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乡记忆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始
编者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 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和与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更多人的一切事件——不论有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多不连贯。”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社论。1956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的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即“农业40条”)强调指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青年……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参加农业生产,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1955年书写的“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手迹。
1955年10月15日,一支由98名 青年组成的“上海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离开上海到江西省鄱阳湖畔的德安县九仙岭下,建茅棚,开垦荒地。
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对“上海市志愿垦荒队”的举措予以极大的支持和肯定,多次专程前往江西看望垦荒队员,并将垦荒队命名为“共青社”。这就是后来建设起来的“共青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赠给“上海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锦旗
五十年代知识青年代表人物邢燕子
1958年创作的版画《知识青年出工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因天灾人祸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农业战线。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将上山下乡确定为解决城镇青年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这一指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纲领性文件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1965年8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新疆探望上海知识青年。
1965年10月的《人民画报》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片为封面。
六十年代初的知青宣传画
1965年8月11日《解放日报》刊登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新疆亲切看望上海知识青年”报道。
在杭州知识青年下乡到宁海长街之际的1964年9月26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编号为 “特66”的《知识青年在农村》特种邮票,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以 “知识青年”为题材的邮票。 这套邮票共4枚,面值全是当时国内平信信函资费8分,由著名邮票设计师邵柏林设计。
特别鸣谢:《中国残疾人集邮》杂志主编李少华先生供稿
编辑: 水东居士
审核:白溪钓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海向阳教育”帮助打造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认可价值,请动手点赞并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
·END·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