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为什么说中原古话

有句俗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州人说土话”。那是说,福州话既不容易听得懂,更不好讲。有人看《闽都别话》看不大懂,就因为它是用福州话写成的。福州话之所以不容易听懂,主要因为它保留许多中原古音和古代用语,跟普通话很不一样。比如福州话中,说父亲为“郎罢”,说母亲为“娘礼”。平时孩子称呼父亲为“依爹”,也叫“依家”;称呼母亲为“依礼”或“依老”,有的也叫“依婶”。又比如福州话说真为“野”,“野好”就是“真好”,“小礼”是为害羞,“有讲”为聊天。福州人把那种没本事又会说大话的人叫“假拍拉”,把猜不透摸不清底细的事叫“毛对沙底”。

这些在普通话中都不容易用很短的话表达清楚的。今天的福建话多是来自中原的古音,讲中原古音的语言是福建人的一大特点。福建人的方言为什么和遥远的中原扯上关系了呢?

历史上中原汉人最早一次大规模向福建移民是在西晋“永嘉之乱”,那时,中原“八大姓”来到福州一带。另一次是唐高宗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了58姓大军来福建讨伐“南蛮”之乱,之后,他们在福建南部定居下来,开发漳州大片土地。再一次是唐末,固始县王潮、王审知带大批人马入闽,占据福建大部地方,为开发和建设福建作出积极的贡献。后来到了宋末又有大批汉人避乱江南,其中有的定居福建。就这样,中原话随着汉人迁移入闽而带入福建。

中原话带到福建后由于居住地方不同,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成不同的福建方言,甚为纷繁复杂,就大的区别看,主要有闽方言和客方言两大系统。闽方言大体直接从中原带来的,客方言是江西移入的。此外,还有一种接近北京话的方言称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南平城关和长乐洋屿,是明代邓茂七起义时,明廷为镇压起义而派京兵所带来北方话以及清初从北京派军队所带来京都话与本地话结合而产生的。

单就闽方言讲,又分成闽海方言群和闽中方言群,而闽海方言群又有闽东方言区、莆田方言区和闽南方言区之别。因为这些方言与中原有着密切的乡土关系,也就是说,福建方言是从中原带来的古汉语,所以福建方言又被说成是河洛话。

特别要提到,福建方言中的闽南话,其流行地区大大超过福建范围,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浙江省的温州、江西省的东部、广西、四川的一些地区,都讲闽南话,海南省方言、广东潮汕方言,也属于闽南话体系。此外,东南亚华侨、华人中,讲闽南话者亦相当多。这些主要与福建移民有关。

闽南方言有许多奇特之处,不但声调多(普通话有4个声调,闽南方言有8个声调),而且分成书面语和口语。有些话书面语和口语都一样,有的则有区别,如“大人”在书面语是对人尊称,口语则泛指成年人;“出山”在书面语是要人出来任职,口语则指出葬。闽南方言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有很多词正读和倒过来读意思都是一样的,如“喜欢”和“欢喜”、“便利”和“利便”、“客人”和“人客”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