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53工程扫雷舰

3工程扫雷舰也叫3号工程、53-U工程或58工程,被西方称为Fugas级。该舰在1930年发布设计规范,1931年被批准建造,1939年获得工程编号。该舰共生产了44艘,最新的2艘没有按照扫雷舰的标准建造。其中T-1到T-8号舰分配给了太平洋舰队,T-201到T-221号舰分配给了波罗的海舰队,T-401到T-415号舰分配给了黑海舰队。

53工程扫雷舰采用兼具铆接和焊接工艺的钢船壳,乘员活动区域安装了木片隔热,船体有9个水密隔舱。该船原计划可用于长途作战,有集中供暖,桑拿室和电影放映设备。卫国战争中,该舰做了战场改装,增加防空炮,代价是减少了水雷但其他炮弹的携带量。它的稳定性不足,在标准载荷下,最大复原力臂角仅为38°。

该艇安装了3个机械扫雷具,在1944年换成磁性扫雷具,然后是声扫雷具,三段消磁线圈提供了对付磁性水雷的能力。船上的轻武器有1把捷格加廖夫机枪和15支步枪,还能携带10门45毫米反坦克炮和600名携带轻武器的步兵。

敷设水雷

该船最早的版本是1930年设计的3号工程,有52名船员。该船总体设计过关,在适航性、生存性和稳定性上有瑕疵,在后续改型中修正。但它有个比较致命的问题,作为扫雷舰,航速慢,吃水深,容易触雷,在执行任务时有被水雷摧毁的情况。1933年设计了改型——53工程,增加了刚性压载物,改进舵机和舱门;1937年还从53工程衍生出53-U,船体加宽,增加高炮,船员增至66人;同年最后一个改型是58工程,改进隔间,改善稳定性,更换1600马力的柴油机。

朝鲜在其基础上改进出“沙里院”级坦克炮舰。

性能:

标准排水量:410吨

满载排水量:503吨

长度:62米

宽度:7.2米

吃水:2.26米

轴:2轴

动力:2台42-BMRN-6柴油机,输出2800马力

最大航速:17.8节

燃油:60吨柴油

航程:13.9节3000海里

武器:

1座100毫米/56 B-24-BM炮;

3座37毫米/73 70K炮;

4挺12.7毫米/79重机枪;

2座深水炸弹投放架;

31枚水雷;

机械扫雷具(1944年换成磁性扫雷具,然后是声扫雷具)

船员:44人

B-24-BM

图片来自网络,也发在其他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