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装甲兵为什么穿黑色夹克或迷彩夹克?德军装甲兵制服详解
首先是最有特色的黑色夹克制服,陆军黑色装甲兵夹克。无论是波兰平原还是西欧密林中,或者灼热的北非沙漠,寒冷的苏联大地上,总能看见德军装甲兵的身影他们代表的是德军最高技战术水平的部队,而那黑色独一无二的制服更是让人映像深刻。
1934 年 11 月 12 日 , 德国陆军为其刚刚才达到一个团级规模的装甲部队官兵发布了一套新制服 , 一件双排扣对襟设计的黑色夹克 ,有资料称这款夹克的设计是由时任德国陆军机械化部队参谋长的古德里安上校提出来的 , 他的灵感是来自当时很流行的一款滑雪服 , 至于选择黑色 , 一方面是对往日近卫轻骑兵团的怀念 ,二是可以掩饰装甲兵在车辆内部粘到身上的油脂及污垢 .从此时开始 , 这种外观漂亮功能性强的特制夹克就伴随着德国装甲兵走过了二战的烽火 , 期间虽然经历过些细节上的变化 , 但始终没有进行太大改变。
1934 年底投入使用 的这第一种 黑色夹克可以称之为 M34 型 , 它选用的都是上等的黑色毛料 , 长度只到臀部 , 为双排扣对襟设计 , 这种设计能够增加正面的防风性能更保暖 。 左襟向右一直越过整个身体正面 , 然后下摆向回倾斜个角度到身体中线停止 。领子可分为小翻领和大翻领 , 小翻领边缘带有粉红色的兵种色滚边 , 斜长方形的领章与小翻领的外边平行缝上 , 而大翻领纯粹只具有装饰作用 , 不能翻来扣紧 。 除了袖子之外 , 这种夹克由四大块组成 : 左前襟 、 右前襟 , 及后背左右两块。
夹克的衬里般是浅灰色棉布制成 , 也有过使用人字斜纹布的 。 在标准发放品中 ,衬里只在左右前襟部位有,而私人定制的制服里大部分是全衬里。除了領章之外 , 黑色装甲兵制服上还可以佩戴肩章 , 士兵与军士的肩章是用 黑色毛料制成 , 带有粉红滚边 , 肩章的一头缝进夹克的肩缝里 , 圆形的另头用一颗原野灰金属纽扣固定 , 为防止肩章被车内的某些设备挂住 , 有些士兵还将肩章的边缘缝死在夹克上 。 军官佩戴的肩章边缘有粉红滚边 , 一头也缝进夹克的肩缝 , 另一头是用一颗银色金属纽扣固定 。
和原野灰色军装不同的是 , 军士阶层被禁止在黑色装甲兵夹克的领子边缘加上银白色军士花边 , 他们的阶级只能通过肩章体现 。 而已经通过资格测试的军士在成为军士长后 , 将允许在他们的黑色装甲兵夹克 的 两个袖口缝上两道 军士花边 。 这种花边每道宽9毫米 , 两道之间的间距为5毫米 , 下面的 那一道花边距离袖口约13 厘米 , 花边的接头要折起来缝进夹克袖子的后接缝里 , 根据 1935 年11月11日的命令 , 军服上要开始采用国家鹰徽 , 位置在右胸。
1936年起 , 黑色装甲兵描述夹克进行了几处改进,M34 型夹克上纯观赏性的大翻领现在被改成更具有实用性 。 三颗13 毫米直径的黑色塑料或角质扣子被加在了右前襟上部 , 最下面一颗约在胸口位置 , 其余的依次向上排列直到接近右肩 , 左前襟的大翻领上相应也增加了三个扣眼 , 这三颗小扣子没有采用 隐藏式设计 , 当把大翻领扣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这几颗扣子露出来 , 不过它们所处的位置较高 , 减少了被挂到的几率 。此外 , 右襟大翻领与小翻领的交界部还增加了一个小金属钩 , 左襟大翻领与 小翻领的交界部则增加了一个小金属圈 ,两个大翻领一合起来之后把此处的钩子钩到 金属圈里 , 领子就被封闭得严严实实 。 这些改进使得夹克的两个领子可以合拢起来将胸口完全包住 , 给脖子甚至到 肩部都多 了 一层保护 , 既增加了冬天的保暖防风性 , 又能够更好地 防止车辆内的油脂和污垢粘到内衣或身体上 。小翻领的形状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尖了 , 领章的设置也与小翻领的外边形成了一个角度 , 穿好夹克之后从正面看过去 , 领章现在是接近垂直的 。而大翻领的形状与 M34 夹克相比则没有那么尖了 , 与小翻领之间的夹角加大了不少 。
夹克前襟的闭合是用四颗25毫米直径的黑色料或角质大纽扣 , 这四颗扣子缝在右襟上 ,第1颗扣子位于右胸下方一点 , 其它扣子沿左襟下摆向左倾斜的路线依次排列 , 左襟边缘内部 : 做了条开有扣眼的布条 , 这样在扣合的时候扣子就不 会露在衣服外 。 另外在右襟边缘也有两颗 13 毫米直径的黑色塑料或 角质扣子 ,当右襟从里伸向左襟深处的时候 , 可以和左襟深处的两条布环扣合 , 以保持右襟在左襟里面的平整度 。另外在四颗大纽扣的扣眼部位和袖子小开口的扣眼部位也使用了与衬里一样的材料进行加强 。右前襟里面有一个小口袋 , 左前襟里面则有一个大口袋 , 它的角度随着左前襟边缘而倾斜 。在夹克内部两侧位置 , 各有一条浅灰色棉布制加强带 , 每条带子上有四个用来穿带钩的洞眼 , 带钩穿过加强带上的洞眼之后 , 再穿过前后襟接缝上的一个小洞 , 伸出 衣外以固定外腰带 。 不过这套装置稍显复杂 , 不太受装甲兵喜欢 , 也很少使用 , 一般他们都会把腰缝上的小洞缝起来 。 在棉布加强带的位置 , 还左右各有两条布带套着两条布绳 , 它们是腰身松紧带 , 用来调整夹克腰部与身体的贴合度 。
陆军被服仓库 ,部队番号 等级分类 以及尺寸这些标记通常是印在左襟里面的大口袋上方 , 但直接印在大口袋上的也很常见 , 特别是在战时生产的衣服上 。 然而这些标记也并不总是全部会有 , 部队番号就是最经常被省略的项 , 第二是等级 , 然后是被服仓库标记 。 标记的大小和墨水浓度多种多样 墨水的颜色大多是深蓝或黑色 , 但在 战争后期 生产的夹克内部的人造丝绸衬里上 , 有时也会看到白色的 标记 。改进版的 M36 夹克是用来替代 M34夹克的 , 最终也成为了标准发放 .尽管如此 , M34 夹克还继续生产及发放了好几年 , 不仅在战争初期穿着 , 有的还直穿到战争结束 。根据1940年 2 月 2 日颁布 的命令 , 起初这种夹克只许装甲兵在驾驶坦克或装甲车辆的时候穿着 ,当坦克手离开自己所属的车辆 , 回家休假或是执行其它勤务的时候 , 他们只能穿原野灰色军便服 。不过到了 1940 年底 , 除了原野灰大衣之外 , 普通的军便服就不再发放给坦克与装甲战斗车辆成员 , 因此黑色装甲兵制服就可以在所有场合穿着 了 。起初无论是 M34 还是 M36夹克 , 小翻领边缘都有粉红色兵种色滚边 , 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颜色存在 , 比如装甲侦察部队的 金黄色 , 装甲通讯部队的柠檬黄 , 以及装甲工兵的黑白相间 , 但1942年7月10日军队下令将领子滚边以及帽子上的倒V兵种色饰条都予以取消 , 这之后的黑色装甲兵制服上就很少再看到 领子上的滚边了。
与黑色装甲兵夹克一起穿着的 , 类似滑雪裤的剪裁式样的黑色裤子 , 它也是用黑色毛料制成 , 裤管为上宽下细向下锥形渐缩 , 穿着的时候比较宽松 。 裤脚边有一个方便穿脱的小开口 , 可以用扣子扣起来 , 而且裤脚还有一条布蹬带 , 将它踩在脚底可以防止裤管向上缩 同时裤脚还有一圈拉绳用来扎紧 裤子上有三个主要裤袋 , 包括一左一右两个倾斜的前袋 每个都有带,有一颗纽扣的口盖 ,
另外还有一个平直的也有,带一颗纽扣口盖的后袋 , 也有些裤子上出现两个后袋 。除了几个大裤袋之外 , 在右前袋和裆部之间还有一个小表袋 。 裆部是用五颗黑色塑料小纽扣闭合 。 裤子的腰部和几个口袋部位都做有白色棉布衬里 , 有的裤子在裤腰装有一条内置式棉布条和一个三齿带扣 , 这种式样的裤子上同时还在裤腰上有四对黑色塑料小纽扣 , 两对在前面两对在后面 , 可以用来挂吊裤带 。 另一种式样是在裤腰上缝有布制腰带环 , 用来穿皮带 , 同时在裤腰两侧还装有细布条和金属扣 , 用来对腰身的贴合度进行微调 。 根据这种黑色装甲兵裤的设计.后来还发展出 M42 型 “ 楔裤 ”供陆军其它兵种部队穿着 。
德军装甲兵制服中颇有特色的非洲军装甲兵制服
刚到非洲时,德囯非洲军团中的装甲兵最初穿着的是他们的黑色装甲兵制服,但由于沙漠实在太炎热,这种制服完全不符合实际需求,必须转为热带制服。然而,在非洲的德国装甲兵没有得到像他们的黑色制服那样的特殊服装,而是穿上了与非洲军其它陆军部队一样的绿褐色(或称橄榄绿,另外也有偏黄色的)四袋束腰上衣、长裤或短裤,还有相应的热带版船形帽和野战帽,以及热带头盔,(头热带版帽子上的倒V形粉红色兵种线依旧保留,盔上没有这种装饰) 。
参加西班牙内战的老兵
最特别之处就是他们的绿褐色上衣领子上的领章,根据目前掌握的照片资料来看,有过两种领章形式,一是大领上是德国陆军领章热带版小尖领上带有髑髅徽,二是将黑色夹克上的黑底髑髅徽领章装到这种上衣的大领上,小尖领上没有出现别的徽章。
另外就是他们橄榄绿色肩章上还带有粉红色兵种滚边(军官佩戴的仍是他们标准的欧洲大陆版肩章)。不过,这些徽章上的不同也并非绝对,也有一些非洲军团装甲兵制服上的徽章式样完全与其它陆军部队一样,有时候需要从兵种色滚边上才能分辨他们的身份。
除了非洲之外,在地中海沿岸希腊和意大利作战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也同样身着热带制服, 基本上来说在非洲出现过的徽章搭配方式在这里也同样存在。
注意右边这个军官 穿着的是ss北非制服私人定制版
陆军装甲兵粗斜纹布制服
尽管黑色制服的颜色非常适合坦克及装甲车辆成员穿着,但是,它所使用的面料还是存在着一些缺点。随着战争的爆发,德军逐渐需要贮存原料并延长制服及装备的服役寿命,黑色装甲兵制服的毛料和黑颜色很适合欧洲中北部的温和气候,但是却很不适合巴尔干和苏联南部地区的炎热气候。另外,与战前的粗布制服相比,毛料制服很难清洁与保养,几点因素结合起来,就导致了用于炎热天气或杂役期间穿着的粗斜纹布制品的出现。
1941年5月5日,一种用非常耐磨的粗斜纹布制成的两件套制服发到了装甲车辆成员手中,用作夏季野战服和工作服,并在必要的时候作为一种迷彩服来穿在他们的黑色制服外面。这种制服可以称为M41型粗斜纹布装甲兵制服,它的夹克式上衣剪裁式样几乎与M36型黑色装甲兵夹克一模一样,仅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比如在腋下开了边缘经过加强的小开口,供炎热的天气里透气用;内部只留下了左前襟的一个内袋;所有纽扣都是用轻质金属冲压成盆状,而且都只为直径13毫米。从面料上说,M41制服为了适应夏季穿着,使用的是非常耐磨的白色和鼠灰色棉布,或者是芦苇绿色的人字斜纹布,其中以芦苇绿人字斜纹布的产量最多。M41制服配套的裤子式样与剪裁是跟黑色装甲兵裤子一样的,只是面料不同而已。
在M41型粗斜纹布装甲兵制服投人使用后的一年,到1942年,一种类似式样的粗斜纹布制服又开始发给所有与装甲车辆有关的车组成员或维修技工,这种制服可以称为M42型。
与M41型相比,M42夹克出现了几处明显变化,一是夹克两侧各增加了一个有点 椭圆形的开口,大小刚好够一条外腰带轻松地穿过;二是在左胸位置增加了一个很大的带盖子的口袋,用一颗纽扣闭合;三是右襟下部的纽扣数量变成了八颗,每四颗一排,这使得在冬季可以把黑色夹克穿在里面,然后就把M42夹克的里面那排扣子扣上,这个设计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保护黑色毛料夹克少受污垢沾染及磨损,如果只穿M42夹克,就扣外面那排扣子。除了上述改变之外,M42粗斜纹布夹克其它方面的特征完全与M41夹克一样。
而M42夹克的配套裤子同样也进行了改进,尽管基本式样还是与黑色裤子一样,但它在左大腿处增加了一个带盖子的大口袋;髋部也还是有两个斜口袋,但右髋的口袋倾斜角度变得很小,把原来小表袋的地方给挤没了;另外在两侧裤线上与口袋平行的位置,各开了一个大口,可以在里面穿着黑色裤子的时候把手伸到黑色裤子的裤袋掏东西。
M41型粗斜纹布制服上佩戴的徽章也与M36黑色装甲兵制服一样,但是M42型粗斜纹布制服上就少了一些东西。因为德军在1942年8月22日颁布了一套新的作战服臂章系统,在迷彩服和可作为迷彩服穿着的制服左臂上将用一个横杠和橡叶图案组成的臂章来标示军衔,装甲兵的粗斜纹布制服也在此列,所以在此命令颁布之后出厂的这种服装就不再在肩部增加戴肩章用的纽扣和布袢了。
陆军装甲兵连体服
有一种服装比粗斜纹布制服更早发到德国装甲部队中用作杂役服,它就是上衣和裤子连在一起的连体服。这种服装在 战前期间的德国陆军机械化部队中就有使用过,魏玛国防军的机械化部队在三十年代初期也曾用它来做过杂役服。二战期间装甲兵连体服的发放同样是为了减少黑色和原野灰毛料制服的穿着磨损,从1941年初开始发放到装甲车辆成员、车辆维修工,及机械化炮兵还有火箭炮部队手中,可以套在黑色装甲兵制服或轻便的夏季版制服外面穿着,也可以单独穿着。这种连体服也是由耐磨的粗斜纹布制成,扣子从领口一直连到裆部,所用的纽扣存在着很多版本,有的用黑色或灰绿色塑料的,有的用金属盘压的,有的则用标准野战服上的原野灰色金属麻点扣。服装的颜色同样很多样化,据统计出现过鼠灰色、灰绿色、白色、茶褐色和芦苇绿,被装甲兵自已染成黑色的也不罕见。其小翻领左右也装有小金属钩和环,可以把领口完全扣紧。
陆军装甲兵迷彩服
德国陆军为自己的部队正式发放过迷彩盔布、迷彩罩衫和迷彩风雪服这三种迷彩服装,但其部队数量庞大,无法像武装党卫军那样造出更多品种的迷彩服来发放部队使用。在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满足不了部队所需迷彩服数量的情况下,陆军官兵纷纷发扬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上面领不到迷彩服,他们就在战地自己动手做。
这些战地自制制服包括罩衫、连体服,以及按照M43和M44型野战服式样复制的全套迷彩服,同时也包括了装甲兵迷彩服。这些服装的基本材料是防水棉帆布做成的单兵帐篷布,迷彩式样分为碎片和茶水两种。比起其它自制的迷彩服来说,装甲兵迷彩服的数量是最少的,而且多为军官私人定制。除了国防军标准的迷彩式样之外,驻扎在意大利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通常也会使用意大利陆军的迷彩布料来自制迷彩夹克,这种布料不仅受到德国陆军的喜爱,武装党卫军和空军也一样趋之若骛。而除了意大利迷彩之外,有些德国陆军迷彩夹克还使用了武装党卫军的迷彩式样。有照片显示第1装甲团的一些官兵在战争结束时穿着武装党卫军迷彩连体服和夹克,但都带有陆军徽标。
这些战地自制的迷彩服通常是由连里的裁缝或驻地民间裁缝制作,而做工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很粗糙的,也有的比在德国本土批量生产的军服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