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解决问题之间差一个思维层次
《三体》流行之后,其“降维打击”理论成为无数职场人信奉的准则,但其前提应该是“升维思考”。既然有升、有降,那思维就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思维层次是由罗伯特·迪尔茨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沟通理论有葛利高里·贝特森的逻辑类型理论所发展而来。也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镇山法宝之一。通过该模型,可以广泛解释、解决生活、职场中的各类问题。根据该模型,所有的言行都可以被归到某一层次。而某一较低层次的问题,都可以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技巧得以解决;反之,仅仅使用同一层次或更低层次的思维应对,则难以取得效果。
该理论模型将思维分成以下六个层次:
抱怨型思维-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首先会将其归因为环境的不好。
人的成功由内因和外因的双方面影响决定的,单纯的说性格决定命运是不够客观的,单纯的埋怨环境,也是不够理性的。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也教我们,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所以单纯的抱怨外部环境(外因)是根本无法改变现状,但是很多时候基层员工陷入这样的抱怨却不自知。比如,原公司有位同事小王总是抱怨工作内容很多,整天一副很烦躁的样子,一增加临时性工作内容或者遇到返工的问题,就开始抱怨。但其实他们这样抱怨背后,我们要去相信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也许是为了释放压力,也可能是想引起上级领导对他的重视。显然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去内省为什么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工作总是返工?这就是用升维来解决问题,从抱怨环境思维转变为内省的行动思维。
行动型思维-行为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觉得可能是自己做得不够多才会导致问题的出现。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他们相信,只要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有一类老黄牛型的员工,只管埋头工作,对于周边环境、人际关系总是满不在乎,以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万事大吉,对于基层而言,没有谁的工作不是不可替代。对于职场而言,就是一个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有时逼得你不得不去站队,被职场政治裹挟着前进,有可能鸡犬升天,也可能堕入深渊。所以,有时并不是我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是时机、时势不对,正如雷军所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上天。
老黄牛型的员工,还有个特点,一般都是按领导的意思办,领导让他走东,他不会走西;领导交代解决这个问题,他只会根据领导的指导去解决当下这个问题,永远无法系统地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以及如何避免同类问题的出现,无法给出方法论的东西。
战术型思维-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具备战术型思维的人,基本上是部门的骨干,运气好的可以做到基层主管,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对于各类问题都能解决,但是却陷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去,有时却成了救火队员。
选择型思维-价值观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为什么要去做?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这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有了稳定的价值观,对于外界的事物,我们就有一套稳定的衡量标准,免去一次次的选择困难。比如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责任之一是带教,是去做管理,让别人去做事,这是衡量工作的标准之一,如果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者首先应该布置、监督、指导、考核,而不是变成战术型的人冲上去自己干。
格局思维-身份/系统
典型思考模式:我是谁?为什么存在?
具备格局思维的人,都具备较强的领导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人格魅力去吸引人,让人追随,共同实现目标。而不是监控别人做事,更不是亲力亲为凡事都自己干。
具备格局思维的人,也能够通过行为去看背后正面的动机,而不会看到无效的行为,而否定对方。所谓的对事不对人,就是在指出对方行为无效的时候,不要去否定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正如前面案例中的同事小王不断地抱怨也许只是释放压力或者引起领导的重视,显然这样的抱怨是无效的行为,而作为领导是要指出这无效的行为,同时辅导他用更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具备格局思维的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将目光看得更远,不会去计较眼下的得失。
学习书籍:袁立君《NLP语言魔方》
学习文章:《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