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吴宓和《雨僧日记》
刘梦溪
学衡主题系列链接
“世上只有一个吴雨生,叫你一见不能忘,常有人得介绍一百次,而在第一百次,你还得介绍才认识。这种人面貌太平凡了,没有怪样,没有个性,就是平平无奇一个面庞,但是雨生的脸倒是一种天生禀赋,恢奇得像一幅讽刺画。脑袋形似一颗炸弹,而一样的有爆炸性,面是瘦黄,胡须几有随时蔓延全局之势,但是每晨刮得整整齐齐。面容险峻,颧骨高起,两颊瘦削,一对眼睛亮晶晶的像两粒炙光的煤炭——这些都装在一个太长的脖子上及一副像枝铜棍那样结实的身材上。”
《二十今人志》书影
这是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二十今人志》给吴宓画的一幅肖像画。《二十今人志》传写的二十个人当中,有严复、林纾、王国维、章太炎、梁漱溟、胡适、周作人、徐志摩、老舍、齐白石等,都是“五四”前后学苑艺坛的胜流,而吴宓被列在第一名。作者是温源宁,发表当初,曾有人误会为钱锺书先生所写,钱先生尝作诗解嘲:“褚先生莫误司迁,大作家原在那边;文苑儒林公分有,淋漓难得笔如椽。”此事成为三十年代文坛的一段佳话。
吴宓字雨僧,又作雨生,1894年生于陕西泾阳,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壁德,与陈寅恪、梅光迪、汤用彤等哈佛同窗相友善。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讲西洋文学,阐发中国文化。1949年以后,隅居四川重庆,执教西南师范学院,但1965年开始已不再任课,史无前例时期肉体精神倍受摧残,1978年在径阳老家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二十今人志》“志”的是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的吴宓,那是他相对较为平稳少波的时期,除此之外,世道人心便与他捉迷藏、闹别扭、造误会,一生矛盾痛苦,终于赉志以殁。中国现代文化人的遭遇不幸,吴宓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不得志,不是生不逢时,而是不肯趋时。白话时兴的时候,他提倡文言;新诗走俏,他作旧诗。“五四”新文化运动把传统打得七零八落,他与梅光迪、柳贻徵、胡先驌等创办《学衡》,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竭力回狂澜于既倒。他的不趋时,一方面基于新人文主义的文化信仰,反映出个人文化思想的恒在性;另一方面由于具有严正认真的个性,为人坦荡无伪,对事真实不欺。至于1929年与原配陈心一女士离异,曾酿起轩然大波,师友同事悉皆反对,认为言行相失,不足取信。唯陈寅恪不以为异,说在美初识吴宓,就知其本性浪漫,只是拘于传统道德礼教的学说:“感情不得发舒,积久而濒于破裂,犹壶水受热而沸腾,锅盖以出气,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并认为其他种种说法都是不了解吴宓。《二十今人志》的作者用“慷慨豁达,乐为善事”,“孤芳自赏,不屈不移”概括吴宓,是说对了的。而前引肖像描写中传出的奇崛不驯的神气,也确为雨僧先生所独具。
吴宓的躁动不安的心灵可以感到安慰的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许多第一流的人物,都与他结有深厚的友谊,不仅同道合志,而且情意相通。1922年至1924年他主持编纂《学衡》杂志时期,往还与共者有梅光迪、柳贻徵、汤用彤等;1925年清华大学筹建国学研究院,吴宓实主其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位导师,和讲师李济,都经他亲自礼聘而来,就中尤其与陈寅恪友爱最为深挚。早年留学哈佛,两个人就一见如故,吴宓写信给国内友人,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从此情同手足,终生不渝。
而对比自己小十六岁的钱锺书,他同样推崇备至,曾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由此可见他的慧眼与卓识。萧公权1918年考入清华,当时吴宓已在美一年多,等到他赴美留学,吴宓已经回国。直至1934年,彼此才有所交往,这使得爱才若渴的吴宓深感遗憾,所以《空轩诗话》第四十五则在全录萧作《彩云新曲》后,特补笔写道:“予友公权最晚,近一年中始偶相过从,然论学论道论文论事,皆极深契合。”只要有可能,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同时代第一流学者雅相爱接的机会。
《吴宓日记》书影
我们今天不能忘怀于吴雨僧的,最主要是他生平中的三件大事:一为创办《学衡》;二为筹建并实际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工作;三是慧眼识陈、钱以及与陈寅恪建立的终生不渝的深挚友情。这三件事,都是为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传薪续命的伟绩,时间过得愈久愈显出它们的价值。至于讲《红楼梦》,授西洋文学,撰写《空轩诗话》,出版《吴宓诗集》,比之这三件事,还是小焉哉。当然吴宓生平中还有一件事不仅足以嘉惠士林,传之久远,而且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记日记,中国现代思想和学术的许多人与事、问题与主义、轶事与趣闻,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困扰与矛盾,日记中都有忠实的具体而微的记录。现在三联书店已经出版《吴宓日记》和《吴宓日记》续编》共20大厚册,吴宓女儿吴学昭整理注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欢迎和深情重视。
吴宓自己称他写日记的特点:“体例一取简赅,以期能不中断,如电铃之扣码、书库之目录。凡藏诸脑海者,他日就此记之关键,一按即得,故惟示纲目,而不细叙,藉免费时而旋中辍。”《雨僧日记》起自1910年,讫于1974年,前后半个世纪的历程,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日记体中国现代学术史叙录,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人的心灵史和伤心史,其史料价值和人文义涵,均不容低估。承吴学昭先生惠赐前编10册,后编10册系三联书店所赠,已通读数过,真有令人感泣而不知身处何时何世之迷茫。
本文转载自刘梦溪先生新浪博客,文中图片为本次推送时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