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份头”大富户的浮沉史(三)|打造清代的沿海南线 创办文昌阁
俯视五份头(叶民和摄)
古代,人们出行十分不便,有钱的靠马,无钱的只能步行,我县东部长街一带,由于港湾阻隔,出行更是困难,东去象山有车岙港、岳井洋阻隔,去石浦一带,走陆路,需绕道泗州头,西去县城,有胡陈港、毛屿港阻隔,从长街出发,需爬高高的山洋岭到胡陈,再从胡陈经力洋到茶院,有一条道就是过许家山到白峤的古道,再翻越白峤岭,人困马乏,步行的话,没有两天到不了。清代的宁海知县刘廷玑曾有诗句“日行不满百,数里三度岭”,是当时宁海交通的真实写照。所以走水路成为更好的选择,不仅路途短,而且乘船时,人马可以歇息。
“五份头”发迹后,他们纷纷捐田捐产,买船只、建码头、设驿亭,打造了一条清代的沿海南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光绪《宁海县志·津渡篇》中有清楚的记载。
光绪县志
茶院港(现在叫毛屿港)渡,叫西浦义渡,又叫新渡,新渡口东道头在今古渡片的下渡口,当时的茶院港港阔水深,毛屿只是中间的一个小岛,西道头估计在燕楼一带,道光年间胡光继室龚氏捐资设船二只,中间建立避水墩,并筑了东西道头,咸丰时又有长亭乡绅谢鼎新倡议捐置渡船,并在中间避水墩建路廊,陈王氏捐田二十亩以作修理,船工之用。光绪间因修理船工之用不足,胡光之子胡福基克继先志,又赡田二十石(据东部当时的计量,二石为一亩)。
毛屿港(水东居士摄)
胡陈港渡,叫沥头义渡,东道头在龙浦片的沥头,西面在古渡片的洞门,由大湖胡燧妻谢氏、胡化兴妻冯氏、胡化发妻祝氏共同捐建,购船二只,谢氏捐总浦塘(在今龙浦片总浦村)田十亩五分,冯氏、祝氏捐下洋塘(在今大湖村南面)田二十五亩。这里的胡化兴、胡化发均为大湖村大户。
胡陈港(天狼星摄)
车岙港渡叫洋胡闸渡,俗称杨梅站,坐落在长街镇洋胡村东,在道光、咸丰间胡氏就有捐助,但具体情况已不清,光绪间胡福基捐资大修,赡田二十石,又置渡船一只,续赡田五十石。
车岙港(缪军摄)
岳井洋设岳井渡,西道头在今岳井片王家村,诸生胡福基捐置本邑田十九亩五分,象邑(今象山)田二十七亩五分,设渡船二只,两岩均设驿亭三间,后又担心修理不足,再赡田二百石。据村民讲述,当时岳井洋有民众冒险渡河,船覆人亡,胡道基听闻后十分感慨,乃大力捐建,捐田竟达到140亩,化费银子达3000余两。
岳井王家码头(徐剑中摄)
官府立碑
《岳井义渡碑记》
胡道基的大义之举,深深感动了当地民众,也感动了光绪二十三年到任的知县陈德彝,为此专门立碑,并撰写《岳井义渡碑记》:
盖惟有慈祥恺德之心,而后能行利济万物之事,其所以传诵不朽,是仁闻必由仁心而来也。丁酉夏予奉檄权篆兹土,习闻已故邑诸生胡福基,乃大湖富室,生平慷慨好义弗吝诺金,若家庙、若神祠、若驿馆邮亭,每割膏腴以赡,履田不啻以千计,而其尤费巨资者,莫若岳井义渡,此亦耳得其名惜未躬接其人也。越明年春,其乡之硕耆者联名具牒,备详其实,欲为福基留牍公案,以防日后湮没。予曰:备案无济也,欲垂久远,莫若勒石。于是得悉此渡乃宁象要津,海岸辽阔,时有风涛之险,先是扁舟一叶,买渡者率多望洋而叹。福基为之砌筑道头,创造蓬船两艘,对岸各建驿馆三楹,为行李憩息所,并煎茶以施渴饮,共田三百余石,择董经理,计其所入,以给工食岁修。吁!胡生可谓一乡之善士矣。所赡巨产本为日后永置,其当日所费工程,约需三千余贯,倾囊慨助,不劳集腋而成,博施济众之道,庶乎近焉!今而后问津者扬帆往来、络绎不绝,则无过涉灭顶之凶,莫不(感)胡生之德于勿替,尤幸邑志尚可详以登载,以为好善者劝,并为之记,以镌碑石。光绪二十四年。
大湖“五份头”的另一个义举是捐资办学,资助学子。当时学生们赴县城选拔考试,县里录取了要去台州府临海再考,台州府录取了则要去省府杭州考。其中的接待吃住、车马盘缠,叫宾兴。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我县地理位置又相对偏僻,学子赴考十分艰难,费用很大,尤其是贫困学子,没有盘缠,更加困难,“因之有志之士车辑以无资,向山川而啜泣,观光不遂,士气日颓”(见光绪《宁海县志·宾兴》)。与前几年的高考一样,高考时考上了有没有钱去读,是个大问题,而那时是有没有钱去赴考,是个大问题。所以为了学子们去赴考,县老爷想办法,乡绅们也纷纷捐助。据光绪《宁海县志》所载,长街一带捐助的有大湖胡典章赡桐岭脚等处田二十石,长街谢锦城赡连浦塘田十五亩计三十石,再就是胡燧妻谢氏,不仅捐了坐落西洋、大岙、山头华等地的田十九石三斗,可收租十五石三斗,还将坐落在县前东首大街内的六间楼屋,三间为店面,三间为站房,亦予捐献,一年可得税钱七十千文(即银子七十两)。
光绪县志
在胡家发家之后,就十分重视办教育,以解决乡邻子弟读书问题,早在道光年间,就创办了文昌阁(今大湖小学旧址),延请私塾老师,对附近的乡邻子弟进行教学。到了近代,胡旭明又建起了两排校舍,建立起近代小学,聘请了校长,校长与教师的工资均由胡家支付,在校长告老还乡后,胡维甫亲自兼任校长,继续办学。据胡显礽讲述,宁海中学创办后,资金紧张,县政府向乡绅募捐,其祖父胡旭明带头,胡氏族人共捐献5000大洋。
宁中老礼堂
□ 作者:东南风
□ 摄影: 徐剑中 缪军 天狼星等
□ 编辑:天明小子
□ 审核:白溪钓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波东胜”赞助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