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典文学诗词大师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网上走红。片名出自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短短 10 字,营造出一片静谧清心的境界,如石韫玉,似水怀珠,像兰泽香,也是叶嘉莹一生皎洁如月的光辉写照。电影导演把这部片子称为一部中国女性版的《百年孤独》,讲述大师在诗词境界里的美。在古代中国诗词书画中,从来都少不了文物,在电影里,也能找到很多诗意的文物之美!叶嘉莹先生,被称为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守门人,似乎超脱于凡尘,与我们这个被世俗裹挟的时代格格不入,因为她有着幽兰芬芳,古典神韵,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作为一部传记文学片,豆瓣评分8.1,淘票票评分9.0,并能引发众多业内知名媒体、专家、学者、文艺爱好者推荐热议,在国庆黄金档电影尚有预热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逆流而上的成绩,实属不易。影片导演陈传兴辗转十个地区,采访43位受访者,历时近两年才完成拍摄制作。主创团队采访了叶嘉莹本人和她的学生白先勇、席慕蓉、汉学家宇文所安等名家,凭借影像之光将这位诗词大家的一生娓娓道来。她为诗词倾注一生的信念、最为珍视的教师职业、坎坷却又传奇的人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正是王国维这句话最恰当的注解。影片中为了和诗词吟诵相当益彰,特意拍摄了很多空镜,包括景色、古迹、壁画、浮雕、字画、旗袍等,李商隐的《嫦娥》配的是洛阳的雪景、《锦瑟》配的是陶器,还有雕工精致的铜镜,美轮美奂的壁画,静穆肃立的雕像。
所有空镜中的事物选择,都不是牵强附会,都和叶嘉莹的诗作、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导演所说,“我想透过这些景物和器物,去回溯诗词产生的那个空间,甚至还原整个盛唐”。让我们追随影片创作者和叶先生的步伐,梦回大唐,拥有杜甫、李商隐、温庭筠等诗词大家的精神信仰和诗意灵魂。
让我们一起追寻
影片里文物的诗意美
叶嘉莹先生现今的状态,以及在古典诗词方面的成就犹如朗月当空,清辉万里,堪为“似月停空”。“似月停空”剧照放置在文字影像实录《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正文开篇,以此呼应影片“月”之主题,同时也揭示书中各部分的组成缘由。
直径 20.5、钮高 1.6、缘高 1.5 厘米,重 1.5 千克大圆钮,莲瓣钮座,周边饰连珠纹。一道环圈形突棱将整个纹区分成内外二部分。内区 8 只瑞兽绕钮分布,似狮如虎,近豹肖狐,或低首张口、弓背跳跃,或昂头回顾、缓步行走。外区纹带 11 只禽兽围成一圈,间隔花朵。禽展羽翅,曳尾飞翔。兽身修长,生动活泼。外区一周楷书铭文:“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傅红。绮窗绣晃,俱含影中。”前四句竭力赞扬这枚铜镜精工高质,如玉一般细润,像月光一样明亮;后四句描写了闺阁女子对镜临窗,粉饰梳妆,人在镜前,像映镜里,形影交辉,情绪滋生的情景。这是一枚专为女子铸制的高贵铜镜,如是少女照容,则催生情窦绽开;如是少妇照容, 则勾起思盼之情。环绕飞舞的彩带,摇曳飘逸的衣摆,惊艳的舞姿,高难度的反弹琵琶……这就是如梦似幻的敦煌飞天,《奏乐图》弹拨、吹奏、打击三类乐器汇聚一堂,中间的舞伎与两侧乐队形成中心对称形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界乐神。敦煌莫高窟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共有 492 个,其中,与音乐题材相关的洞窟多达 240 个,约占整体数量的一半。这些音乐壁画不仅是乐人们在当时的真实写照,也是解开我国古代音乐史之谜的一把钥匙。《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此处空镜很好地映衬了叶嘉莹在台湾、美国、加拿大漂泊数十年的经历。河南巩义石窟寺,共有18幅礼佛图,第一窟窟门两侧内壁,左侧是帝王礼佛图,右侧是皇后礼佛图,像连环画一样,都分上中下三层。左侧,比丘作前导,其后是头戴通天冠和冕旒的帝王,身后跟随王公大臣。右侧,比丘尼作前导,领头的是头戴莲花冠的王后,身后跟随嫔妃公主。每位主人两旁,都有侍从,或扶搀主人提携衣裙,或执扇掌伞,或挽袋提炉。冰心年轻时瞻仰云冈石窟,写道:“万亿化身,罗刻满山……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狩猎出行图》狩猎图细部,马驮之驯养的猞猁。《新唐书》记载:“开元初,闲厩马至五万余匹,骆驼、巨象皆养焉。以驼、马隶闲厩,而尚乘局名存而已。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
《狩猎出行图》1971年在陕西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绘制于墓道东壁,是一幅气象壮观的巨幅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唐代皇亲贵戚的生活场景。构图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是罕见的佳作。其上绘有五十多组鞍马人物,架鹰牵犬、束腰配箭、装备齐全地奔驰行进在林木繁茂的山道中。其中前五骑为先导,其后是一位身着灰蓝袍服、气态昂然的首领人物率领几十骑人马前呼后拥地行进,整幅画面采用了俯瞰式全景描绘的方法,栩栩如生。同时,画面上表现唐代皇室贵族游猎出行场面,安排在山道林木间,远山近树,疏密得当,又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图。
题诗云:“新妇家家有,新郎何处无。论情好果报,嫁取可怜夫”。
这首诗写于唐五代长沙窑瓷器上,作者认定若以“情”为前提,女子定能嫁与有情有意的丈夫,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美好祝愿。这与叶嘉莹先生的爱情婚姻观不谋而合,却与他遇人不淑的际遇相去甚远。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注壶 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
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诗人从写景到写人,以八个春字顺次描绘出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句意简明,琅琅上口,诗趣盎然。
上世纪在长沙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畔发现的唐五代长沙窑瓷器,开创了以诗文装饰瓷器的历史。瓷器经诗文点缀,变得典雅而富有灵性。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整理出的一百余首瓷诗,大部分无作者姓氏者应视为民间创作,也意味着长沙窑瓷诗作者就是瓷器制造者。题诗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婚姻、离情别绪、伦理道德、世态炎凉、饮酒应酬、商贸活动、体育运动、佛理道义、边塞征战等。
“艺术之最高成绩,荟萃于一痕一纹之间,任何刀削雕琢,平畅流丽,全不带烟火气。”——摘自梁思成《佛像的历史》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新石刻艺术馆,“长安佛韵”展览以收藏从北魏到隋唐这一时期长安地区所出土的佛教造像为主。展览面积 1800 平米,展出文物 151件 ,其中佛教造像149件。整个石刻馆分为展区、临展区、控制区三层。建筑风格古朴、色调高雅、气势恢宏。持莲蕾观音菩萨像出土于西安景龙池遗址,景龙池即唐代长安城兴庆宫。像通高73厘米。菩萨戴化佛宝珠头箍,细发高髻,脸庞圆润,直鼻秀目,长耳半聘,垂珠耳珰,头部微倾。两手胸前执莲蕾,赤臂袒腹,身佩珠玑,束带缠胸,背挂臂飘垂挂座上,腰衣褶纹流畅。右足仰掌作跏吉祥坐,体态丰满,温慈施情,安祥高坐于圆形束腰莲台之上。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长宽各30余米。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因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洞中佛像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部丰满圆润,秀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整尊佛像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部分图片来源于@叶嘉莹掬水月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