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比较

道是构成一切的存在

所谓道是构成一切的存在是说“道”是一切万物所以然者的原因,即是一切万物成为那个样子的根据。老子说: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39章)

意思是说,天地神谷万物以及侯王各自所具备的特性都是由“道”赋予。庄子也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知北游》)。也就是说,天之高性,地之广性,日月之行性,万物之昌性,全是“道”使其然。关于道家老庄对构成之道的描述,与“道”的本义之“唯一”性倒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那么,上述所确立的道性,其思想文化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是我们应该给予揭示的。

道家老庄将“道”视为宇宙天地最先最高的存在以及是宇宙天地统一的本原和本体,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事情。它反映了中国人积极探索宇宙天地根本的精神,表征着中华民族精深的哲学思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抽象思辨的理论思维,而判断有无的标准,正是要看它是否能提出宇宙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而且将充当这一统一者规定为是超越直观经验感觉的存在,而道家老庄所谓的“道”正是这一性质的存在。

这里还要引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老子认为“道”是“象帝之先”的存在,庄子认为“道”是“神鬼神帝”的存在,所有这些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和价值的。因为这一观念的形成,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老庄将“道”放在了“上帝”之先之上,即将原先最先最高存在者——上帝来了一个降格动作,有力地清算了先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有神论色彩,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牢牢地确立在现实人文的轨道上,最终形成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道是规律性存在

其实在“道”充当了万物所以然,即道是万物成为那个样子的根据和事物之理的角色中我们即可体会出“道”表示的是一种规律性存在。老子说: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4章)

所谓“道纪”的意思就是道的规律。他所说的“行于大道”(53章)“以道莅天下”(60章),都是在规律的意义上对“道”的规定和高扬。

另外,在老子和庄子那里,经常运用的“天道”“天之道”“人道”“人之道”,皆是表示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社会人间的规律。为世人最为熟习的老子名言“道法自然”正是要向人们昭示“道”的最本质的属性即在它的自然性。所谓“自然性”也就是整个宇宙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性。所以,“道法自然”简单的意思就是效法自然规律,按照自然本性而为。

庄子名篇《大宗师》的意思乃是“宗大道为师”,而宗大道为师亦正是效法自然规律,按照自然本性而为的意思。道家突显大道的规律性,是要让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心智去破坏和改变客观事物的本性和规律。诚如庄子所说:“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意思是说,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被称为“规律”的存在,那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决定所有事物存在的内在本质,是一种事物成为一种事物的个体性存在。它不能增减,不可损益。它是自然具足的唯一者。依顺了它,事物之真性即可呈现矣。

由上可知,道家对“道”规律性的描述,与“一达”之“道”表示的乃是一种唯一正确之道也,即“规律”性的本义倒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道是过程性存在

在道家老子和庄子那里,都是坚持认为作为天地之始、宇宙之根、万物之宗、事物之则的“道”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过程和不断发展的进程。过程和进程所欲反映的是由“道”所构成的世界乃是一个运动不居,循环反复的存在。老子所提出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反者道之动”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一深义。也就是说,“道”不断扩大而后离去,连续离去而后远引,持久远引而后返回。道正是在如此周而复始中按照它的规律性运动着,变化着,从而表现出它的过程性以及呈现出它的进程性。所有这些都在表明“道”是一个实践过程,“道”是一个无限进程,“道”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路程。

(作者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小跃)

(0)

相关推荐