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纹样大转折——从“汉晋云气”到“大唐新样” | 读书笔记
❤❤❤
本文是《中国丝绸艺术史》第七章“丝路大转折”的读书笔记,还涉及了部分前后章节的内容,以及相关的书籍(PS:原书已经被推绝版了)。
神仙来客:云气动物纹
对于汉锦(经锦),我们最熟悉的纹样其实是云气动物纹锦,比如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关于它的织造见:《聊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成功复制背后的历史与科技》)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许多云气动物纹锦的特征都可以在它身上可以找到:比如以云气作为了图案的骨架(可能你觉得不太像云),中间一般会有动物和铭文,并且常用五色作为图案的配色构成。
云气动物纹锦目前发现的年代以东汉到魏晋为主(一般多标记为“汉晋”),再往前推的世代,另一位我们的老朋友辛追娭毑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里出现的是另一种极具特色的纹样,即“云气纹绣”,是我们在《技术如何与艺术交融?古人的回答是,丝绸服饰!》里提到过的“长寿绣”、“乘云绣”、“信期绣”等。
▲
长寿绣
▲
T型帛画局部
这些名字来自于出土的遣策,但是我们看这些纹样就会发现它们极其注重线条感。从马王堆汉墓的“云气纹绣”到汉晋时期的“云气动物纹锦”,中间相差了百年以上,又发生过什么了呢?这里就可以提到刺绣纹样与织造纹样的区别。
刺绣纹样更为灵活,它的技艺决定了图案的表现力,比如我们之前《锁绣:最古老的刺绣工艺,你还能认出苍老的它吗?》就介绍过这一时期的刺绣主要是锁绣,所以它比较擅长表现这种有线条韵律感的装饰性很强的图案。
▲
锁绣
而织造调用的社会力量更大更广泛,刺绣往往个人可以完成,而织造纹样的循环和色彩丰富性是有技术限制的。之前介绍《ikat:贯穿世界古老文明角落的染织工艺》的时候就有人问,为何ikat没有在中国中原地区流行呢?你看看我国公元前就能用锦这样的经重组织来表达复杂图案了,哪还来得及回头去发展整体技术要求较低的ikat?(不过其实每一条路对于美的表达都是独特的,我国古代因为某些技术革新太快也错过了许多有趣的变化)所以,“云气”纹样在织锦上“迟到”了。
▲
云气动物锦纹系谱,来自《中国丝绸艺术史》
以上可以称作本土传统纹样,它们呈现的是一种仿佛人神共存的世界,想象瑰丽无比,却又似乎在地面上留了一条根。这个发展却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的艺术输入而发生了变化。
西域之风:联珠动物纹
我们前面讲到,云气动物纹的特点是以云气为骨架、动物分布其中,而从西方来的主要是萨珊艺术则是另一个相似又不同的特点,以几何图形为骨架、动物部分其中,但是从西域来的动物却是许多并非中国原产的动物,所以形成的是联珠动物纹。
▲
云气动物纹锦
▲
联珠动物纹锦
我们先说几何骨架,比如“联珠纹”。之前在《西域风的源自中国的日本文创:四天王狩狮纹锦卡包 | 人间万物》里小小提了一下,“联珠”并非主体而是骨架,而由“联珠”构成的骨架也是多种多样的。
▲
联珠纹常用骨架排列形式,来自《中国丝绸艺术史》
▲
不同骨架的联珠纹,出自《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而动物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上图中这种带着翅膀的天马,就在北朝末期后开始频繁出现,它应该是西方的一种神灵。不仅是西域的动物,在一些其他纹样形式里,动植物都表现出它们的文化血统并非来自于本土。
《西域风的源自中国的日本文创:四天王狩狮纹锦卡包 | 人间万物》里的文物原件,我们一看人物就是一张胡人面孔,狮子也非中国原产,中间的生命树更是一个重要的中亚元素,有意思的是人物的坐骑竟然没了中国早就发明的双马镫。这些都表明这个题材是效仿西方。
▲
四天王狩狮纹锦
自然之爱:宝花、唐草、折纸花鸟
当联珠所包围的圆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图案单元,便是“联珠团窠”,上图“四天王狩狮纹锦”便是这样的一件。
唐代时期纹样剧烈变化,比如团窠环变得更加丰富,之前联珠是简单的单环,而后发展出双环,还有舍去联珠采用花环。毕竟联珠只是对于骨架的构成,骨架自然也可以使用花草呀。其中比较突出是“陵阳公样”,学者们认为它应该是动物为主题、花卉为团窠环的一类纹样。
▲
立狮宝花纹锦
▲
丝博出了不少这个纹样的周边,我这个是帆布包(¥20)
而唐代的团窠花卉又称作“宝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起一些图案里穿插的四瓣小花,但是始终是配角而已。到了隋唐时期渐渐丰富起来,并且吸收了多种东西方植物的元素,成为了一种没有特定母本、表现理想状态的花卉题材。
▲
縹地大唐花文錦
对于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描绘,促成了另外两个我们较为熟悉的题材:“唐草”和“折枝花”。
“唐草”常见在一些日本材料里,其实它是缠枝卷草花卉一类题材的称呼,它的骨架常常S型缠绕,所以比较有名的就有“对波骨架”。
▲
对波骨架之一,出自《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许多来自西域的植物题材,如葡萄纹、忍冬纹,也是唐草纹样的来源。
▲
绿地葡萄唐草纹半臂
而折枝花鸟应是从循环较小的花卉题材团窠发展而来,并且从当时杂糅的想象风格里分化出来,走上了一条写生的道路,并在唐代后期成为主流,从而影响了后续的道路,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宋代服饰上的纹样。
小结
从如真如幻的“云气”到细腻描摹的自然,纹样因丝绸之路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过程,只能去临摹一些已有的纹样。其实在《为了装X,现在写真集都包装成服饰复原学术成果了!?》里没说的话还有,服饰复原不仅仅只有结构,还会有面料和工艺,常沙娜先生的图你是用手绘?刺绣?还是印花?这些里面还可以再细分。无论你是想100%复原,还是做一些设计创新,这些都是你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