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养医
以道养医
“以药养医”是建国初期开始施行的制度,当初主要是为了维持公立医院的生存发展。不过近年发现,此举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甚不合道义,于是全国公立医院一概取消了药品加成。不久又取消了一次性耗材加成,估计接下来就该要轮到化验和检查了。
于是,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医生群体,开始了各种探索尝试……
去年,有年轻医生联合16位北大清华毕业的校友,开了一家以“柳叶刀”为名的烤串店。“以串养医”的原因就是一个“穷”字,需要副业支持才能“没有经济顾虑,简单纯粹地做医生。”据说此后又发生了滴滴养医、以饼养医、以文养医、以保险养医……尽管一时间舆论哗然,医生干第二职业卻未必是新鲜事。十几年前末学在北医三院实习时,就听闻同道谈论某合作医院的院长,每天早晨在医院门口卖包子,到8点钟再进医院上班。本人早年在帝都也做过许多文字方面的兼职,算是个“以文养医”吧。
不过,末学认为,不论是以“药”、以“串”,还是以其他兼职,从物质层面“养医”的办法,终归都不是究竟圆满的。
医生的收入算不算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用一个病人的话说:“你们收入不算低了,比打工的强多啦!”的确,医生有累死的、有自杀的、有他杀的,却还没见有冻饿而死的;医生们经常哭穷,却没见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这一种穷,就叫做医生们自己认为穷。原因是中国医生的价值观被严重误导了,总跟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的医生比,所以产生落差、心理就痛苦呗。莫忘了在我们华夏神州,自古以来就没有将医生列为过上流社会的高级人才。元朝的职业等级可供参考: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古代医生也尽多不希望子孙业医的,盖因此行低微,被人轻贱,收入和地位比现在还低!即使有幸成为御医,也不过是皇家的奴才而已。
尽管如此,历代中国还是有如许的明医涌现,他们济世仁术救困扶危、著述经典以启后学,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甚至尊奉为神。这是因为古之大医者,其行医只为济世救人,没有任何利益驱使。“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是以前许多药店门前的对联。其著书也只为传播学问、推广经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仲景当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时,绝想不到1800年后的医生会为了晋职称而大攒文章吧?
岐、黄贻后人以医理,原不教人渔利;古之名医更无以杏林为名场、以医药为利薮者。儒家讲“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并非只是医德医风建设那么简单浅显。因为医乃道之绪余,医家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行,而且是道家“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修行。不执名、不执利,甚至不执德,凡事皆以道御之,在无意中积功累行,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大凡世间有求皆苦,追求名利之苦,远不如放下名利之乐。“养医”的究竟圆满之法,就是“以道养医”,把杏林生涯从养家糊口提升到修行高度,以法財代替世財,以法乐代替世乐,方是“人爵不如天爵贵,功名何似道名高”的玄妙境界!
暖花
作者:暮狼
排版:小丫
配图:暮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