传》就把他们写得这么好,那么多人喜欢。俞万春显然想不通,这显然违背政治正确的原则嘛,于是他很生气,老俞头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就是他创作的底气。

有意思的是,老俞头明明很生气,却不敢直接去怼施耐庵,而是单挑罗贯中,说罗贯中写了一本坏书《后水浒》,自己要写本书揭穿罗贯中云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只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罗贯中莫名其妙躺枪了。这大概是老俞头气昏了头说的胡话吧。

不管是暗恨施耐庵还是明挑罗贯中,只是不知道当初这位三十来岁的小老头动笔时想过没有,他要挑战《水浒传》,除了政治正确外,还有才气的较量,自己的才气能否胜过《水浒传》的作者?那位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能随便击倒吗?

不管怎样,老俞头显得精神抖擞,信心十足,他想扭转人们乃至一个民族对《水浒传》的印象。就凭这个勇气,我们也得在嘲讽挖苦之余为他鼓一次掌,哪怕是鼓倒掌。

于是在老俞头的笔下,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成了卑琐阴险、令人憎恶的江湖恶魔,一个个被无情诛杀,直至被连窝端。

表面看起来老俞头是政治正确,义正词严,其实根本上是政治糊涂。人家《水浒传》并不是赞美盗匪,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原来都在体制内,之所以成为盗匪,那是有原因的,就是乱自上作,人家金圣叹同学早就看出来了。到了老俞头这里,陈家父女受到奸臣的压迫,不去反抗,反而一门心思专门和梁山好汉过不去,近乎病态的仇恨这些好汉。

清光绪焕文书局石印本《荡寇志》插图

让人更为难以容忍的是,《荡寇志》里的这些梁山盗匪除了名字和《水浒传》里好汉们的名字一样外,其他则根本不同,只能说是同名同姓而已。

这其实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老俞头明显作弊。先把人家书中梁山好汉的形象给扭曲丑化,而不是按照人们原先塑造的样子来写,一番糟蹋,然后再去剿灭,这其实不是在和《水浒传》较量,而且在歪曲丑化《水浒传》,说白了就是不尊重对手。

这就像两个人进行辩论,我要批驳对方的观点,首先要确认,这是不是对方的观点,这是辩论的基础和前提。哪能把人家的观点歪曲了,或者找个莫须有观点硬安在人家头上,然后大肆批驳,这让人家怎么辩论,这连诡辩都不是。

民国间《荡寇志》连环画

老俞头偏偏就是这样干的,放在今天,这绝对是侵权,侵权之一是未经作者允许,随意使用人家作品中人物的名字,而且是全套照搬;二是歪曲丑化人家作品中的形象。

不过《水浒传》的作者即便是活到老俞头的那个时代,也不敢去告状,只能夜里悄悄从背后砸老俞头一黑砖,因为老俞头一句你美化盗匪、立场何在的政治正确性质问,绝对秒杀你,立即让你哑口无言。

但问题在于,你要让吃瓜群众掏钱去买你的作品,从而达到反转《水浒传》的效果,光靠政治正确还是不行的,文学毕竟是文学,不是官府文件,最后的决定因素在才华。你想给吃瓜群众洗脑,但你也得知道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应该说老俞头还是有些小才气的,但这要看和谁比,如果和那些粗制滥造的小说相比,肯定还算不错,但你这是在和《水浒传》较劲,和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名著相比。平心而论,这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荡寇志》

尽管老俞头很卖力,前后写了二十来年,他的书后来竟然还真有官府帮他刊印,这在中国小说史上可是破天荒的,着实帮儿子赚了一点银子。但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荡寇志》和《水浒传》是一个档次的作品,当然老俞头的老婆孩子还有亲戚朋友除外。

(0)

相关推荐

  • 有一本奇书

    但凡认得中国字的人,大概都知道四大名著吧. 鼎鼎大名的四套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已经浸入到了中 ...

  • 郑振铎:《水浒传》的续书

    ​<水浒传>的续书颇多,而以陈忱的<水浒后传>与俞万春的<荡寇志>为最重要. 陈忱为明末遗民,浙江乌程人(俞樾:<茶香室续钞>十三), 自号古宋遗民.忱 ...

  • 苗怀明:神医只应天上有,秘诀须从书中寻——话说天下第一神医孙悟空

    神话从来都是为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创造的,专门创造神话的神医也是如此.说白了,无论是神话还是神医,就是人们想睡觉时虚构出来的那个枕头. 当瘟疫到来,人们陷入恐惧和无助时,当权威专家一遍又一遍强调没有特 ...

  • 苗怀明:话说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

    说到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不能不从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说起. 这是一部创造奇迹的电影,截止到笔者撰写这篇小文时(2019年9月1日),其票房已经达到46.778亿,将春节期间极为 ...

  • 苗怀明: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

    说到书这个字,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别的,而是层层叠叠堆在地上的半屋子书,这些都是近期新买的和朋友惠赠的,还没来得及上架,也没想好怎么上架,书房里实在放不下了,这样凌乱地堆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 来 ...

  • 苗怀明:话说仁政——从现实焦虑到文学书写

    如果从语源上来说,仁政是孟子首先提出的,而且语意明确.如<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 ...

  • 苗怀明:旧书业的凄凉守望——想起老姚(淘书看世界之四)

    短平的头发,厚厚的镜片,身材高大,背微有些驼,六十来岁的年纪,温和.斯文,像个文弱书生,或坐在店里看书,或忙于整理书架.这大概是我对老姚的全部印象. 称老姚固然是出于礼貌,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直到目前 ...

  • 苗怀明:话说潘金莲——从青春少女到红颜祸水

    开场白: 近来潘金莲成了网红,先是广东一位同名同姓的农村妇女起诉冯小刚.刘震云,为其讨取公道:再是高晓松将她与林黛玉搅在一起,引起很大争议.因接受采访的关系,笔者也被扯了进来.记者自作主张,用&quo ...

  • 苗怀明谈枕边书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读书报:您出版过<红楼梦>的相关著作,如<风起红楼><曹雪芹><话说红楼梦><红楼二十讲&g ...

  • 苗怀明:机缘巧合,水到渠成——《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一书的撰写体会

    说到<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一书撰写的体会,脑海中马上会闪现出"机缘巧合"这个词.机缘是巧合的前提,巧合是机缘的体现,两者真是缺一不可. <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 ...

  • 苗怀明: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在鼓励人们阅读和写作.当下阅读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内容不说,多数图书装帧考究,版式精美,看起来让人爽心悦目. 当我们看着眼前这些有分段.加标点的书籍时,可能会觉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