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 老屋

老屋

老屋拆掉已经十几年了。

早晨醒来忽然非常想念儿时的老屋,那熟悉的黑漆大门、土坯院墙,雕着花鸟的花格子木窗和木门,一切都那么熟悉,哦,原来老屋昨夜悄然进入了我的梦境。

娘家的村子坐落在茫茫苍苍大山深处,涛涛的冶木河水从村前流过。村子很大,有一百多户人家,分为上庄和下庄,娘家的老屋在下庄的一个深巷子里,村上的人习惯称这个巷子仡佬巷,老屋就坐落在仡佬巷子的最里头。

说起老屋我不由得想起已经过世的父亲,父亲是东北人,是支援大西北来的知青,在离村子不远林场护林点上做护林员,经人介绍认识了母亲。父亲住的护林点的宿舍,饭是的几个护林员搭伙做的,一无所有的父亲结婚后就住进了母亲的娘家。

姥爷当时是村里很吃香的阴阳先生,家里的光景也算比较殷实。母亲乳名叫梅花,兄弟姊妹六人,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但村里的人还是把父亲当做入赘的女婿来看,不论做什么都喊父亲梅花家的,村里、社火会里收粮收钱都是记母亲的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父亲的大名,父亲是很要强的人,暗暗下决心要盖一院自己的房子。

自此父亲将每月几十元的薪水分文不花的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仔细积攒保管着,舍不得花一分钱。父亲利用自己看护林木的有利时机,挑选好盖房用的木料,把上好的松树都打了记号。

第四年开春父亲和母亲商量好后到各承包地里挑选宅基地,最后选中了舅舅家靠山向阳的自留地。注意打定,父母做了详细的分工,母亲回去和姥爷、舅舅们商量,然后去村委会心审批宅基地,父亲则去林场审批了盖房子的木材,宅基地和木料审批好,舅舅们就进山帮忙把父亲打了记号的树木砍伐后运回来。当时村里还没有瓦房,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平房,父亲执意要盖瓦房,舅舅们拗不过倔强的父亲,不情愿的跟着父亲去很远的县城买回了青瓦和青砖、水泥等材料,请来了匠人把木料按要求锯成各种木板,一切准备就绪后,姥爷看了个黄道吉日后就动工了。

初春的天气初暖咋寒,寒气阻挡不了父母亲盖新房的热情。农村不论是盖房还是红白事都是工换工的,父亲整天在护林点上,没有换得别人的工,但村里人看在姥爷和母亲的面子上还是来帮忙了。

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卖命的干活,母亲那时怀着我,挺着六个月身孕的大肚子每天在娘家做好饭经过大半个村子去工地给匠人们送饭送水,来来回回无数趟感觉不到丝毫的累。经过半个月辛苦劳动,新房子的大框架终于出来了,堂屋是五间,向阳的一面盖了三间平房,是用来做厨房的。    父亲从别的村里请来了最好的木匠,做了雕了花鸟的画格子木窗和木门,堂屋的地上铺了大青砖,很高很大的木大门,土坯院墙裹的非常光溜,父亲专门买来了黑油漆将大门漆成了黑色,看上去很是气派。最后做了粮食柜、大衣柜、沙发等家具。正是阴历二月果树成活的季节,母亲马不停蹄的从山上,耕地边挖来了果树、杏树、樱桃树载在后面的一片空地上。一切完工了,父亲又让姥爷看了个黄道吉日子摆了几桌酒席,请了亲戚和庄村,为了道谢也为了炫耀吧,父亲终于扬眉吐气了。

自搬进新房后老屋天天高朋满座,有时是大队的支书、队长等,有时是父亲一起的同事、朋友,舅舅们像是自己家一样成了常客。搬进新房的第五年也是我四岁的时候,远方的姑姑从东北赶来看望我们,还带来了一台日历牌12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村子了唯一一台电视机,一时家里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记得那时播放的电视剧《霍元甲》,村子后面的东湾梁上有个卫星转播站,每天晚上晚饭后孩子们看着转播站的老关出了村子便飞奔到了老屋早早的占好地方等着看电视。农闲时节村里人会聚集在老屋,男人在堂屋里喝酒、打牌,女人们坐在堂屋门槛上晒着太阳做着布鞋、鞋垫等针线活边闲聊着,孩子们满院子追逐嬉闹。

这样的光景持续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也是老屋最辉煌的时候。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我的家庭是很富有的,吃穿不愁,别人吃不饱肚子时我却有大米饭吃,有糖果吃,别的孩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我却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处炫耀,村里的小伙伴们都特别羡慕我们兄妹三个。

那时孩子们上学都比较迟,八九岁才开始上学,所以村里的闲孩子们特别多,从果树杏树刚结上毛茸茸的果实开始孩子们便整天在我家果园附近转悠,一不留神就有孩子们偷了些果杏撒腿跑了,哥哥和我每天就守护着园子,但还是没有守护到秋季就已经偷的精光。

村里有个村学,只有一、二、三年级,上到三年级就得转到中心小学去上,所以村里的孩子们念完三年级多数就辍学了,很少上完小学的,更别说初中和高中了,那时女孩子念书的少之又少,村里的女孩子都特别羡慕我,村上的老人还劝父母把女娃娃供念书白白花钱,父母亲硬是没有听别人的劝告,把我们兄妹三个供完小学、初中和高中,大哥和我考上理想的学校并参加了工作。

在我们读书期间家里也发生了许多的变故,父母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我们做儿女的也无能为力,心里充满忧伤,父亲离开了老屋,调到很远的护林点去了。盛满欢乐的老屋一下子变得沉寂,空旷,母亲也常常垂泪叹息,老屋也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日渐的冷清。后来母亲被大哥接走,外出打工的二哥好多年没有了消息。

多少年后再回村子,村子里全都是新盖的房子,四合院、小楼房错落有致,唯有老屋墙皮已经脱落,当年的黑漆大门已经斑斑驳驳,墙头和房顶、院子长满了草,显得破落无助。后来二哥回来了,重新修建了老屋,老屋就这样走完了它从繁荣到衰落的一生。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们聚在一起时还会说起老屋,老屋也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它记载了父母的爱情和我们快乐的童年。

父亲一辈子和森林为伴,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退休后才离开了大山,一个人孤独的回到东北,居住在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晚年的父亲是那么的落寞和凄凉,去年清明病魔无情的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就这样父亲和老屋成了我无法忘却的记忆,也成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转眼就是清明节了,想起父亲,想起了老屋,一个人独自潸然泪下……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母亲小传

    母亲,这个词语沉淀了多少儿女的深情.作为女儿的我对我的母亲自然不能例外,然而在笔下却极少涉及,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我怕我的一支秃笔难以准确地描绘我那最亲最敬的母亲,如果因我的不当表达而影响了母亲的 ...

  • 【原创】老屋

    一 我来了,我悄悄地来了,一如我当年悄悄地离去.当我走进这个生于斯长于斯无比熟悉且无比亲切的村庄时,我一眼便看见了你,但蓦地发现你老了,你真的老了. 你依然健在,似一个巨物映入我的眼帘,你那将近两百平 ...

  • 新人驾到:老屋【常拴富】

    民国十八年,家境败落,爷爷把房子卖给了三爷,在村西头儿搭了三间草房,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的家,在半山坡上. 日子一长,破旧的草房垢面褴褛,抖抖瑟瑟,凄惨悲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李正品 最早知道父亲有三位女人,是伯父在骂大街.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哥哥结婚准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冶《远去的姥姥家》

    [阅读悦读·散文]陶冶<在逝去的繁华里> 文/陶冶 [作者简介]陶冶,为生存不懈的努力奔波,其实最想做的是用文字将人生的感悟堆砌,2013年开始学习写作,作品曾在<中国魂>&l ...

  • 【滋水 · 散文】吴清会:二怪上坟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11期︱ 审稿|王军红  编审|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 ...

  • 再回姥姥村

    再回姥姥村 文/杨洋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大慈大悲的形象深入人心,民间相传,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出家日.今年九月十九,有缘随着繁峙县五台山佛乐队,还有几个作协文友一起去庙里参加佛乐队演出, ...

  • 品读 | 落拓书生:何人不念故园情

    何人不念故园情 落拓书生 我又一次在这条熟悉且又有些陌生的乡村小路上踽踽独行了,萧瑟的风,吹着我凌乱的头发,看到路旁路牌上的两个楷体大字"建安",我点点头,对自己说,准备到家了. ...

  • 五一老家杂记

    乡村路边的野花 1  被宠大的孩子们   父母年轻.健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五一回老家,过了几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一日三餐,母亲从不假我们之手.即便是一大桌丰盛的菜肴,也只父亲打 ...

  • 就读这篇┃姥爷

    云亮:姥爷 农历正月三十那天,姥爷带着他将近八十七年对这个世界的记忆和认知离开了我们.之前的几次见面,他的情绪不可掩饰地流露出忧戚,谈话间甚至夹杂了短暂的木然.他问我他的病还能不能治好.我说当然能啊, ...

  • 农村的邻里关系

    张文质老师在优培讲座51次谈话中,说到了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他说,"你不在乡下生活过,你是无法理解乡下邻里.邻居间的复杂关系,也不能理解邻里邻居是怎么倚强凌弱,靠拳头欺压亲戚,或者其他人. ...

  • 【洞庭作家】卢付民/老屋·时光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老屋·时光 作者:卢付民 最后一次见老屋,在2016年春节,老屋只剩八间,残破已无人居,屋顶已拆,只剩断壁残垣.门窗凋落.落日余晖,风轻如丝,柔柔拨弄屋 ...

  • 10岁那年,我帮父亲要账,一位老人还钱时的一幕,让我泪流满面!

    文:怀之 图:红艳 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他属于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那种.在乡亲们的眼里,父亲是他们的"大救星",除了给人看病之外,他还给猪牛羊看病,甚至夸张一点 ...

  • 穿越到三十年前,寻找儿时的年味儿

    2019年的春节已渐行渐远,那所谓的年味儿,也渐渐变淡,接下来年的气息就将会被这情人节的雪花所淹没了吧!听着窗外雪落的声音,思绪不由得飘到了三十年前的老家! 老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可是这丝毫不影响它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