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默片电影《艺术家》对出版未来的启示录

/杜辉

大片横行的年代,3D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声光电科技炫彩夺目的世界,默片显的呆板陈旧,落伍暗淡。不过当今时代的默片也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和另一种形式的震撼,《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完全颠覆了默片在我心中印象,同时也为出版的未来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影片以黑白默片时代红极一时的男主角为切入点,他幽默、自信、骄傲,也多才多艺。在他的提携和帮助下,女主角以新人的姿态进入影视界。这时有声电影开启了新的时代,男主角表面对于新事物充满抵触,背后则是他骄傲、自负的自我,在被现实冲击下的浮躁和不甘。他用自己的财富坚守着默片的世界,但现实把他的世界打的粉碎,他破产了。而女主角则以有声电影为平台,大红特红。此消彼长,默片时代的红星颓废,消沉,有声电影时代的新人则迅速取代了他的位置。但是女主角从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在她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忘偷偷关怀照顾失落的男主角。最后男主角被她的爱所打动,放弃了无畏的自尊,开始在有声电影里重振辉煌。影片开始以无声默片进入,中间配以音乐和背景声音衬托故事的进展,最后两分钟则恢复了人物对话,以此衬托出电影时代的推进。

默片没有精彩的对白,没有音效的震撼,没有色彩的炫目,没有画面的刺激。但反而衬托出最真挚的情感,反而让演员的演技得以最大的体现。在没有声光色彩的干扰下,情感显得越发真实。在此也想到了我们的图书出版,在由纸媒到新媒体时代的转变中,我们抵触、迷茫、彷徨、恐惧和不知所措,正如同男主角一般。女主角则以对电影的喜爱进入电影业,没有对技术和形式的固有思维,只是投身电影这个事物而已。这正如同新的阅读媒介,提供的只是阅读形式,其他并未改变。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深爱着男主角,则如同数字阅读等对传统纸媒图书的一种依恋和最真挚的情感。最后男主角接受了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并投身其中,则如同传统纸媒出版对新媒介的认识、了解和接受。

电影由默片发展为有声,从有声发展为彩色,由彩色胶片发展为数字技术,由数字技术发展为3D。技术促进了载体及表现形式的改变,载体及表现形式反顾来促进内容的丰富和内涵空间。图书出版其实也一样,新技术、新媒介并不是敌人,也不是抢走传统纸媒出版的对手。多了解,善加利用,可以让传统的纸媒增添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提供更多的内容,光抵触是不可能阻挡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没有让电影消失,反而促进了电影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样,当电视开始出现并普及的时候,很多人预言电影完了。但时至今日,两种事物彼此共存发展,相互推动。图书也是一样,数字出版及新媒介改变了阅读的方式和载体,这些并不会让图书消失,消失的只是某种技术手段下的部分载体。电影的核心是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类的情感、道德所反映出的人类社会生活。图书也一样,核心的内容是思想、知识、智慧,以及由这些所反映出来的文学、生活、工具书、教科书等等门类的书籍。形式及载体一直在变,但是人类核心的诉求不会改变。所以电影不死,图书也一定不会亡。

黑白默片可以给人带来电影艺术的冲击,纸媒图书也会给予受众数字出版所没有的感受。所以对于未来大可不必担心,一切都在继续,一切都在发展,只要能跟上时代,生活和利息那个就都还在那里。人类不会停止阅读,也不会放弃图书,但这个图书的形态、形式、载体可能会变。所以真正的出版人要看图书的本质,要以广义的出版为概念。死盯在某种媒介上的狭义出版,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和抛弃。

作者注:

    原文刊发在2013.1.29的中国图书商报第1915期 第2版。当时对新媒介出版充满了希望。不过时过四载,出版已经进入了传统与新媒介共同发展的阶段。新媒介的瓶颈期反而更是难受,纸媒则在逐步调整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出路。当下在技术没有质变的前提下,这两种出版媒介形式还会相互并存,而且相对的纸媒也许还能容易找到存活的方式。新媒介变化太快,谁都无力沉淀,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所以只待尘埃落定,方看谁主江湖。

    出版和艺术都在意而不在形,形是意的表象。有意无形,是艺术。有形无意,是垃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