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楼市更健康,这个“稳”抓住了关键
【原创】
如何才能让楼市更健康,这个“稳”抓住了关键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7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他指出,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定力,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坚持因城施策,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做好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强调“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进一步明确城市政府主体责任要求的同时,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说明楼市调控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针对性越来越强、重点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把稳地价作为“三稳”的首要目标,更是牵住了房价的“牛鼻子”。
事实也是,从最初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不足20%,到地价占房价的比重超过40%,重点城市的重点区域,地价占比超过60%,甚至更高,进一步证明房价的上涨,与地价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地价的过快上涨带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而地价的过快上涨,不仅带动了居民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给广大居民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大大加重了购房者负担,影响了居民的综合消费能力,也给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项目等带来了很大影响,投资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员工加薪的渴望和要求也不断增强。因为,如果不给员工加薪,就意味着员工买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
也正因为如此,地价过快上涨的负面作用与影响已经相当大。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稳地价措施,不仅稳房价的目标难以实现,会让房价上涨的内在动力和冲力越积越多、越积越强,而且会给企业发展、尤其是项目投资与创新等构成极大压力。在企业的投资规划中,很难科学合理地安排创新投资、提高研发经费等的比重,而必须将大量资金资源投入到购买土地和基建方面,使项目投资的合理性大大降低,投资的回报期拉得过长、回报率偏低,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创新动力和创造热情,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会因为研发投入不足而大受影响。
地价,毫无疑问是楼市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房价能否平稳、预期能否良好的关键。只要地价稳好了,房价的稳就有基础,市场预期也会大大改善,广大居民也就不需要担心房价上涨而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潜力购房,就能腾出更多的财力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企业也能将购买土地省下来的钱更多的用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可以减少信贷资金、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对发展前景的信心。
稳地价的关键,显然在地方,在于地方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能够淡化对土地收入的追求,淡化在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淡化对眼前利益的过度追求。因为,土地收益与企业税收,在很大程度上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土地收益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短期内变成政府的需求,从而让政府能够在短期内愉快地花钱。而税收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即便税收也能在短期内形成政府的需求,但从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都是慢慢积累而成的,而不是立即爆发的。其形成过程,怎么也不可能比土地收益的形成过程快、周期短。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收益只是一次性的交易,用完了,也就没有了。而税收则是细水长流的,是越来越多的。因此,追求土地收益,就是追求短期利益。追求税收收入,才是追求长远利益。只有把追求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稳定地价,给企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企业萌发更多创新动力、创造热情,让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多下功夫,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税收的基础才会越来越坚实,税源才会越来越丰富,广大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才有保障。
所以,稳地价,既是稳房价的基础,稳预期的条件,也是稳企业、稳市场、稳经济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坚持“三稳”目标,尤其是稳地价,才能让楼市更健康,让居民更放心。同时,也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投资,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