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四时调养,千调万养,不如一剂膏方
秦伯未《膏方大全》记载:“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膏方也被称为“膏滋”、“煎膏”等,主要由饮片、胶类及糖类组成,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成熟于明清。
千年膏方
01
作用全面,补泻兼顾
古语道:“一勺膏滋十碗药。”
一张膏方药味数一般在20味以上,可针对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不同的虚实情况进行有差异性的、较为全面的用药。
膏方虽以补为主,但并不是一味地“呆补”、“滞补”,好的中医在补的同时健脾和胃,可让膏方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同时针对个别脏腑“有余之处”尚可进行通泻。
据文献记载,康熙曾因过于劳累而精力不济,有位大臣就保荐了名医吕宗和进京诊脉,精心配药,然后熬制了一个膏方,献给康熙。康熙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精力越来越充沛,于是封吕宗和为“掌印御医”。
02
药力缓和,稳定持久
膏方的药力相对汤剂更为缓和,膏方味甘,甘味具有缓和疾病病势以及缓和药性的作用。在药力缓和的基础上,药效绵绵持久,能达到稳定持久的养生治病之目的。
纪晓岚也曾因嗜烟、嗜肉、多欲,导致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刘墉给他送去一剂滋补方,纪晓岚按方熬膏服食,没想到身体越来越壮,到八十岁时还精神充沛。
03
口味怡人
《山海经》中曾说:“言味好皆滑为膏”,膏方中有冰糖、饴糖、蜂蜜等辅料,口味自然比汤剂要好。
相传魏征的母亲患有咳疾,却嫌汤药苦,想吃梨牙齿又咬不动,魏征只好将梨煮成梨汁给母亲喝。
结果,他意外地发现把梨汤和药汁放一起煮,再加上糖,就能熬成又香又甜的膏滋。魏征的母亲很喜欢,于是就一直服用,过了一段时间,咳喘病竟然好了不少,传说这就是秋梨膏方的起源。
而慈禧太后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服用了几个月的膏滋后,竟变得“面若桃花、身若少女”。
此后慈禧太后独爱膏方。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内服膏滋方已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影响后世。
而膏方的传承,使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仍能受益于古人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上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膏方
集百草之精粹
养生命之灵机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养生如此,生活亦如此。
亡羊补牢虽不晚,未雨绸缪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