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挡墙病害处治方案探讨(一)
图1-1 挡墙前部的欠合理反压体
再次,考虑到原自然堆积体含水量较高,在挡墙胸坡上设置锚杆加固效果较差,加之墙基承载力较差。故在现挡墙顶部设置两排梅花型布置的长15m左右的微型桩,利用微型桩有效提高挡墙的地基承载力、抗滑、抗倾覆能力。
二、某路肩挡墙高约4~7m,墙基位于全风化地层上,其下3m左右为强风化基岩。由于路基内侧后部山体地下水丰富,造成地下水渗入路基导致基底承载力不足而出现挡墙下沉,以及挡墙抗力不足而向外移动,路基在宽约60m的范围内出现圈椅状变形,路基呈现滑坡症状。
图2-1 路基内侧地下水富集
图2-2 挡墙外移开裂
图2-3 挡墙后部路基出现滑坡症状
图2-4 挡墙前部施工平台集水严重
依据现场调查,坡体病害主要由路基后部山体地下水所致。故
其次,考虑到挡墙出现较为严重的破损,以及强风化基岩埋较浅,故可在挡墙胸坡上设置厚约20cm的钢筋砼面板后,采取长约15m,倾角约35°的锚杆进行加固。从而在锚杆快速进入强风化基岩后提供的锚固力平衡挡墙后部的土压力和对挡墙结构进行加固,从而达到提高挡墙的抗滑、抗倾覆和提高挡墙结构的完整性。
再次,在挡墙部设置注浆管对墙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有效提高挡墙的地基承载力。
三、某路肩挡墙为在原有挡墙外侧加宽2m左右设置,墙高约7m左右。墙基下部约3m为强风化基岩。由于挡墙置于较陡的自然斜坡上而襟边不足,加之路基富水严重,导致挡墙由于基底边坡失稳而发生整体下错。
图3-1 挡墙整体出现下错
图3-2 挡墙襟边坡不足
图3-3 挡墙破损严重
由于该段挡墙主要是襟边不足和所在边坡富水失稳所致,故:
首先宜在路基内侧设置深约5m的截水盲沟,有效截排后部山体渗水进入路基,提高挡墙的自身稳定性。
其次,由于挡墙外侧自然斜坡富水而稳定性较差,故不能采用反压进行处治。且挡墙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和路基填方富水严重,故不能采用轻型面板式锚杆挡墙进行病害加固。
而从现场看,既有线路的老挡墙稳定性较好,作用于加宽路基支挡工程的土压力有限。故可在现破损挡墙前部的平台部位设置长20m左右的微型桩排,其中微型桩伸出地面约5m,并利用砼将两排微型桩浇注成为整体。从而有效利用微型桩挡墙支顶既有破损挡墙,并利用浇注的砼实现对既有破损挡墙的修补和遮盖。
再次,在浇注的微型桩挡墙和破损挡墙部位设置泡沫轻质土对下错路基进行加填,使其满足公路的正常宽度要求。
最后,对墙前施工平台进行适当清坡,ua在墙体胸坡上设置长约20m的仰斜排水孔疏排地下水,提高路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