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蔚来都“火”了,我们还能相信新能源汽车吗?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这已经是工信部第三次发通知要求各车企排查安全隐患。
通知上规定了对于电动汽车燃烧起火事故的调查要求,即企业应当承担新能源汽车安全第一责任,对发生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生产企业应在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6小时内)将事故的基本信息,48小时以内将事故详细信息,主动上报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
这一规定很明显是回应了公众对于近两个月来电动汽车自燃事故的关切。
近日,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品牌在近几个月内接连发生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4月21日,特斯拉在上海某小区车库内自燃;4月22日,蔚来汽车ES8车型于西安自燃起火;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质疑越来也多,难道新能源汽车真是在蒙眼狂奔中劣势尽显了?
蔚来之殇
在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中,蔚来汽车首当其冲。
5月再现自燃事件后,蔚来汽车5月17日在其官方APP发布《关于加强充电安全的临时措施》,称事故车辆在插枪状态下停放4天,充满电后系统多次自动复充使电池长期保持满电状态,并表示“鉴于动力电池在长时间高电量的状态下的失效概率会增加,出于安全审慎的原则,在正式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对于处于联网状态的专属桩和车辆,我们将临时采取措施将充电量限制在90%。对于非联网状态下的充电,或者在使用第三方充电桩时,除确有必要,也建议大家在日常使用中按90%电量以下进行充电。”
但蔚来同时也表示,以上措施并不意味着本次事故是因为充电引起。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有初步结论后将向大家通告。但截至目前,蔚来仍尚未公布后两次自燃事件调查结果。
自“516自燃事件”发生后的第43天,6月27号下午,蔚来给出了此次自燃事件的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方式。
关于自燃的原因,蔚来在声明中解释说:该事故车辆使用的电池包搭载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由于个别走向不当而被模组上盖板挤压的可能性。在极端情况下,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可能发生磨损,从而造成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随后,蔚来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也相应地出了一份声明:经调查发现,由于此次召回的电池包箱体和宁德时代供应的模组结构产生干涉,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低压采样线束短路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对比两份声明,蔚来认为车辆自燃是因为模组设计不合理,而宁德时代则表明是蔚来没有做好电池包匹配工作。蔚来将临时采取措施将充电量限制在90%,但是这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到底是什么问题,现在还没有说法, 不过蔚来汽车已于6月27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2018年4月2日—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共4803辆。
召回是一把双刃剑,或许会被认可,或许会被质疑。尤其是在蔚来汽车资金亏损不断,蔚来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庄莉离职的背景下。
新能源汽车怎么了?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中国就至少发生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插电式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火灾事故。
针对为何电动车频繁起火,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表示,当下新能源车投放量在逐渐加大,且国家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与续驶里程长短挂钩。因此不排除有部分企业为追求高补贴、高续驶里程而采用高能材料电池,而这种材料能量虽高但危险性也大。
尽管电池企业和车企做了相应安全措施,但由于其物理特性,现阶段依然很难完全规避风险。至于各企业在高压线束,及其他关键部件方面的技术水平差异,也会导致隐患的可能性参差不齐。
而电动汽车无论是被大家痛批的续航不足,还是接连自燃事故,这些行业乱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技术积淀上,电动汽车还不够成熟。随着新能源汽车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浑浊,危害消费者的经济甚至性命安全。
装备中心将联合有关单位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等安全事故,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将事故调查结果上报工信部进行处理。对存在隐瞒不报,不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等行为的,装备中心将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确实存在产品缺陷的,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向主管部门备案召回。
最近,“电池白名单”的文件被工信部废除了。在过去的几年里,该文件的制定一是为了促进国内电池产业的规范发展,二是为了保护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白名单取消,意味着更多技术路线选择,更经济安全的动力时代的开始。
这也意味着更残酷的淘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