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制造业已经饱和,年轻人还能在制造领域创业吗

【原创】

有人说制造业已经饱和,

年轻人还能在制造领域创业吗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制造业已经饱和,这个命题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并不否认,当下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比较多,确实在某些领域存在一定的饱和现象。但是,这种饱和与过剩,更多的是相对饱和与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饱和、绝对过剩。原因就在于,所谓的饱和与过剩,是有效产能不高、有效供给不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较少。相当一部分产品和产能,都是消费者不需要的,或者难以推动消费的无效产品与产能。因为,按照市场需求状况,真正质量好、品质高、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仍然是很受市场欢迎的,是供不应求的。只有那些从企业出来就已经属于市场淘汰范围的产品,才是市场所不需要的,才会出现饱和与产能过剩。

这也意味着,年轻人创业,要想在制造领域有所表现,就必须能够比一般企业更具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更具创新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能够开发设计出其他企业难以做到的产品。有了这个前提,创业仍然是大有前途、很有空间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很难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是无法以别具一格和独到之处在制造业领域站稳脚跟的。更多情况下,都只能满足于一般的产品设计和创造,甚至连一般水平也不如。试看今天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一个是跟在别人后面去创新的,而必须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显然,对年轻人来说,要求太高、压力也太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也引发一种思考。既然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具备在制造领域独树一帜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就意味着年轻人只能打工,只能跟着别人做呢?倒也不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等,都有非常好的技术和产品,只因他们在技术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不强、视野不宽、思路不多、人脉不广,对市场不熟悉,或者缺乏资本支持。因此,很多好的成果也难以转化成生产力。如果一些年轻人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差一些,但在公关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有比较强的能力,是否可以考虑与这些成果拥有者联手,把好的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呢?如果做好了,不仅自己能够创业成功,还能带动其他人一直创业,并迅速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挥出更高的作用。因为,利用他人的成果,发挥自己的特长,组成创业共同体,应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眼下,制造业确实比较困难,但是,危中有机,如果能够在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找到好的切入点,可能也是年轻人成就创业事业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走好了,可能更加便捷、更加有利于发挥好各人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制造业困难下,不代表没有可以创业的空间。相反,成功的机会也很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